
在泉州市区丰泽新村内,一条小狗在和两名儿童嬉戏。
本报记者 张沼婢 实习生王昆城/文 林劲峰/图
越来越多的泉州市民养狗当宠物。有不少人称呼自己的狗为“宝贝”,宠物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随着狗数量增多,满街遛狗、随意放养、让狗随地“方便”等不文明行为也随之出现。本报新闻热线接到了不少读者的投诉电话:草地漫步,不小心踩到狗屎;下班回家,路旁突然窜出小狗吓你一大跳;夜深人静,被一阵狗叫声惊醒,失眠到天亮……
狗的种种“失礼”行为,主要还在于其主人文明意识的缺乏。《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养犬管理的通告》已于年初实施,对文明养狗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我市对犬类的管理已逐步规范。要消除不文明养犬行为,不仅需要宠物的主人学会饲养知识,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同时也需要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相关链接 文明养狗有规定
今年年初《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养犬管理的通告》开始实施,我市对犬类的管理已逐步规范。
通告规定,个人携带犬只到户外活动,必须携带《犬类免疫证》和犬牌,并遵守下列规定:佩束犬链并由成年人牵领、看管;即时消除犬只排出的粪便和呕吐物;不得伤害他人;携犬乘坐电梯应避让高峰时间,并为犬戴嘴套、笼装、袋装或怀抱。
通告禁止携带犬只出入下列场所及遛犬:城市主要道路;公共交通工具(个人包租的除外);国家机关及学校、儿童活动场所;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展览馆、会场、影剧院、歌舞厅、游乐场等公众文化娱乐及集会场所(犬类表演和犬类展览场所除外);医院、候车厅、候机室、商店、集贸市场、餐厅、酒楼、公园等公共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