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注册通行证  福建首页 新浪首页 本站导航
上海地铁昨天两车相撞 原因初定供电故障(组图)
来源:海峡都市报  2009年12月23日08:02

今日热点

上海地铁昨天两车相撞 原因初定供电故障
车头被撞出大洞
上海地铁昨天两车相撞 原因初定供电故障
上海地铁两车相撞示意图

  核心提示: 列车撞了!昨天早晨高峰期,上海轨道交通发生了运营至今首起侧撞事件,幸无人员伤亡。不过,这场事故导致1号线全线停运约7小时,也是上海轨交运营至今最为严重的一场。上海地铁对事故造成的影响表示歉意,有关事故造成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先停电后撞车1号线瘫痪

  据了解,22日早晨5时50分,上海地铁1号线陕西南路至人民广场区间突发供电触网跳闸故障,地铁运营管理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派出抢修队伍,至现场排除故障,经初步检查,发现该区间隧道顶部的碳纤维脱落造成短路,并立即组织抢修更换。

  当时为确保运营不中断,采取1号线非故障段(富锦路至火车站,徐家汇至莘庄分段运营)两头小交路运行,7时06分,故障基本排除。

  但在上海地铁1号线运营调整恢复中,早晨7时左右,由中山北路至火车站下行的1号线150号车,运行至上海火车站折返站时,由于该车冒进信号,与正在折返的117号车侧面碰撞,造成了今早第二次事故,所幸当时两车速度较慢,且150号车司机已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被撞的117号车为空车,因此150号车上的乘客无人受伤,但造成了部分线路停运。

  由于供电故障与侧撞事故接连发生,1号线各车站直至中午12时30分左右才逐步开通。 

  迟到白领拥抢“道歉信”

  地铁一“罢工”,昨天各大公司的迟到率节节攀升。记者在现场看到,索要“道歉信”的乘客也成了滞留客的主力。

  在1号线的换乘大厅,服务窗口挤满了问询的乘客,部分窗口已经有乘客办理退票手续,服务人员开始向乘客发放延误证明,许多白领都表示,“昨天2号线停运,今天1号线又出事,这样天天迟到,让我怎么和公司交代。”记者在现场看到,道歉信很快就被一抢而空。

  工作人员不断告诉乘客可以上地铁网站下载,但不少乘客情绪激动迟迟不肯离去。

  记者看到,《致歉信》上面写着:“因运营设备发生临时性故障,导致列车运行不正常。由此造成您出行的延误和不便,在此向您表示深深歉意。非常感谢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1号线停运,地铁出口黑摩的生意变得火爆多了。不少摩的司机还互相发着消息,让同行赶过来拉人。甚至“趁火打劫”开出高价。

  昨天上午11时许,记者在火车站南广场售票大厅看到,四个改签窗口站满了改退票的乘客,约两百人。记者从铁路上海站了解到,昨天上午两大火车站共改签4500次,大多是沪宁、沪杭线上的扫墓客流。火车站方面表示,火车站规定迟到两个小时以上的乘客不允改签票,只改签两个小时以内的。但考虑到昨天地铁的特殊情况,也人性化地予以放行。 

  应急预案疏散效果遭质疑

  据来自上海市交通港口局消息称,1号线发生故障后,市交通港口局高度重视,迅即启动应急预案,立即向巴士公交下达指令,组织增派公交车辆分赴人民广场、上海火车站、上海南站、汶水路站、莲花路站、徐家汇站等重要站点,疏运滞留乘客。巴士公交出动105辆应急车辆,及时赶赴指定站点疏运滞留乘客。尽管地铁运营方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表示已经启动应急预案,但不少网民仍纷纷表示,应急预案并不应急。

  除了对公交疏散的不满,相关信息的滞后也成为网友们不满的焦点。“很多人都是抱着希望在那边死等,我等了半个多钟头,才有工作人员钻到人群中说至少要修一个半小时,让大家走。”…… 

  【亲历】  被闷4小时后重见天日

  150号列车,早上6时50分,准备下车的翁女士站在了左侧车门旁。但她听到了车轮与铁轨发出的激烈摩擦声。碰撞宣告发生。

  乘客小朱说,事发时,列车正准备减速进站,但车厢开始剧烈摇晃。“就像坐碰碰船一样!”小朱注意到,在靠近自己座位的车体连接处,有物件冲向窗口,撞入车内后撕裂了车厢。

  滑行10多秒后,列车彻底停了下来,距离上海火车站的站台约有百来米的距离。“车体的大部分仍然在轨道上。”一名20多岁、身穿制服的男子从驾驶室走了出来,没有受伤,神情慌张。该男子迅速在列车中通行,并未与乘客说话。

  乘客们注意到,他们所乘坐的列车旁多了一列车。翁女士看到,旁边的列车车头凹陷了进去。自己乘坐的车,车厢连接处向上拱起,顶部装饰物件掉落。

  半小时过去了,车厢内的空气开始浑浊。没有工作人员进入车厢。一小时过去了,车厢内充斥着抱怨,还没有人到场?7点40分左右,几名身着地铁制服的工作人员,手持喇叭穿梭于列车车厢,通知:地铁故障,请乘客耐心等候。

  9时许,广播通知,请所有乘客往列车后部疏散。

  “三四名民警上车,让乘客们不要紧张。”下车,还是等待?事发后4个多小时,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乘客。

  事发后不久,董先生等第一节车厢乘客扭动了应急按钮,将车门打开。

  警方提醒,不要自行下到轨道,可能走散,而且隧道内布满光缆和电气装置,怕引发伤亡。面对黑洞洞的隧道,也没有乘客愿意下车。

  直至11时许,地铁工作人员开门疏散,乘客们在密闭的车厢中等待了4个多小时,才经由接驳列车开往中山北路站。

  按照小周的说法,车门关闭的原因是未能得到来自地铁部门的道歉,部分乘客不愿转移。 

  一叶知秋 

  本期主持 谢秋莲 

  别再侥幸了

  近期,关于地铁施工和运营事故的消息时有耳闻。仅仅在上海,今年就发生至少6起地铁事故。

  就在12月21日,上海2号线地铁自动扶梯突停致使7人摔伤。时隔一天,再次发生事故,先是隧道顶部碳纤维脱落造成供电短路,接着是司机冒进导致列车相撞。这些折射出上海地铁公司的设备巡查和调度上的不足。这次地铁事故没有人员伤亡,只是一个侥幸。地铁作为一个密闭的交通系统,要求其对安全保障有更周全的防范和应急措施。然而,在这次事故中,防范和应急措施都不尽如人意。

  现在,日益拥挤的地面交通使全国大中城市纷纷把目光瞄准地下轨道交通。不少大中城市纷纷上马地铁项目。从这个方面说,这次地铁事故来得及时,如能促使各地防患于未然,则是不幸中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