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张素萍 文/图
宋朝指南针、明代郑和雕像、清光绪年间的《湘军志》、清朝船上用的账本、明代的罗盘、孙中山稀世珍贵手稿、清朝妈祖年画……昨日,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文物征集组数名工作人员来到泉州文化收藏研究者蔡其呈家中,从其上千件藏品中征集了220件泉州“海丝”文化的代表文物,它们将在明年5月世博会开幕后,在新开馆的上海国家航海博物馆亮相。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是大型国家级航海专题博物馆,今年5月,博物馆文物征集组面向全国征集航海文物活动启动时,有专家向征集组推荐蔡其呈,他们辗转联系到蔡其呈,希望他能把这些民间藏品带到世博会,让海内外领略泉州“海丝”文化的魅力。
而这也是蔡其呈的心愿,“博物馆开馆和世博会刚好同时期,这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海洋文化和泉州的‘海丝’文化。”
“蔡先生的收藏品种多,种类齐全,基本能反映航海历史,尤其是泉州在宋元明时期的航海历史。”博物馆文物征集组工作人员张伟疆说,在详细地登记、录入、拍照保存后,他们将根据展示需要以及陈展设计方案,轮换展出展品。两年后,双方将进一步协商,“看到时是要归还,还是继续让藏品留在博物馆。”
孙中山晚年手稿
记录与泉州的渊源
蔡其呈小心翼翼地捧出四本厚厚的《湘军志》,这是清光绪年间的,详细地记载了当时清代水师即湘军的故事。他指出其中与泉州有关的文字“四千五百人自宁波汛海至福州期会泉州虽张远势距寇辽阔……”描述了当时船舶来往于台湾和内地沿海的情形,反映有关两岸航海的情况。
文献资料中,孙中山珍贵文稿是蔡其呈非常看重的宝贝。手稿第一收藏人是他的父亲蔡钟钱,蔡钟钱先生年轻时曾远赴印尼爪哇创业,加入南侨总会,有幸收藏到孙中山先生晚年时的手稿。手稿以日志的方式记载,用行草字体书写,共80多页,总字数近2万字。手稿中多次提到孙中山先生到福建泉州等地考察时的见闻,记录了福建与孙中山先生的深厚渊源,孙中山先生与泉州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此次,蔡其呈选取了其中记载着与泉州有关的2页手稿给博物馆。
古代指南针和罗盘
直到现在还能用
郑和木雕像和元明清指南针均入选宝物征集名单中。明朝郑和木雕像,整座雕像高大约20厘米,郑和左手托着衣带,右手按膝,线条明晰,表情丰富。据说,这是目前保存最好的郑和木雕像。
当蔡其呈把他收藏的元、明、清时期的指南针和罗盘摆在一起时,它们指标的指向完全一样。也就是说,这些东西都还能用。张伟疆说,“只有用永久性磁铁制成的指南针才能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这些文物很好地证明了泉州在古代航海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记录泉州航海律例的清道光七年的《圣喻条目》也是“重量级”藏品,书本近百页,详细记载了当时泉州府的十六条律例。其中有3段文字与航海有关,蔡其呈认为它体现了清朝时泉州频繁的海上贸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