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注册通行证  福建首页 新浪首页 本站导航
厦门男童疑患“甲流”医院拒收 几经波折才住院
来源:台海网-海峡导报  2009年12月11日10:00

今日热点

    台海网12月11日讯 (导报记者 席恺 陈巧思)一名5岁男孩高烧不退,厦门中医院一儿科医生检查后称为“甲流”。此后,男孩家长致电多家医院和医疗机构,问是否接收“甲流”患儿,但屡次遭拒。

  万般无奈之下,昨天,翁女士夫妇打进本报热线求助。下午,在记者的陪同下,男孩住进了厦门第一医院杏林分院。

三天来,男孩反复高烧

  昨天下午2点,翁女士和丈夫许先生带着儿子赶到本报楼下。高烧不退的男孩小明(化名)戴着口罩,蜷缩在翁女士的怀里。

  翁女士夫妇面露难色,由于没有医院接收生病的孩子,又怕传染给家里其他人,他们有家却不能回,也不能把孩子送去幼儿园。

  翁女士告诉记者,8日晚上,她把5岁的儿子从幼儿园接回到SM城市广场附近的家里。晚饭后,平日里活蹦乱跳的孩子突然“蔫”了,不说话也不爱搭理人,她觉得蹊跷,一摸孩子的头,很烫,夫妻俩赶忙找了些药给孩子吃。

  翁女士以为孩子发烧,没什么大事,当时就没在意,9日一早,夫妻俩开车送儿子到幼儿园后,各自忙去了。

  当天中午,许先生接到幼儿园打来的电话,“老师说孩子发高烧,很厉害,已经把他隔离起来了”。他连忙驱车赶到幼儿园接孩子,下午4点左右,夫妇俩带着孩子到中医院检查,医生给孩子做了一些常规检查,并开了药。

  随后,夫妇俩带着孩子回了家,吃完药后,孩子好了一点,没想到,晚上10点孩子又发烧了,到昨天凌晨2点左右,孩子浑身烫得和火炭一般,还不停说“身上没力气,感觉很冷”之类的话,一测体温,竟然烧到了40度!

  夫妻俩找了些退烧药给孩子吃,过了两个多小时,依然不见效果,他们再次抱起孩子来到中医院。

被多家医疗机构拒收

  昨天早上,在中医院的儿科,经过检查、化验等系列程序,孩子到输液区挂瓶。“挂了整整4大包液体,依然不见好转,医生又加了一针退烧药,孩子才不那么烧了。”翁女士说,直到中午才输完液。

  孩子还做了血常规检查,检查报告出来后,当时接诊的路医生指着其中的“中性细胞”一项告诉翁女士,血液中该指标偏高。

  “我当时根本就不懂这些数据,就问路医生,孩子是不是得了‘甲流’,路医生肯定地说‘是’。”翁女士夫妇得知孩子得了“甲流”,非常焦急,问路医生能否在中医院住院治疗。

  “医生告诉我,他们医院不接收‘甲流’病人,让我们去杏林医院治疗。我急忙从查号台处查到厦门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的电话,接电话的男子说他们医院只接收周边地区的病人,不接收岛内的病人。”

  随后,翁女士拨通了市疾病控制中心电话后,却非常失望:“疾病控制中心一名女工作人员说,只接收群体,不管个人!”

  记者在孩子的血检报告中看到,其中“中性细胞”一项检测结果为84.1,数字后有个“↑”符号,同时在检验报告上盖有“阴性”的蓝色印章。

他终于住进隔离病房

  昨天下午3点左右,在记者的陪同下,翁女士一家来到了厦门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儿科门诊。

  接诊的邱医生说,从血常规检查报告中显示的数据,无法断定孩子是否患有“甲流”,不过,如果父母怀疑孩子患有“甲流”,办理住院手续后孩子进入隔离病房,医院会采集样本送至疾控中心检测。

  邱医生随后对孩子进行了检查,并测量体温,显示为37.5度。但翁女士依然不放心,最后选择让孩子住院检查。下午4点半,孩子办好了住院手续,进入医院的隔离病房区。

  晚上8点半,记者联系到正在隔离病房陪护孩子的许先生,他说,入院后再次测体温,孩子又发烧至39度,目前院方已采样,次日将采集标本送至市疾病控制中心检测。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

新闻链接

  就疑似“甲流”症状患者的检测流程,记者向厦门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了了解。

  工作人员告知:医生首先根据病人症状进行诊断,经诊断为疑似患者并住院后,医院方将采集病人标本并保存,同时负责及时送到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由于检测程序较复杂,检测时间会较长,不过,如果是一早送来标本,当天下午就会有结果出来。

  工作人员强调,医院接诊病人后,做出的是初步诊断,不能做最后诊断标准。也就是说,中医院那名医生做出的诊断,只是初步诊断。

手记

为何不接收?

  当孩子住进了隔壁病房,翁女士终于松了一口气,但记者始终无法“松口气”。

  人命关天的事,孩子的父母急得要崩溃了,却得到一个个冷冰冰的回答:“不接收,不接收!”

  难怪翁女士如此无助:“现在是‘甲流’敏感时期,医院对待我们的态度怎么是这样呢?就算有的医院不接收 ‘甲流’病人,也应该及时跟相关单位联系,告诉病人该怎么办啊!”

  一句告知的话,并没有那么难说吧。何况,是面对一个幼小的生命!

  更何况,这些医疗机构真的不能接收“甲流”病人吗?

  翁女士电话咨询时,被厦门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接电话的人拒绝了。最终,医院还是让孩子住进了隔离病房,前后却耽误了不少时间。

  在中医院儿科,翁女士说,那名医生也拒绝了她的请求。而记者致电中医院急诊室时,一名工作人员称,医院有设置临时性专用病床接收“甲流”病人。

  翁女士的哀求,一次次被拒绝;一个孩子的生命,一次次被忽视。这样的事件,难道还不值得医院和有关部门反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