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建卫生报

  说到脑梗死,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中老年人。但是你能想象一个幼儿园孩子也会得脑梗死吗?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收治了一个4岁的脑梗死患儿。

  4岁男孩突然口角歪了

  8月21日早上,宁德4岁2个月的男孩豆豆(化名)的家人发现刚睡醒不久的豆豆有点不太对,出现了口角歪斜,言语困难的症状,连走路都有点不太稳当,歪歪扭扭的,表现和平常大相径庭。

  着急的家人赶紧将豆豆送至当地医院急诊科就诊,检查发现,豆豆急性左侧大脑半球脑梗死,左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闭塞,情况危急。

  目前临床上,急性脑动脉闭塞最有效的救治方式是介入手术开通血管,恢复脑血流。但是年龄如此小的患儿在国内乃至国际都较为罕见,发生率为1.2/100000,手术经验更是无从谈起。

  考虑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介入团队在成人脑动脉取栓方面经验极为丰富,于是当地医院赶紧“牵线搭桥”,联系转诊。

  历经两个小时,21日晚22:00,豆豆被紧急送到附一医院。

  早已等待多时的神经内科专家及影像科专家给患儿做了脑CTP(灌注)评估(一种评估梗死面积和可挽救面积的方法),评估后发现豆豆开通血管后可以明显获益。

  考虑到孩子还小,人生还有很长的路,专家们和家属协商后一致决定搏一下。

  精细操作 紧急取栓

  此时,豆豆的病情仍在进展,送到导管室进行脑动脉介入取栓术时豆豆已经意识朦胧,双眼向左侧凝视,混合性失语,右侧肢体完全偏瘫。

  附一神经内科介入团队有着丰富的成人脑动脉取栓经验,但这么小的孩子脑梗也是专家们首次碰到。

  孩子身材小,血管比较细小,操作过程需要精细再精细。

  在神经内科、麻醉科及介入科共同努力下,血栓被顺利取出,开通了血管,并找到了病因——颈动脉夹层导致闭塞。

  术后神经内科、儿科及重症医学科多学科会诊制定药物治疗方案,目前豆豆恢复良好,神志清楚,语言功能已恢复,肢体肌力也在慢慢恢复,已从神经内科NCU搬至普通病房。医生们评估,豆豆回归正常生活应该问题不大。

  科普一下!

  颈部受到不当外力

  易致颈动脉夹层!!!

  豆豆并没有基础病史,考虑可能是外力导致颈动脉夹层,进而引发脑梗。

  根据《中国卒中报告2019》指出脑卒中,也就是脑中风已经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占总死亡率的22.3%。

  卒中的预防和救治工作形势较为严峻,卒中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根据国外文献报道,儿童卒中人数自1990年至2013年增长了35%,也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病变和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原因。儿童因其年龄的特殊性,很容易被忽视和漏诊,从而延误有效治疗。

  “在中青年卒中里,8%-25%的中青年卒中为颈动脉夹层所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赵文龙主治医师表示。

  推拿、长时间低头、咳嗽、擤鼻涕、颈部按摩,或从事某些体育活动姿势不正确时,如举重、打羽毛球、高尔夫球、网球及做瑜伽,还有紧急刹车时头部惯性前倾等,都可能导致动脉夹层。

  附一神经内科方玲主任医师提醒,脑卒中的早期识别与救治极为重要,时间就是大脑,如果有出现突然说话不清,口角歪斜,肢体偏瘫等症状,一定要高度警惕是否是脑卒中,及时送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