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说法:2011年,如果你将手里的一万元投资白银,去除通胀因素、汇率因素后,亏损额是2040元;如果买了黄金,账面上亏损额219元;如果投资中国上证A股,最后手里只剩下7292元;而这些都还没计算交易成本。如果什么也不买,把钱存一年定期,一万元也会没了190元。
真实性虽有待考量,但反映出的实际却是那么讽刺。
新年伊始,一份“新白领标准”在网上流传。这份标准提到,随着物价飞涨和时代发展,白领标准也要与时俱进。以下为2012中国新白领十项标准:
①月薪2万元以上;②坚持健身和运动;③至少有两居室;④有15万元左右的代步车;⑤有固定的朋友圈子;⑥工作不局限于在办公室完成,工作远程化是未来趋势;⑦工作朝九晚五,有足够的闲暇时间;⑧有独特的娱乐方式;⑨重视低碳生活;⑩有钟爱的时尚品牌。
这份“新白领标准”引起众多微博网友围观,更多的则是自嘲和无奈。[详细]
我们平时说某人工资有多少,一般指的是税前收入,而非税后实拿的工资。税前收入没有包括扣除的部分,包括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1%)、住房公积金(5-12%)等方面,还有个人所得税(3500元以上七级扣除)。
因此,一般情况下你实际到手的收入大约只有税前收入的70%-90%左右——这并不能算多。
在发达国家,工资收入一般与GDP的增长是等速的,有的甚至比GDP增长的速度要高。在中国,每年GDP以近10%的速度向上增长,大多数人的工资涨幅却跟不上这个速度。而许多地方的CPI增长又往往与GDP挂勾,增长不止的CPI使居民生活压力更大,这在锐评论往期专题《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为何悲观》里已有详细阐述。
因此,虽然工资也在逐年往上加,但仍不能摆脱其与GDP增长越行越远的尴尬情形。
如上文所述,在GDP快速增长的同时,物价也跟着不断突破新高。房价上涨、油价上涨、肉价上涨、菜价上涨、水电费上涨……几乎我们身边接触的所有东西都在涨价。
毫无规律乃至超出理性的物价疯涨直接导致工资的略微上涨被全部抵消。这正如锐评论往期专题《2010年的五个“涨”字》中所述:物价的上涨却造成了民众实际收入严重缩水,在这样的态势下,欣欣向荣的工资上涨数据却再次成为有名无实的政绩依据。实际的情况是,工资并没涨多少。
少部分“较富裕人群”的生活消费取向,总体上提高了城市生活成本,他们的生活适意,挤压了社会大部分群体的生活安全感。而贫富差距过大的现状导致大部分人产生心理落差,从而不断产生希望提高工资的强烈愿望,甚至出现“仇富”的社会心态。
2012年1月1日起,巴西将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4%,达到622雷亚尔(约合334美元)。去年2月,巴西国会通过法律,规定在未来4年里每年调整一次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参考通胀水平,以及上一年的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界人士认为,在外部经济形势恶化的情况下,调整最低工资有利于稳定内需。[详细]
欧盟范围内有18个国家规定了最低工资的底线。没有规定的国家也都通过产业间的协议保证最低工资。日前,在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督促下,希腊被迫将最低工资下调22%,以刺激就业增长。而30万葡萄牙民众则在首都里斯本举行示威游行和集会,抗议当局的经济紧缩政策严重损害劳动者权益,并要求提高最低工资。
美国的最低工资是时薪7.25美元。最低工资标准最早以物价指数为依据,而后主要以消费者购买力指数为参考,其主要目的是保障贫困人口的日常生活。
俄罗斯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4611卢布(约合人民币1055元)。普京表示,目标是缩小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线之间的差距。自2000年来,俄罗斯最低工资标准已经增长了32倍。
2012年,印度政府将重拾55年以前的提案,商讨将最低工资与食物、衣服、燃料和住房等价格相挂钩。印度职工联盟秘书长表示,将国家最低工资标准立法有助于控制人口向大城市的流动。
结语:分配不公带来的收入差距和贫富悬殊,已成为社会矛盾的“孵化器”。工资到底怎么涨才正常?期待两会给我们答案。
聚焦2012年全国两会,诠释解读幸福的梦想。
2012年你有什么期待?用“生活体”秀出你的愿景……
他们怀抱梦想而来,在梦想中穿行,追逐憧憬……
他们奔波在一年一度的回家大迁徙中,他们就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