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钱有两种:花掉的是钱,叫财产;没花掉的是“纸”,叫遗产。是花钱与还是守财,反映了对钱财的态度;而如何花钱,却反映了金钱观念和金钱文化。
近日,美国facebook网站CEO扎克伯格宣布,为了迎接他的第一个孩子降生,他将捐出与妻子普莉希拉·陈所持公司99%股份用于慈善事业,总金额高达450亿美元。
话说,小扎年纪轻轻便如此热心慈善,真是天字号好人啊(拍肩)
不过,很多人不是这么想呢。阴谋论甚嚣尘上。有人说,“富豪裸捐”这一切都是谎言,财产都捐赠给基金会,对富豪来说几乎相当于免税,对国家经济来说完全就是个毒瘤。还有人说,中国的土豪们何时才能像扎克伯格一样乐于“裸捐”?
今天,知名闽商慈善家、福耀玻璃掌门人曹德旺在《环球时报》发表文章指出,扎克伯格式裸捐不适合中国企业家。
曹德旺在文章中说,首先,扎克伯格的做法值得尊敬但并一定值得效仿,尤其对于这种近乎“裸捐”的方式,我们更不能盲目推崇。确实,企业家们获得财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政策和社会支持,因此通过慈善方式回报社会值得鼓励。但他们做慈善终究不是作秀,在以慈善方式分配财富的同时也要做到周全考虑。真正的慈善应首先让自己认真履行好企业家的基本责任,把企业经营好,让员工活得更好,对产业上下游负责,在此基础上才能让更广大的社会获得回馈。
曹德旺是国内企业家中率先捐出家族所持福耀玻璃集团的股份用作慈善,但他只捐了50%。
谈及自己的慈善观,曹德旺会给人讲起一个自己家族的故事。
“一次,有陌生人向曹德旺的父亲借钱,曹父问自己的舅公要不要借。舅公正抽烟,并未马上回应,抽完烟后他说,钱借给人家就等于丢了,什么时候还给你,就是捡了。你先掂量一下,是否丢得起,丢得起就借,那就不要在乎人家是否还得起。”
这个故事深深影响了曹德旺的慈善观,他认为,这是佛学中“持戒”的道理。
1984年6月的一天,曹德旺的小学老师来找他,想让他捐助更换全校的课桌。那时,曹经营的高山异形玻璃厂虽然已经度过亏损阶段,但还未开始赚钱。可曹还是拿出了2000元。
那是曹德旺的第一笔捐赠,曹也正是从那里起步,一直走到了中国慈善榜的最顶端。
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连续32年坚持做慈善,曹德旺的个人累计捐款已达60亿元。为什么没有选择“裸捐”?这要从曹德旺的青年时代说起——
曹德旺生于1946年5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时,他恰好在长身体的时候。然而窘迫的现实却是:每天都吃不饱。“一个月的口粮,如果让我吃饱,五天就能把它吃掉,因此每天都是饿的。”为了充饥,他曾把花生壳磨成粉吃,然而这种粉末涩得根本吞不下去,曹德旺又拿水把粉兑成糊状,吞进肚里。嘴巴可以骗,然而胃却非常坦诚。因为无法消化,青年曹德旺痛得满地打滚,后来变成反复呕吐。
他说,自己的初心就是吃饱饭。有没有汽车,有没有手机、电话;买东西是到超市,还是百货市场,还是按几下手机送过来;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中国人怎么样保证把肚子吃饱。
这种“饿怕了”的经历,让曹德旺想出一份力,帮助那些需要的人。注意是“一份力”,不是“全部力”,他解释说,不“裸捐”是为未来企业更好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着想。
2011年4月,随着自己及家人持有的3亿股福耀玻璃股票捐给河仁基金会,以过户当日收盘价计算,这笔捐赠市值35.5亿元。
基金会的名称,来自曹德旺先生的父亲曹河仁,此名称中蕴藏“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之意。
看似出手大方,但曹德旺对做慈善的态度,则相对苛责,他曾经要求执行捐款的基金会差错率不能超过1%,否则将追究30倍的赔偿,被称为是“最苛责的捐款”。
同为慈善家,在曹德旺看来,陈光标对慈善一点也不了解。他说,陈光标是真傻。“金刚经里面,佛祖在舍卫国化缘的时候,首先到吃饭的时候把袈裟穿起来,把那个饭盆拿起来,带着小和尚,敲着盆子挨家挨户过去。你去施舍别人,别人接受施舍,和尚去化缘是接受别人的施舍。那我把功德,积德的机会,施舍的送到你门口来,你说我欠你的你欠我的。因此在做慈善的时候不存在谁感谢你,谁感谢谁,没有那一些的贫困弱者需要你帮助,你想积功德做好事还没有这个机会,就这么简单。”
不过,据说曹德旺家里所有财产都记在他的太太陈凤英名下,曹德旺的控股公司也都是陈凤英在当董事长。也许没有选择“裸捐”,也是考虑到太太的感受?
文末点题,由于国内目前对股权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还不明朗,慈善基金制度也不完善,现在有八成富豪的捐款流向国外。马云、潘石屹等的“向外捐献”还遇到诸多的争议,甚至被许多网友谩骂。
(来源:闽商在线综合新京报、IT时代周刊、中国经营报、凤凰财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