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权东南亚之行 能为福建带回什么?


                                                                                                                                                                                                                                                                                        

4月17日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尤权率团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开展为期七天的访问。当天下午,福建省代表团抵达新加坡开始访问。

福建商人在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这四个东南亚国家,占据财富榜前列,最近10多年,乃至更长时间内,4个国家的首富,均由祖籍福建的海外华商所把持。

新加坡是除中国以外唯一以华族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华人占了总人口的70%。而这其中,祖籍福建的华人又顶起了半边天。

访乡亲叙乡情,是福建代表团此行主要内容。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尤权均将走访闽籍社团、闽籍乡亲,增进与海外乡亲、社团的联谊。

华侨是福建的一大优势,这一人文优势在福建对接东盟中尤为突出。作为中国著名侨乡,福建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侨华人有1200多万人,其中80%集中在东南亚;东盟国家2000多万华侨华人中,有近1000万人祖籍福建。时值“十三五”开局,经贸合作也成为尤权此次出访的一大主题。在东南亚三国行中,尤权将重点与侨领、新生代、企业家、科技专家座谈,并出席“中国福建-新加坡经贸推介会”,加强与东盟的经贸交流合作。

依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未来五年福建将重点拓展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探索与东南亚国家互设产业园区。

第一站:新加坡福建会馆

鲜花、掌声、笑脸,新加坡闽籍乡亲们真诚欢迎代表团的到来。一幅幅照片、一份份资料,详细介绍了福建会馆成立176年来兴办教育、团结族谊,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新交流的辉煌历史;

会馆文化艺术团、文化剧场的青年华人学生表演的现代舞,充满中华文化浓郁气息,令人深感华人新生代的朝气蓬勃。

在会馆会议室,代表团与新加坡福建社团的闽籍乡亲、华人科技专家齐聚一堂,畅叙交流。蔡其生、陈奕福、高允裕、黄世伟、王泉成、柯鸿景、林峰等先后发言。他们为福建的变化欢欣鼓舞,为福建的发展献计献策,为促进中新交流积极建言,座谈会气氛热烈。

听取大家发言后,尤权说:

福建会馆成立176年来,在陈嘉庚先生等历届会长的精心经营下,兴办学校、推广教育,团结族谊、从事社会福利工作以及保存与弘扬中华文化,把在新的闽籍乡亲团结在一起,让大家始终不忘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根。我们为福建会馆取得的新成就而高兴,希望福建会馆进一步发挥社团龙头作用,团结带领在新福建社团和闽籍乡亲,在搭建平台、促进交流、维护权益、树立形象等方面下更大功夫,为保存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新经济社会交流作出更大贡献。

面对闽籍乡亲新生代,尤权说:

大家虽然没有经历过老一辈下南洋的艰辛,但身上仍保留着福建人爱拼会赢、敢闯敢拼的精神,保留着创业创新的锐气和冲劲。希望你们保持这种锐气和勇气,在创业中磨练自己提升自己,把事业做得更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尤权还热情邀请海外科技人才发挥智力优势,或带着先进技术和创业团队到福建发展,或为福建科技、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提供咨询。

当天晚上,新加坡福建社团联络了300余位闽籍乡亲,设宴欢迎代表团一行。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闽籍乡亲代表在欢迎词中表示,闽籍乡亲始终对家乡饱含深情,始终关心家乡发展,今后将继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积极搭建桥梁纽带,促进新中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巩固两地友好关系。

乡亲们的真挚情感让代表团一行十分感动。尤权在致辞中代表3800万福建人民向新加坡的福建乡亲致以亲切问候,感谢他们对福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鼎力支持。

真诚希望广大海外乡亲抓住当前福建发展的特殊机遇,更加积极推介福建、投资福建,把自身事业发展和家乡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互利共赢。真诚希望广大海外乡亲继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为福建发展引资引智引才,助力福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帮助福建扩大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真诚希望广大海外乡亲一如既往关注福建,加强与家乡的联谊和交流,特别是多带青年一代,常回家乡看看,尝尝家乡菜的味道,品品老家的“福”茶,让乡情延绵不断,让中新友好源远流长。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双瑜和代表团全体成员参加活动。

福建省新加坡经贸往来情况

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说,“福建已成为新海丝之路的大门,也是中国’走出去’的大门。”

借助国家将我省确定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政策机遇,去年以来,我省各地加快融入海丝战略,与东盟国家在经贸领域的交流合作更加紧密。闽企“东南飞”渐成“走出去”新态势。

2015年1-12月,我省与新加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91亿美元,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机电产品、音像设备及其零件、贱金属及其制品,杂项制品(家具、寝具、灯具)、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矿物材料制品、陶瓷品等;进口的主要产品有:光学、医疗等设备,机电产品、音像及其零件,塑料及其制品,矿产品(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有机化学品等。

截至2015年12月,新加坡在我省投资的项目有1538家,合同外资59.03亿美元,实际到资46.69亿美元。

截至2015年12月,我省经核准备案在新加坡设立的境外企业和分支机构39家,备案对外投资额2.97亿美元,主要从事塑料管道生产、房地产开发、进出口贸易、环保工程、公路建设、水晶矿开采等业务。

福建与新加坡关系匪浅 新加坡华人中约6成为闽籍

新加坡人口中约70%是华人,其中有6成来自福建,是新加坡华人社区当中最大的系。在新加坡,“闽南人”一般统称为“新加坡福建人”(Hokkien)。新加坡福建人多数源自于福建省南部,主要是厦门、泉州、漳州及其他闽南语区各乡镇。他们所讲的方言是闽南语,在新加坡称为“福建话”。

新加坡多位政要祖籍福建

新加坡现任总统陈炎庆,祖籍福建省厦门市马垅村
吴作栋,继李光耀之后的新加坡第二任总理,祖籍福建省永春县
黄金辉,新加坡第四任总统,祖籍福建省龙海县
王鼎昌,新加坡首任民选总统,第五任总统,祖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县

新加坡咖啡厅,一半都是福州人开

在新加坡的华人中,福州人约占1%到2%。福州人大约在十九世纪末到了新加坡。最初到新加坡时,福州人靠三把刀立足。三把刀指的是菜刀,剪刀和剃刀,也就是从事厨师,裁缝和理发师的工作。

而今,福州人在新加坡从事的职业则更为多样性。其中,最有代表性,最红火的生意是咖啡厅。据称,高峰期新加坡的咖啡厅,有50%都是福州人开的。

福建名吃海蛎饼 新加坡别名"UFO"

在新加坡几乎可以找到福建的任何小吃。福建小吃海蛎饼,新加坡人叫蚝饼,新加坡人还根据海蛎饼形状,幽默的称之为“UFO”。

闽南饮食文化对新加坡的影响深远,包括烧肉粽,发糕,甜糕等等都在新加坡生根并发扬光大。其中一些菜被加上新加坡元素,加上很多香料,成了当地的“娘惹福建菜”。

闽南习俗随处见 新加坡也有“土地公”

新加坡的很多习俗都来自闽南。农历每月的初二、十六,闽南人都要祭拜土地公,而这一习俗也被闽南人带到了新加坡。在新加坡,“土地公”称为“大伯公”,很多地方都修有大伯公庙,逢年过节去祭拜也是许多家庭雷打不动的传统,每年的大伯公诞辰,也会专门举办很多民俗活动。

三大家族把持首富地位

邱德拔、黄廷芳、郭令明家族,把持了最近20年来新加坡首富的地位,他们也都是福建人。

邱德拔祖籍福建厦门海沧,1917年出生于马来西亚,16岁进入父亲参与创办的华侨银行工作。1959年,当上银行副总经理的邱德拔因为无法进入董事会,断然出走另谋发展,于第二年与几个人合伙以1000万林吉特(100 林吉特约合 26.31美元)的资本在吉隆坡开设了马来西亚银行。现在,马来西亚银行已经成为马来西亚最大和知名度最高的银行之一。邱德拔还是新加坡上市公司良木园酒店的主要股东及主席,是驰名东南亚的酒店业巨子。1986年,当英国劳埃德银行欲敌意收购渣打银行时,邱德拔和另外两个金融投资家联手,在最后几天以 13亿英镑的出价击败劳埃德银行,获得渣打37%的股份,成为渣打银行最大个人股东。

黄廷方祖籍福建莆田,13岁离开家乡,辗转落户新加坡,创办远东机构,带领企业在新加坡及香港发展,前后兴建超过700座酒店、购物中心及公寓。黄廷方育有两个儿子,六个女儿。2010年2月2日,黄廷方去世后,其长子黄志祥接管了集团在香港的产业,由尖沙咀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信和置业有限公司、信和酒店(集团)有限公司3间香港上市公司及黄氏家族数间私人控股公司组成的信和集团;小儿子黄志达则留在新加坡,接管了远东机构在本地的业务。

祖籍福建同安的郭令明为著名华人企业家郭芳枫之子。郭芳枫与郭方来两兄弟于 1940年在新加坡创办丰隆集团。之后,兄弟分家,郭芳枫与郭令明接管在新加坡的产业,将其发展成新加坡最大的房地产、酒店集团之一,并连续多年稳坐新加坡首富交椅。而郭芳来一族接管集团马来西亚事业,也将其发展成马来西亚最大华人企 业集团之一,其子郭令灿长期紧随郭鹤年,为马来西亚第二富豪。

借力海丝,福建经贸打好“东盟牌”

去年底,由漳州旗滨玻璃有限公司投资11.7亿元建设的两条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在马来西亚正式动工,项目年产量将达805万重箱。预计首条生产线将于2017年3月点火投产。

泉州有3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选择了在东南亚投资办厂,峰亿纺织是其中之一。企业“走出去”的利润反过来投入国内新产品设计、研发和智能制造,推动产业从低端、低附加值向高端、高附加值升级。

恒盛昌、宏龙、春申等6家企业在印尼、缅甸建立了7个对虾、石斑鱼养殖基地和海水网箱养殖基地,总投资6亿美元。吸引他们的,除了较低的建设和人工成本外,还有当地优质的水产资源。

东南亚国家基建的急速发展也将引爆各国对水泥、钢铁、玻璃的需求,闽企在这些领域也大有可为。如福州圣力特钢的越南项目就已成为越南北部最大钢铁企业,2015年销售收入达1.5亿美元。

所以我们看到了这组数据:

2015年,我省与东盟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47.17亿美元,其中,出口170.00亿美元,逆势增长1.57%,高于全省出口增幅。

截至去年底,我省在东盟地区设立的境外企业和分支机构达223家,分布在东盟全部10个国家,累计对外投资额20.07亿美元,东盟已成为我省的第二大对外投资目的地。

截至2015年,东盟在我省投资的项目有3927家,实际到资93.91亿美元,已成为我省第四大外资来源地。

福建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也不断升温:

位于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的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是我国首家以海产品为主题的线上交易所,交易所采用“互联网+交易所+电商”的新模式,为包括东盟国家企业在内的会员提供大宗海产品现货“线上交易、线下交收、跨境结算”的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服务,帮助企业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提供便利的投融资结算,实现跨境贸易。

去年10月,东盟海交所推出“电子议价交易模式”,迅速活跃了线上交易,现日均交易量600万-700万批次,交易额约30亿-40亿元。到2015年底,总交易额已达2409.7亿元。

东盟海交所与马来西亚合作方就马来西亚分中心事宜已进入实质性商务谈判和业务审批准备阶段,缅甸分中心也已着手筹备。

我省与新加坡“单一窗口”成功进行首票数据交换和展示,成为国内首个省级“单一窗口”同新加坡“单一窗口”对接的省份,为未来两地口岸数据交换共享奠定基础;

厦门港和福州港均与马来西亚最大港口巴生港签署友好港合作意向书,共同推动航运物流业发展;

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新增6条东南亚航线,由福建始发的海丝航线达到18条;

中国—东盟渔业产业合作及渔产品交易平台、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国—东盟海洋学院等海洋经贸文化合作项目扎实推进;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自开通国际货运业务首次进口东南亚海鲜,泉州水产品出口东盟逆势增长,两地水产品进出口实现常态化。

(闽商在线综合福建日报、商界、福州微生活)

版权声明:本文由闽商在线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闽商在线(微信ID:minshangol)——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