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拆除所有小区围墙影响7.5亿人 用意何在

这么多年以来,直至这个政策出台之前,都常有网友或者一些营销帐号,在推荐甚至特别推荐国外的开放式小区有多好多好,拆掉围墙有多好,然而在这个政策出台之后,在线君看到的网友评论,却是一片反对之声。

今天,又一则消息红遍网络大江南北,常刷朋友圈的你们,应该多多少少知道了一点:中国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在线君记得,这么多年以来,直至这个政策出台之前,都常有网友或者一些营销帐号,在推荐甚至特别推荐国外的开放式小区有多好多好,拆掉围墙有多好,然而在这个政策出台之后,在线君看到的网友评论,却是一片反对之声。

那么我们就要问了,时隔37年,中央重启城市工作会议配套文件,将影响74916万中国城镇常住人口的生活,为什么就会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在这里,在线君综合各方经济高手的评论,试图还原出习总推出此项政策的原因,这里面有支持、有样板分析,也有担忧与质疑……

政策重点与分析

未来城镇住房改革明确两大方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未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两大方向,即以政府为主保障困难群体基本住房需求,以市场为主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其中要打好棚户区改造三年攻坚战,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我国将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另外要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

这一点是政策中争议性最大的。

网友们的评论是这样的↓↓↓

更有网友调侃,此政策一出,有一歌曲特别适合描述未来的生活:“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不管远近都是客人请不用客气,陌生熟悉都是客人请不用拘礼,来几次都没关系!”

大家如此反对,不外乎几大问题:1、治安问题。2、停车问题。3、干扰问题。

因为国情不同,我们不提国外的开放式小区,就想问下,国内有这样的小区吗?

吴晓波频道旗下地产公号的撰稿人刘德科撰文称,事实上,要不要围墙,学界至少已经争论了几十年。而在四川宜宾就有一个叫做“莱茵河畔”楼盘,整个楼盘内的道路全部向城市开放,住宅的安全防护体系后退至单元门口。虽然房子盖得有点粗糙,但住宅楼单元门直接朝向道路,俨然一副巴黎或纽约街头的景象。

楼盘内的道路向城市开放之后,会乱糟糟吗?去过的人通常这样描述:宽敞的步行街干净整洁,临街店铺玻窗明亮无占道经营,车辆统一停放在规定地点……“莱茵河畔”被评为“四川十大最美街道”,而且名列第二,排在成都春熙路之后。

物业管理和安全方面,2011年“莱茵河畔”就荣获了“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称号。

当然,开放式小区,可不可行?也有部分网友表示赞同:

习总为什么要拆除住宅区的围墙?在刘德科看来,这个已经懂得玩转“一路一带”与“亚投行”的大国,还需要围墙吗?

他指出,这是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1977年,一群城市规划师相聚在秘鲁印加文明遗址——马丘比丘(MachuPichu),签署了一份新宪章,重点批判了那种“把城市里的建筑物变成了孤立的单元”的做法。有围墙的封闭式住宅区,正是《马丘比丘宪章》所批判的做法。

一个大国的国民,不应该恐惧没有围墙的生活。正如《马丘比丘宪章》在“住房问题”的章节中所写:“在人的交往中,宽容和谅解的精神是城市生活的首要因素……”

每日经济新闻点评:封闭的住宅小区放开可以缓解城市拥堵问题,但也需要兼顾小区住户对于私密性、安静、安全性的居住要求。

占豪点评:中国平原地少人多,城市最初规划导致现在路少车多,所以就长远来看,中央政策趋势仍然是对的。不过,有时候好的政策到底能否行得通也有待检验。一方面,中国没有开放街区的习惯,大部分房子都有封闭的小区,这样住户才感觉到安全。在过去几年,那些本来没有管理的小区也为了加强管理而构建了小区。如今,要将所有的住宅区都变成开放的,那么一方面社会管理、安全监管是个大问题,特别是原来的老小区都是已经作为宅基地租给了住户,小区的面积都被买房的时候公摊了,这部分如果政府没有补偿直接收走显然是有问题,如果补偿这笔开支可真不小。所以,个人的看法是,新建小区估计可以推行试试看效果,但老小区推行恐怕困难。不过,这一政策直接刺激已经建成小区的销售。另外,这一政策会对监控、安防相关行业是利好,会刺激相关板块的发展和股价的上涨。

杜绝大拆大建,乱拆乱建

认真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由本级政府编制、社会公众参与、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上级政府审批的有关规定。凡是违反规划的行为都要严肃追究责任。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区域,不得进行建设。

严控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设立。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坚决遏制领导干部随意干预城市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的现象。

每日经济新闻点评:一些道路刚建就拆,一些绿化景观刚栽植好就毁,一些道路没几年就开挖。这不但让市民不便,也容易滋生腐败。《意见》将从制度上根除乱拆乱建的现象。

占豪点评:这一政策给力,希望全面落实。

城市要有特色,对“山寨”说“No!”

开展城市设计工作,通过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建筑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观形象,强化公共建筑和超限高层建筑设计管理。

支持高等学校开设城市设计相关专业,建立和培育城市设计队伍。

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保护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历史建筑,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城市风貌。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所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

每日经济新闻点评:到中国任何城市旅游,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因为都是同样的建筑,城市特色几乎没有。同时,中国的城市还兴起了一股山寨之风,山寨白宫、山寨凯旋门、山寨欧洲小镇层出不穷。《意见》对于城市的同质化有一定遏制作用。

占豪点评:这一政策太对了,看看过去些年出现多少“大洋怪”的建筑。别的不说,看看下面这个建筑,不但丑,还浪费大量钢材和土地。

减少建筑污染,未来楼房“工厂造”

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制定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完善部品部件标准,实现建筑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鼓励建筑企业装配式施工,现场装配。建设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

推广建筑节能技术。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支持和鼓励各地结合自然气候特点,推广应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发展被动式房屋等绿色节能建筑。完善绿色节能建筑和建材评价体系,制定分布式能源建筑应用标准。分类制定建筑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标准定额。

每日经济新闻点评: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大工地——这是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是工地就会有噪声,就会有污染,“工厂造”楼房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绿色建筑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的运用,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占豪点评:这是大势所趋,这一点从远大一周就能盖一栋大楼就可以看出效率多高。工厂化的生产,有利于节约建筑成本,有助于构建节能建筑。这一政策对智能住宅也会有一定刺激。

城市公园原则上要免费向居民开放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超市、菜市场,以及社区养老、医疗卫生、文化服务等设施,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继续推动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科技馆免费向全社会开放。

推动社区内公共设施向居民开放。合理规划建设广场、公园、步行道等公共活动空间,方便居民文体活动,促进居民交流。强化绿地服务居民日常活动的功能,使市民在居家附近能够见到绿地、亲近绿地。城市公园原则上要免费向居民开放。限期清理腾退违规占用的公共空间。顺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在住房、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证照办理服务等方面,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

每日经济新闻点评:公共的资源是大家的——这是城市居民获得感的源泉。

占豪点评:大部分公园现在都是免费开放的,除了个别景区。

未来的城市:海绵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

充分利用自然山体、河湖湿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建设海绵城市,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缓解雨洪内涝压力,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恢复城市自然生态。制定并实施生态修复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积极推进采矿废弃地修复和再利用。建设森林城市。推行生态绿化方式,保护古树名木资源,广植当地树种,减少人工干预,让乔灌草合理搭配、自然生长。鼓励发展屋顶绿化、立体绿化。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改变城市建设中过分追求高强度开发、高密度建设、大面积硬化的状况,让城市更自然、更生态、更有特色。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

每日经济新闻点评:让我们居住的城市像大自然一般干净美好,需要现代科技以及科学的规划,也需要全体城市居民素养的提高。多个系统、各个主体协调并进,建设未来的新型城市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闽商在线综合央视新闻、每日经济新闻)

版权声明:本文由闽商在线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闽商在线(微信ID:minshangol)——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