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民吴昊查阅自己10年来的工资条,发现自己的工资涨了16倍。2001年,吴昊第一次领工资,1200元;2008年,他进了一公司的销售部,第一个月卖出了30多万的业绩,发了2万提成。吴昊说:10年间,我的工资涨了16倍。虽物价这几年一个劲儿地涨,总的来说,小日子过得挺幸福的。[详细]
吴昊的工资10年涨16倍确实很幸福,但数据显示:最近10年,北京市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从2000多元翻到了4600多元。也就是说,工资变成了10年前的2.3倍,10年里工资只涨了1.3倍。
“张家有钱一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家家都是张百万。”从另一个角度讲,全体市民的那2.3倍里面,也存在这位吴昊16倍强力拉动的功劳。也就是说,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讲,工资其实达不到10年前的2.3倍。显然,一个收入高速增长的吴昊背后,可能有好几个低收入“被幸福”。[微吧热议:在福州赚多少钱才有幸福感?]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能看富人有多富,而要看穷人有多穷。相比于10年工资涨16倍,我们更愿意看到这10年最低贫困线提高了多少倍,普通工人和企业高管的收入差距缩小了多少倍,一般行业职工和垄断企业职工的收入差距缩小了多少倍。[详细]
近年来,人均收入水平逐年增长,可抱怨收入不够高、工资涨得慢的声音却越来越多。近日,一份“月薪多少会让你在相应的城市生活不惶恐”的调查引发网友关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需9000元左右,而成都、大连等二线城市则在5000元上下浮动。[详细]
根据各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全国22个省会城市和四大直辖市2011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中,广州以57473元居首,北京56061元排名第2,南京则以54713元排名第3三,福州41725元排名第13。[详细]
每每看到此类新闻,都不禁将平均工资与自身对比,然后得出“幸好没给国家丢脸”或“又给平均工资拖后腿了”的感叹,在微博上晒工资吐口水,并一度成了“比可耻”的大赛。[微吧吐槽:尼玛又给平均工资拖后腿了!]
每一次的“平均”数据,都带来一次羞辱与伤害。而那些总是“拖后腿”的群体,在日渐面容模糊之中,日益被所谓的主流社会所疏离或被抛弃,从而滋生进一步的心理失衡。由此产生的,是社会共识的破裂和社会价值观的分崩离析。
半个世纪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金钱观发生巨大变化。从上世纪50年代出生者到现在的90后,他们对待第一份工资的态度无一不烙下了很深的时代印记。[微吧热议:晒晒我的第一份工资]
50后:那个时代的零售业并不发达,经历过贫穷、饥饿的50后养成了保守的消费习惯;与兄弟姐妹们共同成长的他们,也较更懂得分享与给予。
60后:整体而言,他们对比50后,经济有所宽裕、生存压力略小;在刚刚参加工作时,有的还能享有免费食堂、免费宿舍的待遇。
70后:他们中有不少已经是独生子女,花钱的选择比起上两代人极大地丰富了:有远见的在家人的帮忙下买了套房,日后证明这一决策无比英明……
80后:他们顶着扩招的历史机遇,挤进了大学校门。四年寒窗,天之骄子也必须直面惨淡的人生:当大学文凭变得一地鸡毛,当全国房价变得遥不可及,似乎在宣告这是无奈的一代。
90后:他们享受活在当下,舍得花钱、甘当月光族,主张个性化消费。物价飞涨的时代,他们的工资少有结余,不透支已是万幸。
你对目前的收入满足吗?
你认为每个月收入多少才会觉得幸福?
结语:10年白驹过隙,民众需要的不只是涨工资,更需要涨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