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1月7日讯(海西晨报记者吴雪莹)不用再为“无谓证明”烦恼,更多人社相关事项可全程网办;办事遇到疑难问题时也有工作人员主动服务,帮忙解决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都有这样的感受:办理人社业务越来越方便了。

  记者了解到,从全程网办到“15分钟便民服务圈”,再到减少办事材料,厦门市人社局围绕“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的中心工作思想,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提高经办服务能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有效地优化了营商环境。

  不能随意说“不能办”

  只说可以“怎么办”

  在窗口咨询,有人耐心回答;办事遇到疑难问题,不再被简单告知“不能办”……去年4月,市人社局出台《建立完善人社业务经办过程中疑难问题处理机制工作方案》,针对人社业务经办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尤其是技能人才落户部分条件审核业务汇总证书存疑、政策存疑的处理机制,建立否定事项报告制度,实行清单管理。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员工郭先生就是这项制度的受益人之一。去年9月,他顺利办理了技能人才落户事项,孩子也因此顺利入学。为了表示感谢,他为市行政服务中心人社事务分中心窗口送来了锦旗。

  此前,郭先生在提交该项业务申请后,意外接到了窗口工作人员主动拨打的电话。原来,他的技能证书因无法在网上查询到,所以无法通过审核。不过,工作人员告诉他,可以通过发函帮其核查证书信息。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郭先生很快就办好了落户事项。

  记者了解到,如今,像郭先生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随着市人社局建立了疑难问题处理机制,对于无法在网上核查到的技能证书,将会通过发函等形式,与发证单位取得联系,由发证单位核查该证书的真实性。就像这样,市人社局把每位办事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尽量帮群众办成事,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办事群众。

  同时,厦门市人社局还逐步建立了首问受理制度、疑难复杂业务内部协助制度、否定事项报告制度等7项机制,使服务窗口及业务处室不能再随意作出否定事项;如果需要作出否定事项,则应填写《业务审查办理否定事项报告备案单》,说明否定的理由并出书面报告,再作出处理决定。

  办业务不用再带

  厚厚的材料

  如今办人社业务,不用再拿着厚厚的一叠纸质材料了。记者林妙红摄

  如今办人社业务,不用再拿着厚厚的一叠纸质材料了。

  去年6月底,厦门市蒙妮坦时尚艺术职业培训学校到窗口申请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变更备案。根据以往办事要求,该培训学校需要提供变更地址所需的产权证或租赁协议等相关材料;如今精简材料证明后,该培训学校只需提供一份书面承诺,不需要再带着厚厚的材料到窗口办理了。

  记者了解到,市人社局对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材料进行了清理,共取消了45项由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材料,精简了需要办事人员提交的各类办事材料近百项。取消后的证明材料,由工作人员通过信息共享、网络核验、申请人承诺等方式获得。

  同时,市人社局梳理了需要局系统内部共享的材料,与市社保中心、市就业中心实现100%内部共享,与落户政策有关的社保缴交情况、就业登记情况,可以通过系统比对获取。

  还有更多人社服务事项,在电脑、手机上就能办成。2018年7月开始,市人社局实施了《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进“全程网办”工作方案》,截至目前,市人社局依申请办理的公共服务、其他行政权力、行政许可事项等共有133项(含子项),其中已实现“全程网办”事项共89项(含2个试运行事项),全程网办率近67%。

  70项人社业务

  可“家门口”办

  办理人社业务不用再跑远路了。市人社局多次梳理全市各区、镇(街)、村(居)办理点,调试前移事项的办理系统和平台,将窗口受理前移到区、镇(街)、村(居),实现了市、区、镇街、村居“全城通办”的目标。目前,全市各区可受理市局窗口前移事项的经办点466个,其中区级、镇街50多个,村居近约400个。

  不同于其他便民服务以自助机办理为主的机制,市人社局实现了人工窗口的前移,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众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办理事项也实现了全方位前移,不再局限于个人办理事项,企业也可就近办理。

  此外,“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立起了覆盖全市的便民服务点,以“全城通办”为目标,让大部分企业和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截至目前,“15分钟便民服务圈”窗口前移事项共70项,其中前移至区级70项,前移至区、镇(街)17项,前移至区、镇(街)、村(居)10项。

  18项社保业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厦门市社保中心积极响应市人社局“15分钟便民服务圈”工作方案,推进社保18项窗口业务前移至区、镇(街)、村居可办理,逐步实现了所有的社保对外服务事项在社区就可以直接办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更高效、便捷和均等的公共服务。具体事项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