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世界艾滋病日口号

2010 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普遍可及和人权)

2009 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普遍可及和人权)

2008 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全民动员)

2007 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

2006 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

2005 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

2004 关注妇女,抗击艾滋

2003 耻辱与歧视

2002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1 你我同参与

2000 男士,责无旁贷

1999 倾听,学习,尊重

1998 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

1997 生活在有艾滋病世界中的儿童

1996 同一世界,同一希望

1995 共享权益,共担责任

1994 艾滋病和家庭

1993 时不我待,行动起来

1992 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

1991 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

1990 妇女和艾滋病

1989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相互关照

1988 全球共讨,征服有期

关爱比治疗更重要

·无声拥抱 胜过万语千言

防艾大使濮存昕、蔡国庆温馨拥抱艾滋感染者:11月27日上午,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在一起》携手共建美好校园在洪山礼堂举行。国家预防艾滋病宣传员濮存昕、蔡国庆与三位艾滋病感染者代表温馨拥抱,并向现场数百名大学生发出呼吁:青春美丽,但爱要设防。

·他们和我们需要同等的尊重

我们共同生存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不论病痛疾苦,都应人格平等: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关注我国首例艾滋感染者就业歧视案宣判的消息。歌声带着希望,红丝带承载着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祝福,但在现实生活中,艾滋病毒携带者小王的教师梦却是阻碍重重,红丝带,想在职场上空飘扬,似乎比想象中难得多。

·恐艾症 时代留下的后遗症

节制自己的生活,给健康扫清疑惑:艾症也叫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不少患者认为自己的身体不适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反复拨打热线电话咨询,或者反复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对阴性结果又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检测不准确或者现有试剂检测不出来自己的病毒等等。

关于艾滋的那些激辩

教小姐防范艾滋病是认同色情服务?
教小姐防范艾滋病是认同色情服务?

悲从中来的权宜之计:“我们一定要用安全套!每次都用!坚决使用!不用不做!”。作为艾滋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遏制无防护性交刻不容缓。

与其教小姐防艾,不如让小姐从良:如果有人培训她们一定的职业技能,让她们可以找到别的工作来做,那么相当多的小姐就会从良,如果能扭正社会对她们的看法,或许她们也会有新的生活。

我们能结婚吗?涉及千万人婚姻问题
我们能结婚吗?涉及千万人婚姻问题

权利和权利的争辩:每个人都有结婚的权利,不论贫寒疾苦病痛。但是艾滋病患者的婚姻真的能被接纳吗?在面对社会异样的阳光,多少人能有勇气走到最后,又有多少人能支持他/她(们)实现自己的幸福。法律规定,人有婚姻的权利,只是谁来认同这种权利。

给吸毒人员发针具?是纵容还是防扩散?
给吸毒人员发针具?是纵容还是防扩散?

是放纵 还是保护:云南、湖南、广东曾免费为吸毒者发注射器引起社会一片舆论争议。民众不禁质疑,即便艾滋病因此得到抑制,但吸毒之风将会得到助长。一种违法行为在被默许,艾滋和吸毒,如何来治根。

AIDS释疑

避孕套≠安全套
避孕套≠安全套

最好的选择:避孕套是通过阻止精子进入女性体内,来有效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因此也称安全套。目前是公认的艾滋病最佳防护措施。

2-15%的失败率:避孕套虽然被称为安全套,但并不是绝对的安全,据调查统计,其失败率在2-15%之间,当安全套不安全时,谁来保护我们的性。

没有人会死于艾滋病?
没有人会死于艾滋病?

艾滋病不是一种病:艾滋病代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无法抵抗其它疾病的状态或综合症状。当艾滋病病毒侵蚀人体免疫系统时,人基本处于“无抵抗力”状态,因此人不会死于艾滋病,而是会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

什么男同性恋患者更容易被感染
什么男同性恋患者更容易被感染

肛交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男同性恋一般采取肛交和口交两种性行为。肛门的内部结构比较薄弱,直肠的肠壁较阴道壁更容易破损,精液里面的病毒就可能通过这些小伤口,进入未感染者体内繁殖。而口交传播的机率比较小,除非健康一方口腔内有伤口,或者破裂的地方

微博热议

历年艾滋病日宣传海报

1988

1988

1989

1989

1990

1990

1991

1991

1992

1992

1993

1993

1994

1994

1995

1995

1996

1996

1997

1997

1998

1998

1999

1999

2000

2000

2001

2001

2002

2002

2003

2003

2004

2004

2005~2010

2005~2010

艾滋病大事记

1930年代:在上世纪30年代某个时候,一种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开始感染刚果民主共和国屠杀或食用了丛林黑猩猩肉的人。该病毒成为今天最广为传播的形式:HIV-1。

1959年:根据对血清样本的追踪分析,世界第一例已知的艾滋病病例出现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病患于1959年去世。

1960年代:最初仅限于西非的HIV- 2,被认为在1960年代的几内亚比绍从白眉猴子开始向人类传播。HIV可能在1968年左右登陆美国。

1981年:卡波希肉瘤和肺炎出现在纽约和加州的年轻男同性恋人群中。这些是首次记载的艾滋病病例。到该年年底确切可信的已有121人死于这种神秘疾病。

1982年:创建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这个新词,并确定除了男同性恋者,注射吸毒人员、在海地居留过的人员、血友病患者也存在感染风险。

1982年:五大洲皆有艾滋病例报告。

1983年:一名访问过美国的男同性恋者和一名与中部非洲有联系的人把艾滋病带到了欧洲。

1984年:HIV被发现;通过异性性交传染艾滋病的病例开始出现。

1985年:第一次艾滋病问题国际会议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美国核准了第一个艾滋病毒测试方法;美国血站开始筛查艾滋病毒。

1987年:第一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齐多夫定投入使用;世卫组织推出全球应对艾滋病方案。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该年12月1日为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

1991年:红丝带成为象征关注艾滋病的国际标识。

1992年:在美国,艾滋病成为24至44岁男性主要的死亡原因。另一种逆转录酶抑制剂——胞苷(ddC)出现,由此诞生了第一种针对HIV的组合药物疗法。

1994年:美国建议使用齐多夫定以减少母婴垂直传染;美国政府首次在全国媒体宣传中明确推广避孕套。

1995年:可用于艾滋病治疗的蛋白酶抑制剂药物沙奎那韦(Saquinavir)问世;“鸡尾酒”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方案诞生;WHO已经收到100万份艾滋病病例报告。

1996年:国际艾滋病疫苗行动组织(IAVI)成立;90%的HIV感染者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1997年:由于HAART疗法的引入,美国年度艾滋病死亡率显著下降;联合国宣布,到2010年,可能有4000万儿童失去父母一方或双亲。

1998年:第一次大规模抗艾滋病毒疫苗试验开始在美国进行。

1999年:全世界33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1400万人死于艾滋病;艾滋病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性疾病。

2001年:一个印度公司开始向非洲的一个医疗慈善机构折扣出售昂贵专利药品的仿制品。此举促使一些制药公司降价。

2003年:艾滋病毒感染病例新增五百万人,为艾滋病流行以来的最高纪录。同年,300万人死于艾滋病。

2004年:用于开发疫苗的资金不到所有艾滋病防治资金的3%。;阻断HIV的杀病毒剂还在临床试验阶段;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一种能阻断艾滋病毒整合入人类染色体的药物。

2005年:全球约有4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一种能导致病情快速发展的高度抗药的HIV病毒株在美国纽约被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