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与地名

街道是城市的风景。林立的建筑,浓郁的行道木,穿流的人潮,衔接成我们关于某条街道的记忆。

我们对于街道是挑剔的。堵车时埋怨它不够宽阔,步行时抱怨它没有绿荫,一边冷笑南后街伪复古,一边摇头三坊和七巷真凄清。

它们曾行过马龙,现在流着车水,从阡陌纵横变成道路交通,一代又一代人有着各自截然不同的印象。你了解每天都要经过的那些路吗?

本期福州城市旅行,将与你纵横福州四大区,寻访下列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地名:上下杭、工业路、江滨大道、三坊七巷、鼓屏路、东街口、省府路、旗汛口、塔头街、渡鸡口、肃威路、择日街、汤门街、中平路、龙岭顶、台江路、横街、螺洲街、头垱街、中亭街、洪塘街、御道街、太平巷、观井路、梅坞路、新店街、桥头街、后屿街……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对我们来说,也许关于城市的印象都是由几条街道和几个地点串联而成的。行走在城市中,看着左手高楼平地起,右手商店又易了新的名,记忆也都随之日新月异。总有那么一条道路,见证你从孩童走成大人,总有那么一条街巷,蜿蜒进青春的岁月之中。是老厝前的午后阳光,是绵延几公里的花开烂漫,还是秋水共长天一色,让哪个街道在心中留下了最美的记忆?

上下杭早年是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这曾经以商业的繁华而闻名的古老街区,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成为了寻找老福州的形象的线索。【详细

工业路沿线曾是福州制造业工厂聚集,现在已改造成为住宅区和商圈。工业路道路两侧栽植羊蹄甲花树,春末夏初,一夜细雨过后,它们便会一夜怒放。【详细

江滨大道紧靠闽江北岸,是台江区连接水陆交通的重要通道。道路南侧沿江修建为江滨公园。眺望江面波光粼粼,赏夕阳无限,夜色流光。【详细

南后街, 是三坊七巷的中轴线,因位于福州城市中轴线的南街(今八一七路一段)的背后而得名。现在南后街沿街保护性修复工程已完成,再现其“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的历史风貌。【详细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 东街口的前身

    ■ 福州东街口古称双门前,源于南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年)王审知所建的双门楼旧址。宋代改名为还珠门,明成化十三年(1577年)遭火焚毁,六年后重建改名镇闽台。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妙巷发生火灾,双门楼与鼓楼同时被焚。康熙二十年(1681年)总督姚启圣等发起重建,因双门之间凿巨石为狮子故名为狮子楼。<详细>

  • 民国期间的东街

    ■ 民国初年福州开始修建马路,福州第一条马路自水部到台江汛。民国期间,为了打通鼓楼至南街的道路,拆了狮子楼,形成了自鼓楼到南街的中心街道。民国18年鼓楼自南街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市政改造,其中南街、东街拓宽建成18米宽的马路。自始东街口的雏形初现了。接下去修筑杨桥路使东街口形成了东西南北交通的十字路口。<详细>

  • 60年代的东街口

    ■ 60年代后东街口开始了第二轮的道路拓宽与建设。左图为60年代的东街口百货商店,为三层建筑。<详细>

  • 80年代的东街口

    ■ 1985年,东街口上建成福州历史上首座人行天桥。图中正面的建筑是当时东街口的钟楼。邮电大楼、东百,钟楼环着东街口,东百从原来的三层升到五层,邮电大楼是当时福州城内最高的建筑。<详细>

  • 2011年东街口天桥拆除前

    ■ 时间跨越到新千年,东街口面貌焕然一新,当年的制高点邮电大楼如今已成为低矮的小弟弟了。东街口是福州人最熟悉的商圈。2011年,服役20余年的东街口天桥要拆掉的前夕,引起了市民的怀旧风潮。<详细>

  • 说不出的再见

    ■ 因福州地铁修建工程,东街口人行天桥已于2011年二月开始拆除,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建有地下三层的地铁大站。东街口人行天桥在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之后,退出了福州的城市舞台。但是,它已经融入到福州建设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永远留在市民的记忆里。<详细>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鼓屏路北起屏山脚下的福建省政府,南至鼓楼遗址。提起这里,大家或许会提起钱塘小学优质的教学资源,或许会想到冶山上历史悠久的千年城隍庙,亦或许会感叹这里曾有着福州最美丽的“大樟树隧道”,怀念起那些年夏日往来在这条路上时浓荫蔽日的荫凉。

2011年4月,因地铁站点建设,鼓屏路94棵行道树(其中有78棵60年树龄的大樟树,据说是开国将军叶飞当年种下的)被“搬家”。行道树先是被修剪枝叶、树冠,然后被移走。取而代之的是沿线地铁施工的围挡,日渐拥堵的交通,忽然开阔的视线。

也许鼓屏路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曾经的泥泞上拓建起车水马龙的繁华,为了更高水平的城市化有些东西就要被牺牲。也许后代人在享受更加便捷的交通时已不会知道或者在乎,这条路曾经如此美丽的故事。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八旗军的旗汛口

旗下街即现在的旗汛口,清时爱新觉罗氏靠八旗兵取天下,亦以八旗兵驻防京师及个行省或要地。顺治十三年,清军占领福州城,次年即派3000八旗兵驻防福州。而旗下街正是当年八旗兵及其家属的主要生活区域。旗汛口的老人们至今还常常谈论旗人子弟的生活百态。

肃威将军肃威路

肃威路位于鼓楼区华大街道,肃威路曾是清代闽浙总督署马房边的一条小巷。民国11年时,省长萨镇冰将衙署内西箭道割出与马房巷合并,改建为一条中间有花岛的新型马路。而后,萨省长被授“肃威将军”衔,遂名。

英魂葬街头—塔头街

塔头街又称抖头街。相传,明嘉靖四十三年后,倭寇大举侵占福州城,在敌人攻破东城门的千钧一发之际,戚家军一名举旗战士的头被敌人砍伤,却仍奋不顾身,冒死冲锋。最后,冒死冲锋的举旗战士因失血过多,抖着头壮烈牺牲。为纪念这位烈士,将交战时的街道命名为抖头街,而后又更名为塔头街。

街小不过龙岭顶

龙岭顶在南台大庙山西北半山腰,街很小,但早年这地方是个无人不晓的小街市。龙领地既高又僻,却有三家店“酒香不怕巷子深”。龙岭五炒粉店、马幼源画像店、南庆一药膏店。最大建筑供奉陈靖姑的临水宫,如今已成龙岭小学。九九重阳时,人山人海登高节,带来这里独特的集市景观。

鸭姆洲上头垱街

鸭姆洲,今解放大桥北端,古时为闽江水域,宋以来,泥沙淤积,形成鸭姆洲、鳌峰洲、老药洲等沙洲,60年代末此地也没几处人家。后来,外来的马戏团在沙洲上用布蓬围起来进行动物表演,带动了周边街市的兴盛,头垱街成为鸭姆洲最热闹的地方。1955年,台湾国民党飞机狂轰滥炸,鸭姆洲成一片火海,建筑全部烧毁。

数据标题文字1

百年古市洪塘街

福州西门外位于南台岛的洪塘街,历史悠久。早在唐朝时,就有先民开垦土地,繁衍生息。洪塘自古文风鼎盛,出仕当官的人层出不穷。明朝万历状元、礼部尚书翁正春便出自此地,故洪塘街又称状元街。著名学者、闽剧始祖曹学佺也是洪塘人。不仅如此,首创于明朝的洪塘篦梳更是名扬天下,远销海外。

仓前山后梅坞路

在仓山区仓前街道的梅坞路,是福州诸多古街老道中最富诗意的一条路。梅坞路在明时盛栽梅树,有“琼花玉岛”之美誉,呼为梅花坞。据志书载,当时周围十里夹道植梅,“梅岭冬晴”是台区十景之一。赏梅人士络绎不绝,人们从中洲南端远望梅坞,有如雪海,今洲上“梅花道”即以此得名。

数据标题文字1

线面诞生后屿街

后屿十字街,地处晋安区鼓山镇,即原来的后屿村,也称后屿街。此街因纵横交错而名十字街,遐迩闻名的后屿线面就出自这里。相传,清初十字街有个收买泔水的人,他为感激东家分文不取,每到年关便送线面以示酬谢。东家食后觉得别有风味,便予以仿制,而后形成作坊。线面就随之名噪榕城。

郎官巷

郎官巷,在杨桥巷南,南后街的东侧,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 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郎官巷。宋代诗人陈烈原籍长乐,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

吉庇巷

吉庇巷曾名急避巷。相传宋时有一贫穷书生郑性之,在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将出口侮辱他的屠夫乱杖击毙于天井下。这事可把全巷的人吓得不轻,一见到郑性之大轿的影子便避之惟恐不及,就这样生出个“急避巷”的名字来。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

塔巷

塔巷,在郎官巷之南。据《榕城考古略》载:“旧名修文巷,宋知县陈肃改名兴文,后改文兴。今呼塔巷,以闽国时建育王塔院于此也。”此大塔位于巷北,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南宋淳熙九年塔还在,之后就未见记载。清代时在巷内砌造半片的小塔,作为古迹纪念。

杨桥巷

杨桥巷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便更名为“杨桥路”。 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在其作品《我的故乡》中,亦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

司署府衙省府路

省府路在旧时与肃威路统称总督后,从宋朝起就是各种司署府衙的选址地。而后因清顺治十八年闽浙总督衙署设此得名。直至1911年取消帝制后,此处被军阀李厚基辟为“福建督军衙门”。1920年,大院又被辟为省长公署。1927年“总督后”改称为“省府路”。1949年时,福建省人民政府曾设址于此。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观井古迹观井路

古时福州民间多供奉观音菩萨,后发现在仓前桥头至梅坞路口,有处观音古井遗址,遂把这条街取名为观音井,今称观井路。观井路在旧时的南台岛是一条繁华街市,商店林立,形成了仓山的热闹景观。其中还包括福州第一家有电梯而且采取购物有奖的营销方式的云章苏广店。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古道战坂桥头街

福州有两条桥头街,一条在闽侯上街,一条在福州北门战坂。战坂桥头街,位于北门外莲花峰南麓横头山与下柳村之间。五代末,南唐王李璟派兵进攻福州时,吴越王遣海路两军援闽,陆军由大北岭直下,穿越战坂桥头街抵达北门。据清林枫《榕城考古略》记载:“五代晋天福中南唐兵与李仁达鏖战于此,故名。”

数据标题文字1

衣锦坊

衣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代宣和年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溢,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王益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踏日”成名择日街

福州北大路中段,今省委南侧有一条叫择日街,分为择日直街和择日横街。择日,福州方言为“踏日子”,是指选择黄道吉日。相传清末这里住着一位屡试不第的儒生叫陈登夫,借由择日发迹,生意兴隆。后来就有多人在巷内开起看命馆,多以择日为主。久而久之,人们便称小巷作择日街,沿用至今。

古城要道渡鸡口

渡鸡口,又称土街口,是福州老城西部的一处十字路口。北起北大路,南至达明路;西经鼓西路,东邻鼓楼前。古时传说,连这里的鸡都极有善心,为人啄去烂疮腐,治疮救命。神仙李铁拐,曾超度它们成仙。旧时的超度写做“超渡”,久而久之,人们就叫此街渡鸡口。渡鸡口里各行各业齐聚,商贾云集。

中平路曾是“花街”

田垱街即今中平路,解放前,因这里妓院多,是福州有名的“花街”,这里茶楼酒肆林立,秦楼楚馆如织,公开挂牌的有:鸿禧堂、艳花堂、丽芸堂、乐群芳、燕云堂、宜春楼、新紫銮、新玉记、艳红堂、玉花堂、玉长春、红海裳等。这里是工资王孙纵情嫖赌、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去处。

万商云集中亭街

中亭街形成于宋代以后,早年是福州最繁华的街道之一。两侧地名极有特色,制鲎杓的“鲎杓弄”,磨麻油的“麻油弄”,拉铁丝的“铁线弄”,制灯笼的“灯笼弄”,手工作坊遍布,金店林立,鱼牙相连,棉苎夏布,苏广百货,南北京果,文纸文具,钱庄当铺,化工颜料,香烛纸箔,糖果蜜饯,陶瓷器皿,茶楼酒馆应有尽有。

“福州不夜城”台江路

台江路,地处台江区中心地带,原路起自万寿桥(解放大桥)与中亭街交汇处。台江路因靠近闽水之滨,是一个万商云集、货物推土频繁的码头。沿街车水马龙,店铺林立,人口密集,仅剧场、影院就有七家之多,白天是三十六行的大集市,夜晚灯火辉煌,素有“福州不夜城”之称。

数据标题文字1

林浦村中御道街

鲜为人知的御道街,在福州南郊林浦村。此街顾名思义,与皇帝有关。南宋恭宗德祐二年,恭宗封长子吉王昰为益王判福州。赵昰等君臣自林浦绍岐潭上岸,驻跸村中,号端宗。现在林浦村中的泰山宫即为当时端宗的皇帝殿。村中许多长者至今仍称此街为“八闽第一街”,但更多人称它“御街”。

太平巷内不太平

太平巷小街,位于仓山区下藤路至泛船浦江边,曾名先锋南路,属下渡街道。“不太平”的太平巷在解放前疾病连年。自光绪年间,在鼠疫横行和迷信风行的背景下,太平巷作为“游村、出海”的必经之路,被卷进疫情的肆虐中。如今太平巷内建起了太平巷弄农贸市场,恢复了“太平”的生活。

数据标题文字1

文儒坊

文儒坊是的第二坊,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据《榕城考古略》载,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曾居住在这里。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还有清代诗人陈衍和现代法学家柯凌汉都出自此坊。

黄巷

黄巷在塔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衣锦坊东西相联。据闽志载,晋永嘉二年间中原社会动荡,衣冠士族南迁入闽,黄姓定居在一条巷内,始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灭烛而过”,勿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

安民巷

安民巷位于黄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文儒坊相对,安民巷旧名“锡类坊”,它改名“安民”,与黄巢入闽有关。据《福州地方志》载:“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

宫巷

宫巷,在安民巷之南,东西两端分别一八一七北路和南后街相接。旧名仙居,以巷中有紫极宫得名,是当今福州保护的最完整的古巷坊。巷内有清代建筑13幢。其中,有清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子林聪彝,清海军总长刘冠雄等近代名人居住为多。

温泉古迹汤门街

福州方言把热水叫做“汤”,古时有温泉的涌出的地方,都少不了要加个汤字。福州有四大温泉古迹,最早为晋代东门晋安河边的日新居,另外三个都处在五代王审知建城时,其中古三座在汤边,十??和八角井均在汤门街一带。汤门街一带最著名的澡堂是曾经的福龙泉和百合明园。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横街巷为棺材巷

横街巷位于横街中断西面,过去这条巷专门经营寿板棺木,又称棺材巷。走进这条巷子,就会闻到油漆灰味道。每间寿板店内,都停放着一具具朱红漆描金花的大棺材,令人毛骨悚然。在横街巷四周有金斗山、吉祥山、彩气山、保福山、紫云山、南禅山等几座山去都有埋死人,因而棺材店应运而生

里巷成市螺洲街

螺洲的商业街叫仓里巷,独具风格。早年进街,会看见一块写着“螺仙胜迹”的石碑。这是明永乐年间,闽中十才子之一的王偁所书,显示当时螺洲人把传说中的田螺姑娘奉为自己的始祖,以标榜耕读为生、宁静淡泊的生活,也透露出这条商业街的古老历史和文化内涵。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北大门外新店街

位于福州北门外的新店街,距城10公里,为东北面诸乡出入的通道,也是早年宁德、福安、罗源等地百姓的进城必经之路。新店街由横街、直街两条街道组成。全街商铺云集,各色店铺应有尽有,故此得名新店街。

光禄坊

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光禄坊原名玉尺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当时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为了感谢僧人,他作诗一首:“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编者说:

从民国初年福州开始修建马路,到现在四通八达的城市路网,从鳞次栉比的低矮砖瓦房,到如今的高楼林立,街道、城市都在变迁中日新月异。

每一条街都有自己的历史,他们有的年轻,有的已经老迈,有的改了名字,有的变得更加宽阔。它们存在于每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福州人的记忆里。古朴的街巷,繁华的市井,沉淀着千年闽都古韵,丰富了每一个简单的日子。

特别鸣谢

  • 无奈周
    海西财经杂志《市场瞭望》摄影记者
  • 绿水丹华
  • 冷山的微博
  • 华而不虚
  • 皮可汐
  • 尚能饭者

策划/制作/投稿/联系方式

@Dirk_曦

@皮可汐

@Coco_Mocha

微博:@新浪福建 @新浪福建旅游 投稿

地址:旗汛口新都会财经广场七楼新浪福建

新浪福建旅游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