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香型铁观音是花香介于清香和浓香的中间的一种铁观音。其最大的特点是冲泡至第二遍第三遍以后花香由浓香逐渐转为清香,称为韵香型铁观音。
一:共同点。清香型铁观音和浓香型铁观音的香气都是属于花香;都是由铁观音品种做的。
二:不同点。汤色表现上:清香型铁观音的汤色为浅金黄色,而浓香型的铁观音汤色由于烤火的火候程度的不同,有浅金黄色、金黄色、橙黄色、橙红色的由浅入深的变化;滋味口感上:清香型铁观音喝到嘴巴里的滋味是清纯鲜爽的,而浓香型铁观音的滋味由于烤火的缘故变现为浓厚型,与火候程度融为一体。
我们福建省有三大功夫,政和功夫、白琳工夫、坦洋工夫,这是沿袭清朝的叫法。因它们产地条件特殊、茶树品种为菜茶品种,因此质量特别好,所以号称三大功夫。而正山小种的工艺中有烟熏这一道程序,所以不同于三大功夫的一点在于它有一种特别的薯香。而三大功夫茶则都是花香的甜香型,其中以甜纯型的品质最佳。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现在的三大功夫茶和正山小种仅仅在品种上就增加了很多很多,因此辨别起来难度也随之加大,只能通过细细比对三大功夫茶的既定特征,来区分开来。
我们福建省的天气,一月到三月,一直都是阴雨,阴雨气温又低,怎么办呢?尤其是乌龙茶,必须要用100°的沸水冲泡,沸水冲泡后高沸点的芳香物质才会全部挥发出来。我们要把好的香气好的味道献给消费者,如果天气很冷,开水冲下去出不来怎么办,后面我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再拿一个碗,比泡茶的碗稍大些为宜,将泡茶的碗套在大碗里,冲泡时,沸水在冲泡茶叶时同样冲入大碗里,就能够达到高沸点的效果。在冰冷的天气没有暖气的情况下,这样泡乌龙茶效果是最好的。
梅兰竹菊, 三和“梅兰竹菊”,精选福建红茶四大核心产区的原产地原料,由制茶名师采用百年传承的红茶精制工艺,为您奉上地道、正味的正山小种、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四大经典闽红味道。
本色, 本色论英雄,三和“本色”铁观音采自安溪海拔1500米生态茶园五年以上青壮茶树,每季可供本色成功人士品鉴之极品仅数十斤,无香无色是好水的本色,品韵至醇是好茶的本色。
原料采制安溪铁观音原产地“云中山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有机茶园基地,海拔700米以上的云中山北坡,2-3年茶树龄的正午新枞嫩芽。本品外形紧结、匀整, 色泽绿乌润,汤色清澈、尚绿黄,叶底肥厚、软亮,滋味醇厚、干爽,回甘持久,具有浓郁的花粉香味。
和韵338铁观音原料采自安溪铁观音原产地——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绿色生态茶园基地,海拔700米以上的云中山北坡2-3年茶树龄的正午新枞嫩芽。成茶外形壮结匀整,色泽翠绿润,砂绿显,汤色金黄明亮,叶底肥厚软亮,滋味鲜醇甘爽,回甘持久。
花香一号,以非凡气度,汇聚多种花香,包容多种香型,外形圆结肥壮,色泽翠绿润,砂绿显,沏泡后,香气清高鲜锐,馥郁芬芳,汤色金黄亮澈,滋味鲜醇甘爽,音韵显,水中带花香,入喉圆滑细腻。
9系列铁观音 原料采自安溪铁观音原产地“云中山自然保护区”绿色生态茶园,沿用传统的晒青、做青工艺,发酵程度高,独特精准的烘焙火候使三和浓香铁观音韵味直追二十年铁观音,冲泡之后香高韵长,汤色深金黄,口感醇厚,回甘快,深受广大老茶客的喜爱。
三和“金砖福韵”安溪铁观音产品,源自福建戴云山脉云中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茶园。其外形圆结壮实,匀整洁净,色泽乌油润,香气花香浓郁,滋味醇滑鲜爽,韵味奇特。该产品经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质量专业高级工程师陈郁榕老师品鉴。
三和“金砖好韵”安溪铁观音产品,源自福建戴云山脉云中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茶园。经公司技艺高超的茶师精心制作,再经果木炭文火慢焙秘制而成。其外形圆结壮实,匀整洁净,色泽乌油润,滋味醇绵,韵味奇特,风味柔和。
陈郁榕
本期小寒微茶会特邀嘉宾。
陈郁榕老师是原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站站长,著名的乌龙茶评茶师,全国茶叶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质量专业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高级评茶师、国家高级茶叶加工工。
几十年来,陈郁榕老师走遍福建大大小小的茶山,每座茶山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每个茶区都出现过她的身影。为了学精评茶技术,白天,她和茶农一起扛着锄头上山;晚上,与茶农同吃同住。她深有感触地说:“所有的茶叶绝活都在民间,所有的茶农都是我的老师”。
陈郁榕老师戏称,评茶师需要具备的是“猪的脑袋、狗的鼻子和猫的嘴巴”,脑袋越“简单”,嗅觉越灵敏,口感越刁钻。她说,只要一开始评茶,她就如临无人之境,没有一丝杂念,脑海中浮现的都是茶的特色、制作工艺。
钟媛
本期小寒微茶会特邀古琴表演嘉宾。
福建古琴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
福州言信艺术培训学校校长。
福建马江一号文化创意园琴茶会所CEO。
福建三和茶业有限公司由吴荣山先生始创于1995年,是一家集茶叶产、制、销、研发、文化推广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集团化企业,公司始终秉承品质先行,文化经营的理念,走在推广中国茶文化的最前线。目前公司拥有面积近40000多亩的12个安溪高山生态茶园和1个柘荣有机茶基地,在安溪建设有年产2000吨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及在柘荣建设有年产200吨的有机茶初制厂房,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茶文化博物馆,并在全国有近200家“三和名茶”连锁专卖店。
长期以来,三和以“弘扬中国茶文化,发展中国茶经济,打造中国茶品牌”为己任,以“人与人之和气,人与社会之和美,人与自然之和谐”的兴茶理念,在社会各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先后被认定为 “省著名商标”、“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中国茶业百强企业”、“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并被联合国授予“联合国南南 合作网示范基地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