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报道

  • 一中、二中全会10月23日
  • 三中全会10月23日

三中全会是指中共某届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会召开的第三次全体会议的简称。

三中全会研究经济改革,一般3-5天,出席人员包括中央委员、候补委员。

一中全会产生党内的领导。一般在党代会闭幕第二天召开。

二中全会推选国家机构领导人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建议名单。一般在党代会次年两会前召开。

民生为本

民生语录

习近平:十年前,我在福建抓机关效能建设这项工作时,强调要牢记人民政府前有‘人民’二字,在便民利民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实效,在全国引起了一些关注。近些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对此项工作常抓不懈,在构建服务型政府方面积累了许多好做法,为福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尤权:民生是立省之本,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与检验标准,要继续下大决心,解决好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

苏树林:宁愿办公室小一点,也要让孩子看上病,让产妇用上床。

    过去几年,在福建发展建设的每个关键时刻,中央领导都给予有力的指导。[详细]
    向莆铁路开通后,铁路网络覆盖力进一步增强,福建、江西人民出行更加便利。[详细]
    全面实施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推进对台合作五个共同。[详细]

经济发展

图解新闻:数字解读五大战役

五大战役是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战役。正是有了这一重要抓手,福建科学发展的步伐越迈越大,越迈越坚实。2010年,在大干150天的全力冲刺下,GDP同比增长13.8%,“十一五”完美收官;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收入实现“三个12%”同步增长;进入2012年,福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上半年GDP同比增速11.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农民人均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2.9%和16.6%,跑赢GDP增幅。稳中求进,福建正着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科教兴省

策划:科技创新是民族的力量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社会规律能力的集中反映,是人类的伟大实践之一,是一种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 热点一:收入分配及户籍制度改革10月23日
——出台收入分配改革实施细则,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居民收入。
——限制垄断性国企高管权力和薪酬的膨胀,缩小贫富差距。
——由于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分化”,削弱了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农村城市化进程。应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消除在教育就业医疗城乡间的福利差异。实现人口自由流动。
  • 热点三:土地制度改革10月23日
——征地遵循“公平补偿”原则,补偿标准将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而动态调整。
——土地自由流转,确保农民工权益。
——土地私有化,农民最终拥有自己的土地。
——扩大农地进入市场流通试点,这将利好地产及其投资产业链。
  • 热点五:打破国有企业垄断10月23日
——打破中央企业垄断,放宽进入市场限制,国企逐步退出,减少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比重。
——目前国资监管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存在国资管理的“空白点”。应实现政企分开,改变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放宽入行门槛,创造公平的投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 热点二:推进城镇化10月23日
——农村土地确权政策应先行一步,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民可选择行业,城镇化就起来了。
——破除土地财政,不改变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切断地方政府卖地生财动力机制,人的城镇化就永远赶不上土地的城镇化。
——户籍制度改革是关键一环,应推动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城市落户限制。
  • 热点四:财税改革10月23日
——“营改增”从交通运输和若干现代服务业扩大到电讯、铁路运输和建筑安装业并推广到全国。
——启动个税向综合税改革试点,稳步扩大房产税试点
——大幅度提高资源税税率和环保收费的标准。
——显著提高医疗、社保、环保、新能源等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降低三公消费的比重。
  • 热点六:金融改革10月23日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进一步放松资本账户的管制,放松民资投资海外的限制。
——利率市场化将面临最后一步:存款利率市场化。业内认为下一个具体步骤很有可能是让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
——进一步规范银行表外业务,让民间金融阳光化和合法化,杜绝吴英事件的再度发生。

历届三中全会
主要内容
会议成果

第十七届三中全会
(2008年10月9日-12日)

推进农村改革
提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荐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11日-14日)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第十五届三中全会
(1998年10月12日-14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出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11日-14日)

制定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等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第十三届三中全会
(1988年9月26日-30日)

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建议在考虑物价上涨因素的同时组织实施。确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第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20日)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指出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改变企业的领导体制,在国营企业中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22日)

拨乱反正
全会否定“两个凡是”,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結一致向前看的指方针﹔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上來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決策。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