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第五届中国金融教育发展论坛在厦门海沧举行。论坛由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主办,厦门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承办,由闽都中小银行教育发展基金会、厦门市兴屿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厦门市地方金融协会联合承办,由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支持举办。

  本届论坛主题为“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升级与金融服务”,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国内高校、金融证券行业、投资服务行业、地方金融监管单位等的三百余人到场参会。

  3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在海沧融信华邑酒店举行。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主任委员、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郭庆平做书面开幕致辞,厦门大学校长助理方颖,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亦春教授随后分别致欢迎辞和贺辞。开幕式由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赵锡军教授主持。

  简短开幕式后,大会主旨演讲拉开序幕。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教授,复旦大学袁志刚教授,深圳前海勤智国际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董事长汤大杰依次带来精彩演讲。大会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朱新蓉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张桥云教授主持。

  吴晓求教授表示,中国金融目前面临着三大方面的改革。第一是市场化的改革,中国金融面临着脱媒速度不够的问题。脱媒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性力量,也是一个国家金融结构变革的重要推动。如何推动中国金融功能的升级,以适应新发展格局下对金融的要求,是当下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二是金融科技化的改革,中国金融科技化的速度有待大幅提高。科技能够使中国金融的生态更加丰满、业态更加多元、效率更加高效,能够加快中国金融的数字化转型。衡量金融创新的唯一标准,在于金融创新是否最大限度的满足了社会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而不应当放大创新初期所出现的负面问题。第三是金融国际化。前两大方面的改革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而在金融国际化方面,我们还处于起步的阶段,这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在三岔路口面前,我们必须要做出选择,尽可能让国际资本流动。中国金融的开放和国际化在初期会出现问题,但这种波动最终会出现收敛。我们要相信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中国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在市场的博弈中会有收敛的趋势。我们要做的就是稳步地推进金融开放和人民币自由交易的改革。

  袁志刚教授通过剖析国际货币体系的长期演变与疫情后国际政经局势的最新发展,推演了后疫情时代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趋势,并据此探讨了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大变局中的战略选择。

  演讲最后,汤大杰博士基于生物医药行业的结构性机会和风险并存的投资市场现状,提出BT(Biotechnology)产业扶持政策要符合“逆摩尔定律”——地方政府应着力支持早期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并且需要吸纳高端人才,打造行业生态。他总结道,政府扶持产业还要从产业内在的发展规律出发,分析行业要素和要素的成熟度,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协同作用。

  当天下午,四个平行分论坛同步举行,参会嘉宾将分别围绕“新发展格局下的金融前沿问题”、“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与金融数字化”、“新发展格局下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科技创新下的金融业发展与风险防范”四个议题进行研讨。

  中国金融教育发展论坛由全国金融教指委于2017年创办,前三届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承办,第四届由兰州财经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联合承办。本届论坛为进一步探索中国金融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金融机构全面了解金融人才培养状况,高等院校不断优化金融人才培养方案等搭建交流平台,同时旨在进一步促进金融教育与社会各界尤其是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的交流,扩大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