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公园鲜花盛放,市民徜徉其中。资料图

  福州晚报记者组 文/摄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围绕生态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高效利用生态资源,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高城乡绿化水平。

  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责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深化连江生态产品市场化试点改革、永泰林地占补平衡试点改革,推广“福林贷”等普惠制林业金融。健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展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空气质量保持重点城市前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工业、机动车等污染源综合治理,健全臭氧污染应急响应机制。推进闽江、龙江等流域保护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建立地下水监测体系,加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推进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强化重点海域污染防治。力争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主要流域水质优良率达90%以上、空气质量保持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十。

  提高城乡绿化水平。推进国家森林城市提升行动,植树造林6万亩,完成“三沿一环”等重点生态区位绿化提升7900亩。深入开展“绿进万家、绿满榕城”行动,推广庭院绿化、屋顶绿化、垂直绿化、阳台绿化,完成闽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工程。继续开展“村植千树”行动,在房前屋后、路边村头新种果树、乡土树种60万株以上。

  专家解读:市民将享更多生态红利

  昨日,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学术委员、市政协原文史研究员邱泰斌接受采访时表示,“生态建设”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市将围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资源利用、污染防治攻坚、绿化水平提升等四个方面进行生态建设,目标清晰,任务明确,力度很大,措施有力,可操作性强。针对生态文明,建章立制,狠抓根本;针对生态资源,爱惜珍惜,高效利用;针对污染治理,一抓到底,毫不懈怠;针对城市绿化,一鼓作气,再提水平。如果目标任务实现,市民将享受更多生态红利,具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邱泰斌还表示,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要注重古典园林、古树名木等管养保护,注重传承园林地方传统特色,打造园林精品,注重“三分种植建设,七分养护管理”,更好地巩固成果、提升水平。

  部门连线:打造“5个园林” 提升宜居品质

  记者昨日从市园林中心了解到,去年,按照加厚、加密、填空白等15种城区精准补绿模式,全市共梳理林荫道62条,完成建设滨河绿道33条(段),提升最美街巷103条。在城市广场、历史街区、路边、河边、江边、山边等拓展城市生态空间,建设“花样街区”6处,建设城市片林、拓展生态空间241处。

  推广屋顶绿化,实施高架桥、人行天桥绿化,推行拆墙透绿,整治边角地、收储地、闲置地等,进一步提升城市颜值。完成屋顶绿化204处、桥墩墙体绿化9271处,拆墙透绿535处,边角地绿化整治238处,收储地拆迁地临时绿化16处,五城区种植乔木7万株,全市种植乔木15万株。

  结合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对内河沿岸绿道和串珠公园进行全面攻坚扫尾。去年,共完成滨河串珠公园102处、滨河绿道100.8公里。2017年至今,总计完成滨河串珠公园270处、滨河绿道500.8公里。

  今年,福州市将按照“公园城市”建设目标,打造生态园林、美丽园林、幸福园林、文化园林、精致园林等“5个园林”概念,进一步精准植绿、打开山水空间和生态空间,拓展群众公共休闲空间,打造更高品质、更高颜值的美丽园林,营造园林式生活。相关项目包括:闽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工程;福州城区4条慢行系统建设;滨河绿道和串珠公园全面攻坚扫尾;结合世界遗产大会城市品质提升项目,梳理形成237个项目,重点提升10个城市门户、10个重点片区和10条城市干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