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诏安县以深化供销联社综合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供销联社组织体系完整、经营网络健全、服务功能完备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金融、生产和流通服务,不断提高服务“三农”工作水平,优化产业生态,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县供销系统共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72家,吸纳社员1899人,带动农户4340户,其中贫困户123户。

  一、创新“三社联动”,拓宽金融服务。把供销合作社的网点优势与农民合作社的生产经营优势、信用社的资金优势结合起来,深入实施“三社联动”,开展农村金融服务。一是拓宽服务维度。县供销联社与县信用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原有普惠金融基础上拓宽合作范围和内容,增加乡村振兴等内容,推行“精准建档、信用评级、贷款授信”三同步模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实体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建立“生产、供销、资金”循环的新模式,信用社对与农产品购销公司签订采购合同的农业合作社提供免抵押贷款,直至购销公司收购农产品后再结算还贷,形成良性的资金循环。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三社联动”项目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贷款按一定比例给予贴息。自“三社联动”机制实施以来,累计对914户农户贷款进行贴息,解决生产资金贷款约3.1亿元,其中政府贴息602万元。三是建立信用体系。县供销联社、信用社合作建立农民、农业合作社信用体系,根据农户、专业合作社的资质,制定农户授信额度。目前已建立农户授信档案13万多户,其中单笔贷款最高达600万元,授信期限为3年。

  二、创新“以社带社”,强化联动服务。发挥供销联社的组织优势、经营优势和服务优势,围绕果蔬种植、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领办一批产权明晰、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引导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一是强化示范引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效益最大化。先后制定合作社章程及关于财务、服务、民主决策等多项制度,确保制度健全、机制严密、运行规范,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中诏安县联兴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被评定为国家示范社,瑞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5家被评定为省级示范社。二是完善组织体系。针对实力较强的基层社,拓展服务功能改造。县级社在深桥镇、梅洲乡等基层社空白乡镇领办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代替乡镇供销社和村级供销社,做好服务“三农”工作,并将办公场所前移至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引导种植转型。三是抱团合作发展。根据产业布局,组建果蔬类、茶叶类、水产类等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行“联合社+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实现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良性循环。如,以华强果蔬专业合作社、华金青梅专业合作社等12个成员社为主体成立的诏安县垚华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集中服务,统购、统销”的经营模式组织生产,目前已发展种植基地828亩,并在广东、上海、山东等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网点20多个,年产花茄、黑茄等果蔬1500吨,年销售额4000万元。

  三、创新“多渠并用”,优化流通服务。积极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的作用,加强农资配送和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创新服务方式,实现农业综合服务转型。一是网点全域化。依托四个基层供销社成立四个农资配送中心,即:官陂农资配送中心、红星农资配送中心、西潭农资配送中心、四都农资配送中心,并按照山区片、平原片、沿海片划分布局76个农资经营网点,网点服务辐射半径约20公里,确保1小时之内送货上门,保障全县农资市场供应,维持物价稳定。二是配送个性化。在老区村、偏远乡村增设49个临时配送网点,打通农户采购农资的“最后一公里”。网点根据农户种植面积统计农资用量进行采购和储备,再按照农时生产直接供应到田间地头。今年疫情期间,累计配送各类农资1200吨,确保“防疫不误农时,春耕备耕正当时”,得到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专刊的肯定。三是推广网络化。依托下属企业诏安县果品食杂公司成立诏安县惠农优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宣传推广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目前已在“供销e家”平台注册“诏安县富硒特色馆”,发布农产品信息30多条,受理咨询2000余人次。各配送中心改变商品分销的传统经营模式,通过“供销e家”等交易平台引导线上消费,并通过线上宣传推进实体店经营,实现农资经营和农化服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诏安县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