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镇金

  昨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2020年经济工作,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披露的一组组数据显示,在2020年这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厦门发展殊为不易的一年,厦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这一年来,面对疫情严重冲击,市委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坚定“抓招商促发展、抓项目增后劲”,全市经济逐月回升、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胜利收官。

  经受大考

  上半年GDP增速转正

  疫情是今年经济发展的最大拦路虎。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推动经济发展,考验着一个城市的治理能力。

  疫情发生后,厦门迅速果断采取措施有效应对,全力把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降到最低。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市委市政府根据形势发展,紧锣密鼓研究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以最短时间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厦门在经济发展一度被迫按下“暂停键”后,迅速踏上复苏之路,实现“满血复活”。

  数据最具说服力:第一季度,厦门经济恢复情况在全省和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位居前列;第二季度,全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经济社会全面恢复,上半年GDP增速转正,增长0.6%,比一季度大幅回升3.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GDP增长3.1%,比上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是全省各设区市中提速最快的;第四季度,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

  1-11月,全市工业用电量、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增速均居全省前列。我市经受疫情严峻考验,经济社会继续平稳健康发展,为“十四五”厦门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多措并举

  为企业减负超400亿元

  今年,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一方面推动中央减税降费等政策在厦门落地见效,另一方面持续推出稳增长等扶持政策,预计为企业减负超400亿元,协助融资超5500亿元,企业发展信心持续增强,发展效益持续提升。

  特别是针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总部经济、海洋经济等重点产业,分别召开产业发展大会,并围绕相关产业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堵点,针对性推出政策,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产值预计增长15.8%,金融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增长10%,新增都市现代农业千亿集群,千亿产业链群总数达到9条。

  企业成长

  年度上市企业数创历史新高

  新增境内上市公司13家!年度上市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市企业特别是“三高”企业良好发展态势。

  1-11月,全市“三高”企业增资扩产项目306个、总投资2117.9亿元。近500家“三高”企业营收同比增长50%、近300家营收实现倍增发展。预计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0家。这些企业的成长壮大为厦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企业。一家家健康成长的企业背后,都站着一个个致力于提供“精准滴灌”服务的党员干部。全市各服务部门和人员坚持无事不扰、有事上门,深入落实企业经营困难时必访等“六必访”机制,为企业发展营造暖心环境。当疫情刚发生时,各级党员干部迅速协助企业开展疫情防控,及时为企业保持正常生产经营解决用工、融资、物流等难题。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积极帮助企业抢抓订单、开拓市场、畅通供应链,助力企业抓住疫情催生的机遇,努力在变局中开新局。

  招商引资

  前11月新增项目1.41万个

  市委、市政府将今年确定为“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攻坚年”,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项目建设。

  招商引资是厦门赢得未来竞争的战略选择,也是应对疫情影响的关键一招。针对疫情给招商带来的种种困难,我市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持续掀起抓招商促发展热潮。市领导带头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等重点城市对接大型央企、知名民企,市区领导赴外地开展小分队招商500多次;借助各产业大会同步开展招商签约活动;积极开展云招商1000余次;充分发挥人大、政协领导作用,成立14个专业招商小组,大力拓展细分领域项目招商。

  顶住疫情寒风,今年我市招商引资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1-11月,全市新增招商项目1.41万个、计划总投资3.24万亿元,为增强发展后劲、做大经济总量打下坚实基础。

  项目建设

  前11月固投增速居全省前列

  项目能否顺利落地是检验招商成果的唯一标准,项目没落地一切都是空谈。厦门坚持“拼签约”和“拼落地”齐抓,大力推动签约项目落地、在建项目提速。

  今年以来,厦门大力实施项目策划提升、审批增效、征拆攻坚、建设加速、要素保障“五大行动”,建立“指挥部吹哨、区街(镇)和部门报到”机制。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前列。105个省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658.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6.9%,投资完成率居全省第一;191个亿元以上在建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76.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2.1%;天马6代、中航锂电等百亿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浪潮产业园、士兰微先进化合物半导体等近40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

  外贸发展

  前11月进出口逆势增长8.5%

  今年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深受疫情困扰,国际贸易明显下滑。但厦门作为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城市,1-11月进出口达到6273.1亿元,逆势增长8.5%;实际使用外资149.5亿元,增长28.5%,位居全省第一。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自6月以来连续6个月单月突破百万标箱,这充分展现了厦门在国际贸易的重要地位,充分说明了外商对厦门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在国际需求减弱的大背景下,在稳定发展外贸的同时,我市把扩大内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取得显著成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省前列,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

  改革攻坚

  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疫情既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也给改革带来极大挑战。但疫情寒风再凛冽,也动摇不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我市依旧迈着坚定步伐,破浪前行,推动一项项改革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厦门自贸片区新推出18项全国首创举措,象屿保税物流园区和海沧保税港区获批成为综合保税区。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财政资金配置效率显著提高。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政府透明度综合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一,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结果中位居全国第三,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被评为15个标杆城市之一,在全国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中排名第一,被列为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厦门以改革促发展,以更深次的改革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民生改善

  全市新增学位4.3万个

  发展不忘民生,发展为了民生。在防控疫情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双重压力下,今年市委市政府非但没有弱化对民生领域的投入,相反加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不断保障改善民生。

  年初确定的37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教育方面,大力推进义务教育“补短扩容”,建成56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新增学位4.3万个,这是近五年来新增学位最多的一年。医疗方面,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和应急体系能力建设,设置独立建制的厦门市传染病专科医院。另外,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正式揭牌,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项目加快建设,已开始人员招聘。就业方面,今年我市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拓展就业渠道,满足企业用工需求,超额完成“三个六”引才目标,新增就业34.37万人。

  今年,我市在民生领域诸多考评中屡获佳绩。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中位居第四,群众安全感率高达99.36%……一项项民生领域的荣誉与数据彰显出党委政府深深的为民情怀,传递出良好的惠民成效,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