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会上展示了各种先进的应急装备用品。

  森林消防装备展示。

  展览会上各种应急装备用品吸引参观者的目光。

  2020厦门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展览会昨日在会展中心举办。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吴晓菁 通讯员杨郁民刘海燕 图/本报记者张奇辉)昨日上午,2020中国应急管理暨产业发展(厦门)论坛在会展中心开幕。来自应急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人、应急管理领域专家学者以及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及企业家代表齐聚厦门,为应急管理领域和应急产业发展传经送宝、献计献策。

  论坛以“推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减灾防灾救灾水平”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就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国际应急救援新动态、网络数据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加强预警信息发布、特种机器人、救援装备发展等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直击热点

  提升应急管理效能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影响着我们的安全。如何做到未雨绸缪、正确有效地应对各种频发的自然灾害及各类应急突发事件?如何推进行业发展与产业融合,提高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从学术理论到技术前沿,这场论坛既直击应急管理行业热点,又关注产业发展趋势,引发在场嘉宾的思考与共鸣。

  在论坛的演讲环节,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铁民、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等专家学者分别做了题为《将巨灾应急准备和能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冠疫情后科技创新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思考》的精彩演讲。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国林、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任马宝成也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与论坛现场进行连线互动,分享观点。

  可以实施空中救援的直升机、无人机,集通信、气源、录像为一体的工程潜水头盔,适合水域救援的救生船艇、智能救生设备……为期三天的2020厦门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展览会昨日同时开幕,一大批最先进、最具代表性、科技含量高的应急救援装备集中亮相,吸引了许多市民的关注。

  搭建平台

  助力应急管理事业发展

  在厦门,应急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根据今年6月发布的《厦门市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我市将培育发展现代科技应急产业,到2025年,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高研发制造能力,建立1个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培育20家以上国内领先、创新力强的应急产业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厦门制造”应急产品。

  “应急管理是救人于水火、防患于未然的神圣事业。应急产业作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产业,更是守护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屏障。发展安全与应急产业对于落实安全发展战略、增强全社会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现场应急救援处置保障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市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建辉表示,此次论坛有利于推动我市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发展,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也利于搭建应急管理国内外交流平台,助力厦门市、福建省,乃至全国应急管理事业发展。

  [精彩观点]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铁民:“别无选择,唯有做好准备”

  演讲一开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铁民就抛出了8月4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爆炸的案例。他强调:“巨灾是国家战略级风险,事关国家安全,要把巨灾应急准备和能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面对灾难,我们别无选择,唯有做好准备。”

  他认为,这几年中国应急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应急管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应急管理部的成立为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开启了全新的起点,但是应急管理事业仍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一是要改变应急管理理念,提升应急意识,二是应急技术满足不了重大灾害、重大事故和各类突发事件的需求,应对能力明显不足。

  “我们往往认为应急管理就是应急响应和救援,这个观念要改变,应急管理应该是在各种灾难发生之前做好准备,要未雨绸缪,把防范工作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牛鼻子’工作来推进。”在他看来,应急管理的重点应该转移到灾难发生之前做好准备,应急准备决定应急响应的成败。

  那么怎么做好应急准备呢?刘铁民肯定了一些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情景构建法:可以参照有些国家应急规划的做法,列出自然灾害、核爆炸、生物袭击、生物疾病大暴发、网络袭击等巨灾场景,然后基于每一个情景开展相应的应急准备。

  “厦门不仅是个美丽的城市、现代的城市,更是个安全的城市。这次论坛的举办,对提升整座城市的应急管理理念将起到重要作用。”他表示:“应急装备是应急准备的重要内容。我在展览会上看到很多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设备、技术,比如对重大灾害的监测预警设备、重大灾难抢险救援装备,如果能够得到广泛推广,必能提高厦门应急管理能力水平,希望厦门在应急产业上更加努力,成为应急管理乃至应急产业发展的典范城市。”

  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陈鲸:推进科技创新强化应急管理

  基于大数据的科学管理、基于通信技术的远程诊疗、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诊疗、基于物联网的终端健康小助手、基于产业互联网的线上新零售、基于智能制造的无人工厂……作为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昨日结合新冠肺炎疫情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对应急管理事业进行了剖析。“希望借助这次论坛的举办,福建、厦门在应急管理领域能够充分运用智慧手段,作出示范。”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威胁会促进人类生命科学的深入研究,生命科学的深入研究将对人类认识和掌握新冠病毒的规律,探讨和解决问题思路提供非常重要的基础。”他认为,面对科技领域的限制和困扰,应避免陷入针锋相对的恶性竞争,要坚持开放,构建多元开放的科技创新生态;要构建多元包容的人文环境,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发展硬科技不可忽略软制度,要用有效的科技治理去保证科技向善,造福人类。

  他认为,中国应急保障体系的构建尚不完善,前端应该要结合科技创新,从空中、海上、陆地、网络等空间,全天时、全天候、全领域、全要素搜集灾害数据,进行灾害感知,利用大数据分层分级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提升应急管理的水平。

  对于配套举办的2020厦门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展览会,他也充分肯定。“应用是主导,这些好的设备要向全国进行推广应用,厦门要借助这次论坛,结合地区特色发挥示范作用,形成应急管理的产业链、生态链,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目标,把应急产业做大做强。”

  中国安能集团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党委书记吴春波:化解灾害风险要有“神兵利器”

  从中国安能多年参与组织的重大救援实践来看,目前影响救援效能的关键因素已经不是人员队伍的到位时间,而往往取决于“关键装备”的到场时间和作业效能。

  中国安能集团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党委书记吴春波介绍,所谓“关键装备”是指针对特定场合、特定灾害所需的特定装备。这些“关键装备”就是重大工程救援的“撒手锏”,是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神兵利器”。

  他还介绍了上个月参与江西鄱阳湖决口封堵抢险的案例。中洲圩大堤决口长度197米,决口最深处11米,灾情直接威胁昌洲乡15个行政村、2.21万亩良田和3.4万名群众财产安全。可是大堤道路阻断和宽度受限,无法运送大型机械设备。为了第一时间将大型机械运送至堤头,指挥部紧急协调动力舟桥,迅速解决了装备运送难题,为第一时间展开抢险救援赢得了先机,为快速完成决口封堵任务创造了先决条件。

  精良的装备始终是应急救援战斗力的重要支撑,是现代救援尤其是工程救援攻坚克难、无往不胜的精兵利器。没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即使救援队伍上去了,也只能“望灾兴叹”、无从下手。他认为,如果说,抢险救灾是“刀尖上跳舞”或“虎口中救人”的“瓷器活”,那么先进装备就是干好“瓷器活”的“金刚钻”,是消灾除险的“撒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