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厦门网
黄跃鑫与纪剑峰的合影。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匡惟)14日凌晨,93岁的黄跃鑫老人在养老院安详去世。根据他的遗愿,遗体捐给了厦大医学院,眼角膜捐给了两名眼疾患者。这位普通而善良的老人生前帮助了很多人,大家对他的恩情念念不忘。
[儿子]
17岁那年辍学创业 父亲准备启动资金
纪剑峰是遗腹子,8岁以前,他都不理解“爸爸”的含义,直到遇到这位黄爸爸。纪剑峰说,8岁那年,他妈妈与黄跃鑫结婚,“爸爸”这个词才走进了他的生命中,当时这个爸爸已经53岁了,尽管父母后来又离婚了,但他们父子间的感情从未改变。
纪剑峰说,当时那个年代,多数父亲都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但他爸爸没有,他选择的是以理服人。“有一次逃学,爸爸到处找我,当他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时,我有点恐慌,生怕他会打骂我,但他没有,而是耐心地跟我聊了几个小时,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逃过学。”
纪剑峰说,17岁那年,他辍学准备创业,爸爸为他准备了相当于普通人一年工资的启动资金。“我没拿,但他给我的温暖让我铭记于心,谢谢他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理解和尊重。”
近年来,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纪剑峰付费请中医为他推拿,老人断然拒绝,他不想给儿子添负担。纪剑峰便自学中医,每天为父亲针灸,老人这才接受,病情也渐渐好转。
[亲戚]
尽管没有血缘关系,每月主动帮我们还利息
“昨天,表姐跟我打电话,说了很久,在电话那头,她泣不成声。”纪剑峰说,他表姐杨美端目前生活在香港,她一直念叨老人对她一家的好。
杨美端是纪剑峰母亲的外甥女,与黄跃鑫老人并无血缘关系。上个世纪80年代,杨美端一家生活在农村,家庭困难,不时要借钱度日。有一次,本金还上了,但利息却无力偿还。知道此事后,黄跃鑫每月主动帮他们还利息。每次他们一家人从老家来厦门,黄跃鑫都会塞上几十元,作为这一家人的路费。杨美端的丈夫做生意,也曾接受过黄跃鑫的资助。在黄跃鑫的帮助下,一家人度过了艰难时期。
对于老人的帮助,这对夫妻一直铭记于心,在香港站稳脚跟后,他们会时不时给老人寄些礼物。去年,听说老人躺在床上无法动弹,杨美端夫妻赶回厦门,一定要见老人一面。当晚,她匆匆赶回香港,而丈夫则留下来,一直照顾老人,直到老人情况好转。
[邻居]
一句“辛苦了”,让30年前的邻居记到今天
30年前,何接顺与黄跃鑫是邻居。当年,何接顺一家的经济条件不佳,黄跃鑫给了他们不少温暖和帮助。虽然两家人不做邻居20多年了,但何接顺一家还一直记挂着这位老人,听说老人身体不好,他们还专门赶到养老院看望。
何接顺说:“当年我们两家共用一条通道,我们家面积小,我又是做服装生意的,衣服无处堆放,有时只能放在公共通道上。这自然会影响他们一家人的出入,出门得侧着身子通过。老黄不仅没有埋怨我一句,反而总是对我们说‘辛苦了’,这句暖心话我们一直记着。”
“爷爷是个和蔼可亲的人,对人非常好。”何接顺的女儿何明雅当年读幼儿园,现在都当妈妈了。她没有亲爷爷,一直称黄跃鑫“爷爷”。说起爷爷,她的第一反应是“特香包”。“我爸爸妈妈每天都在忙碌,我总是坐在家门口等爸妈回来。每次见到我,爷爷就会买一个特香包给我,每次见到爷爷,我就知道又有特香包吃了。”何明雅说,“不上学的时候,爸妈都在忙,我就会跑到隔壁爷爷家玩,爷爷带着我一起种树、浇花,和爷爷在一起的时间很开心。”
[心愿]
七八年前主动提出捐献遗体,最后再帮人一次
22岁小有成就时,纪剑峰就定期资助厦门市的百岁老人,他说,当年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受爸爸的影响。“爸爸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他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纪剑峰说。
这份助人之心,一直延续至生命的终点。七八年前,黄跃鑫老人就主动向家人提出,希望自己去世之后,将自己能用的器官都捐给等待移植的病人,遗体捐给医学院,让自己最后再帮人一次。家人起初并不同意,但架不住他的一再坚持,最后还是点头了。怕家人反悔,在世时,老人在市红十字会做了遗体捐献登记,并再三叮嘱家人:“我走后,你们要联系红会。”
如今,老人的遗体已经被送往厦门大学医学院,他的眼角膜送到了厦门眼科中心。记者从厦门眼科中心了解到,老人的眼角膜已经成功移植,两名患者即将重见光明。
[人物简介]
黄跃鑫,1927年出生于新加坡,后归国,在闽南地区长大,退休前是厦门五中一名体育老师,曾带领五中学生排球队参与全国比赛并获得名次。年轻时他自学基建相关知识,成为当时教育系统内少有的“建筑工程”人才,在学校时就承担过学校建设方面的工作,退休后,被教育部门返聘从事基建工作,一直干到70多岁。晚年的他成为老年模特班的一员,在T台上展现风采,直至身体抱恙才隐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