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场商战为国家赚了500万美元!

集“亚洲糖王”、“酒店大王”、“粮油大王”、“传媒大亨”众多名衔于一身的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先生以九十高龄依然谦虚谦虚再谦虚,努力努力再努力的身体力行赢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是华人商界最低调、最成功的殿堂级企业家之一。

  作者:华商韬略丨华商名人堂 毕亚军

  集“亚洲糖王”、“酒店大王”、“粮油大王”、“传媒大亨”众多名衔于一身的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先生,是华人商界最低调、最成功的殿堂级企业家之一。

  他从不称王称霸、也不高谈阔论,却以九十高龄依然谦虚谦虚再谦虚,努力努力再努力的身体力行,成就了香格里拉、嘉里系等领先事业,既赢得跨时代、跨行业、跨国界的巨大商业成功,也赢得世人尊敬,树起一面伟大企业家的光辉旗帜。

  他30多岁成为“马来西亚糖王”、“亚洲糖王”,鼎盛时期,一人控制全球5%的食糖贸易市场。

  他在糖业之后创办的酒店品牌——“香格里拉”,遍布亚太、北美、中东和欧洲,是亚太区最豪华的酒店连锁集团,也是华人社会目前唯一拿得出手的世界性高端酒店品牌;他一手壮大的丰益集团则是世界最大的粮食、食用油及农产品供应商、贸易商之一,在中国拥有鼎鼎大名的“金龙鱼”等知名品牌。

  此外,他还拥有玻璃市种植、彩虹产业、联邦面粉、太平洋航运等数家上市公司,同时他也曾是举足轻重的传媒大亨,控制着香港无线电视和《南华早报》等媒体。而他持续超过30年投资兴建的北京国贸中心,立项时为中国最大外商投资项目,至今依然是北京最繁华的商业地标。国贸之外的嘉里中心,也是北京、上海的地标性物业。

  对中国而言,郭鹤年还是海外爱国华商的典范。这不单因为他作为引领海外华商投资中国的带路人,在最关键时刻支援中国的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并因此被邓小平称为是“引路人角色”,也因为他长期支持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事业,并多次在国家需要的时刻,放弃个人私利,为中国贡献力量和智慧。

  比如,在中国因为“文革”耽误而非常贫穷落后,很多同胞饿着饭的1973年,郭鹤年就曾以一己之力,为国家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

  当年4月,郭鹤年接到一个特别的任务。当时的外经贸部所属的华润公司找到他,告诉他国家目前很紧张,大量缺糖,令原本就非常困难的居民生活雪上加霜。同时,钱也非常缺,不但没有外汇储备,而且还有很大的赤字。

  外经贸的领导知道他的力量,因此希望他能够帮忙,用比较低的价格从国际市场买30万吨的糖。因为大家没有信心,能够比他更好地做成这件事。

  30万吨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虽然郭鹤年当时已是世界顶尖的食糖贸易商,但即使他愿意低价,手上也没有这么多货可以卖给国家。而且,他估计,如消息公开,会让糖价上涨20%到25%。因此,这是个高难度,并必须绝密的事情。 

  虽然知道非常困难,但听到是国家需要,而且把这么大的秘密告诉他,这么信任他,郭鹤年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精通国际市场,尤其期货市场的他,还和华润商议,买现货的同时,也帮国家买一些期货,在行情出去以后卖出套利。

  “这个忙我一定帮,但我们都得非常之抓紧,要想得快,做得快。”郭鹤年承诺,他将把自己的生意冻结起来,专门用一个两月时间来替国家做这个事情。

  郭鹤年分析后认为,只有去巴西才能买到这么多糖。但自己太招眼,亲自去一定引起同行猜测,甚至提前把行情泄密。因此,他必须另做安排。

  恰逢两三周后,日内瓦有个大规模的国际糖业大会。“我想,如果我和他们一起开着会,他们就不会想到是我在买糖吧。”想到这一层,平时很少出席这类活动的郭鹤年立即决定:派人到巴西去买糖,自己则特意报名参加这个会议。

  在日内瓦参加会议的郭鹤年,一边和国际同行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一边抓紧部署和跟进着巴西的行动,每一天都过得提心吊胆。

  最紧张的一次,一位英国朋友神秘兮兮地找到他,然后神神秘秘地同他讲:你知道吗,最近巴西很奇怪,两三个从来没见过的,很年轻的亚洲人,天天在糖区进出,好像有大事情要发生。

  郭鹤年一阵心惊,装着很诧异也很重视的样子,说:“是吗,有这样的事?是什么情况?你怎么知道的?”给对方留下一句“你还有什么行情,什么消息,一定要告诉我啊”之后,他赶紧离开,出来一脑门子冷汗。“可见他们的情报好厉害。”

  第二天,派到巴西的年轻人给郭鹤年传来了好消息。“大会上,有人正演讲,广播传出一个声音,叫Robert Kuok,我的英文名,说有国际电话找。” 

  郭鹤年赶紧接了电话,“巴西的同事告诉说,我们有一点进展了。我说,你要快啊,要飞快啊。不然,消息出来要爆啊,而且这边已经知道一些苗头了。”

  “一旦看清楚,马要跑得快,你能看到的,别人也能看得到,要抢在他前面。”这也是九十高龄依然只争朝夕的郭鹤年始终坚持的成功法则。

  早年,在伦敦运筹食糖贸易期间,能讲流利英文的他,白天拜访五到六家客户,晚上请出其中一家的人和自己吃饭。“把他脑袋里面的信息和情报拿出来。”回到酒店,则综合当天的情况,连夜写电报给新加坡同事,告诉接下来要怎么做,抓紧做。

  “我相信比我聪明的对手有好多,但有的人聪明,却比较散漫。我做16个小时,而且很快很快,他做8小时,还悠哉游哉,他怎么和我竞争。”

  也正是靠着又聪明,又勤奋,又速度快,他才年纪轻轻就获得了“亚洲糖王”的成绩。

  在“你要快啊,要飞快啊”的叮嘱与督战下,三、四天后,郭鹤年派去巴西的同事大获全胜了。

  这一惊心动魄的商业大战打下来,郭鹤年不但成功用低价为中国解决了30万吨食糖的缺口,还通过期货市场为中国赚到了差不多500万美金,并按照国家的吩咐把这笔巨款存入到指定的户头。 

  1973年的中国,500万美元可是个吓死人的天文数字。因为当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已是一个急死人的数字:负8100万美元。

  然而,作为国际大糖商的郭鹤年,用一两个月,辛辛苦苦,绞尽脑汁为国家干成这么大一件事,自己却没有从这么大的一个行情中赚到一分钱。

  “如果我的公司也加入其中,肯定可以挣钱。但我不能那么做。因为这样就是对中国的不忠。这样说,可能太隆重。但我的原则是,即使一个普通的生意,你答应了人家,也不应该跑两匹马。”他说。 

文章来源:华商韬略 转载请注明出处,盗用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