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近年来,外来的新型饮食观念——“轻食”,已成为不少白领青睐的工作餐和减肥人士的瘦身宝典。厦门某家轻食连锁店两年内扩张了近10家分店,可见“轻食”的火爆程度。
但是,吃“轻食”真的可以养生瘦身吗,是否存在健康风险?哪些人群不适合“轻食”?怎样合理安排,才能正确做到平衡膳食?我市营养专家近日表示,幼儿和老人、体弱者、有基础疾病者要慎重选择;制作和食用时,要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不要多用盐、糖、脂肪成分过高的酱料。
本报记者 许舒昕 杨霞瑜
[记者走访]
商家:
“轻食”受宠 外卖爆单
“每100克的魔芋只有10卡路里左右的热量。”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后江埭路的“莎啦啦健康餐”店,厨师任丽龙说,热量低又有营养价值的魔芋常出现在火锅中,但是她想将魔芋加入“轻食”菜单里,做出新鲜又好吃的“轻食”。
在任丽龙看来,选择减少肠胃负担、比较好消化的“轻食”,并不是指没有味道的食物,而是低油、低盐、低糖、具有优质蛋白的食物。“轻食”的烹饪方法,追求的是让食物回归本味。
“春节留‘厦’开店,外卖销量反而比平日多。”任丽龙说,在春节小长假期间,店铺外卖订单“爆单”了,在大年初七就送走了大概80份外卖“轻食”。据了解,该店客群主要是从事金融、医疗、教育行业的人士。
消费群体:
最受学生白领青睐
小丁(化名)从事财务工作,常常忧虑“每逢佳节胖三斤”,会在假期结束时,选择低脂的“轻食”,减轻点身体负担。小丁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大,自己的肠胃消化能力逐渐减弱,选择“轻食”是身体发出来的信号。
“中午吃‘轻食’,下午4点就饥肠辘辘,反而会安排下午茶。”个体户易女士有不同的感受,原本为了瘦身选择的“轻食”,最后却因为太快饿,反而吃了更多饮料、甜食、小吃等。她就这样一直徘徊在“轻食”和高热量食物之间,进退两难。
记者从中国营养学会官网了解到,数据显示相关调查人群中,94.9%的人至少每周消费一次轻食,有55.7%的人一周消费2-4次,职业为企业普通职员和学生、具有本科学历以上者,在消费人群中占比最多。
[医生说法]
“轻食”追求均衡健康
但分量普遍不够,达不到摄入量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营养科医师王新月表示,“轻食”最初从欧洲的下午茶演变而来,是与传统“正餐”相对的概念。指食物分量较轻、热量较少、制作方法简单,无须吃太多,以消除饥饿感为目的的饮食理念,强调简单、适量、健康和均衡。对于怎样的食物才叫“轻食”,并没有严格规定,它可以是一份沙拉、一份三明治或一小盒寿司。总体而言,“轻食”里的食材没有经过复杂的制作程序,以全谷杂粮、蔬果、海鲜和禽肉为主,虽然烹调简单,但同时兼顾了膳食均衡。
王新月指出,健康的一餐至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食物种类多样、数量搭配合理、烹调方法适宜。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建议,每天应至少摄入12种食物,因此一餐中的食物种类至少要达5种以上,才能符合标准。
在数量搭配上,每日蔬菜摄入量300-500g,其中深色蔬菜(红、紫、深绿、黑等)应占一半以上,谷薯类食物每日250-400g,其中全谷物类粗粮占1/3左右,肉蛋类每日约150g。
烹调方法推荐凉拌、蒸、煮、焖、炖和清炒等非高温烹调方式,避免食物在高温下产生过多杂环胺、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营养科医生贾胜表示,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轻食”以沙拉、肉卷、饭团、三明治等为常见形式,里面涉及的食材种类丰富,肉类常为鸡胸肉、鱼肉、瘦牛肉等,蔬果多为西兰花、生菜、圣女果等,主食以甘薯等粗杂粮为主,多数能满足食物种类多样、烹调方式适宜的要求。
不过,由于大多数“轻食”主打“减脂瘦身”,每份食物提供的总量有限,基本很难达到《指南》建议的摄入量要求。“尤其是很多叶菜类食物重量往往只有几十克,主食往往也不够。甚至有些没有附带任何主食,长期食用必然营养不均衡。”贾胜说。
此外,有些商家为了控制成本,提供的“轻食”中含有肉类可能不够,长期食用,无法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蛋白质,长期会造成营养失调。
美味口感背后有风险
过多酱汁调味,反成“热量炸弹”
医生表示,为了提升食物口感和就餐体验,商家往往会在食物中添加较多的酱汁调味,其中沙拉酱、千岛酱和蛋黄酱等脂肪含量很高(可达60%以上),是隐藏的“热量炸弹”,不利于身体健康,切勿多放。
[提醒]
幼儿和老人慎吃
蔬果生吃要洗净
医生表示,“轻食”没有固定模式,没有要求某些食材必须生冷。蔬果类大多为生食,但只要清洗干净,农药残留合格,一般不会有问题。不过对于幼儿和消化免疫功能下降的老年人,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应尽可能少吃。蔬果如要生吃,要尽量清洗干净,确保安全。
长期不吃红肉
可能引起贫血
不少人认为,减肥期间要彻底远离红肉。因此除了牛肉以外,其他红肉基本都不会出现在“轻食”中。对此,王新月表示,红肉类食物中含有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铁元素,长期不吃红肉可能引起贫血。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