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南网-海峡导报

  头顶羽冠细长发达,尾巴近似方形,喙为圆锥形,羽毛呈现栗红色,猛一看,以为是麻雀,却比麻雀更艳丽。昨天,12岁的观鸟爱好者嘟嘟在灌口镇田头村意外发现这种小型鸟——凤头鹀。厦门市观鸟协会理事陈浩当即前往现场,用镜头拍下画面。据介绍,这是厦门地区首次记录到凤头鹀的影像。

  厦门首次记录凤头鹀的影像

  昨天,陈浩在灌口镇惊喜地拍到硫磺鹀与凤头鹀两种鸟类。“这两种鹀都是厦门较为少见的,尤其是凤头鹀,从来没有过准确的影像记录。”陈浩说,此次他一共见到12只凤头鹀。

  据介绍,凤头鹀为开阔和干燥地区的鸟类,生性大胆,不怕人,栖息于山麓的耕地和岩石斜坡上,也常见于市区和乡村。一年中,它们大部分时间在丘陵和低山区活动,冬季下到平原,夏季到较高的山区繁殖。休息时,凤头鹀会在电线或树上停歇,春夏期间常发出清脆的叫声。

  陈浩告诉导报记者,近期除了凤头鹀,还有家燕、金腰燕、黑眉拟啄木鸟等夏候鸟,黑脸琵鹭、黑腹滨鹬、白腰杓鹬等春迁过境水鸟陆续在鹭岛现身。接下来,熟悉的“老朋友”栗喉蜂虎也即将来到厦门。

  4月迁徙季厦门为重要补给站

  每年临近4月是冬候鸟的迁徙季。中国湿地水鸟的迁徙路线主要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3条,其中东部迁徙路线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厦门,是这条迁徙路线上重要的一环。

  据了解,这一路线涉及的候鸟有500多种,数量达数千万只,其中迁徙水鸟近300种,主要包括大部分雁鸭类及鸻鹬类水鸟;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白鹤、中华秋沙鸭等1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衰羽鹤、大天鹅、黑脸琵鹭等35种。

  这一路线上的上百种鸟类会途经厦门,厦门的滩涂、田地成为它们重要的补给站。留鸟喜爱这里的气候与环境,候鸟则在停歇后沿中国东南部海岸线,继续向北迁徙。

  相关新闻
    爱鸟周正式启动今年“云观鸟”

  每年的3月25日至31日是福建省爱鸟周,今年是第三十八个“爱鸟周”。

  昨天,厦门市观鸟协会正式启动2020年厦门市爱鸟周活动。受疫情影响,市观鸟协会创新活动方式,诚邀广大市民朋友共同参与“云观鸟”。3月30日起,厦门市观鸟协会公众号“厦门观鸟会”将分五期推出厦门常见的50种鸟,关注公众号即可为你熟悉的鸟类投票。活动将根据投票结果推选出“厦门市民最熟悉的10种鸟类”。

  协会还将从每日参与投票的市民中,随机抽取10名“幸运参与者”,赠送鸟类主题礼品。

  导报记者曾宇姗/文厦门市观鸟协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