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营业后,吴再添小吃店取消了堂食。

  禾祥西路的吴再添老字号已开门营业。

  厦门网讯 (文/图厦门日报记者 柯恺筠)一手严抓疫情防控,一手勤抓复工复产。上周末,公园重新开放,“四桥一隧”的车又多了起来,街头一些店面也陆续营业……这座城市又跃动起来了。

  连日来,记者走访一些老字号门店,发现在疫情期间,它们也在不断寻找转机:有的从早餐“跨界”到了“白领套餐”,有的做起了食材半成品,还有的搭上美团、朴朴等“线上快车”……

  制作食材半成品 带回家蒸煮即食

  上周五,在禾祥西路的吴再添小吃店,堂食座位区被一根红绳拦起来,两处售货窗口对外开放,3名店员戴着口罩熟练地打包。记者在店门口停留的10分钟里,陆续有5名顾客买走南瓜糕、扁食外带。

  今年86岁的店主吴为民,正在跟店员一起准备蒸糕。他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取消堂食之后,经过几天的琢磨,从大年初九开始,就将重心转移到了食材半成品的制作和销售。

  吴为民说,像生扁食、瘦肉羹这样的半成品打包回家后,简单加工一下就可以吃,很方便。半个多月下来,大家一得空就帮忙包扁食,“通过食材半成品打包外带,能缓解因疫情影响的生意。”

  研发白领套餐 从早餐向午餐延伸

  中山路的黄则和花生汤门店,尽管还未正式营业,但店长蔡菲菲告诉记者,他们趁着这段时间,正在研发新的午餐套餐。

  “接下来准备推出为白领设计的外卖套餐。”蔡菲菲说,这个套餐主打的是小吃配主食,以肉粽为例,搭配扁食汤,再来个炒饭,就成了套餐。

  蔡菲菲告诉记者,“转型”之前,她还做过调查:门店三公里内有不少写字楼,公司白领大多已经复工,市场需求是存在的。不过也有一些酒店在做类似尝试,形成了竞争之势,“我挺有信心的,老字号品牌的特色一定能获得白领的青睐。”

  “堂食店将在3月1日复工。”蔡菲菲透露,此外他们也将着手与社区合作,为社区服务人员送去地道的本地美味。

  搭上外送“快车” 外卖销量可观

  在中山路的1980烧肉粽店里,5个店员正忙碌着。

  “目前4家门店在营业,生意还不错。”店主朱秀丽说,从2015年开始,门店加入了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平台,去年9月,门店又加入了朴朴平台,销量可观,“复工至今,外卖单上升了不少。”她告诉记者。

  朱秀丽告诉记者,1980烧肉粽入驻外卖平台,经过多渠道打通,线上销量呈现上升趋势,疫情期间,朴朴外送平台上真空包装的肉粽达到了2.5万个的销量。

  除了外送平台,1980烧肉粽于2016年申请开设工厂,又在淘宝、京东等开起了网店,“去年,品牌还申请了中央厨房系统,完善供应链。”朱秀丽说。

  新闻延伸

  老字号的新突破

  “碰到疫情,老字号的经营者其实挺紧张的。”厦门老字号协会秘书长黄毅苹告诉记者,尤其是餐饮业的老字号,小吃产品不好打包,店面内又不可聚集顾客,给经营带来一定的冲击,“这个时候,转型对于老字号来说显得更为重要。”昨日,黄毅苹向记者介绍了一些厦门老字号转型之道。

  1。线上多方式

  线上转型的形式不仅可以做外卖,还可以做花样尝试。如1980肉粽、阿吉仔都在网端出售产品,而厦航美食,原本只是在飞机上提供的餐品,不少市民下了飞机还会想念,如今厦航美食开放团餐,可通过网站购买。

  2。向年轻化转型

  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厦门老字号”老菜不老。以舒心酒家为例,其店内装修与菜品风格渐转向年轻活泼,适应年轻人品味。

  3。供应链拓展

  拓展产品供应链,质量保证。因肉酱罐头驰名的厦门老字号——古龙食品,公司生产的速冻包子、饺子等冷冻类产品,供应厦门中小学校、厦门大学等,拓展了供应链。

  4。适应市场开分店

  “老字号”不再原地等待,主动融入市场,开设连锁店。在同安名声大噪的吴招治薄饼店,去年在思明区也开设了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