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厦门网

-校园“微治理”,助力城区“大平安”。 (资料图)
厦门网讯 (厦门晚报文/记者 李晓辉 通讯员 林晓蕾 图/练文生)推广“午餐工程”,破解校园及周边治理难题;“警民联调”创新矛盾纠纷调解新路子……昨天上午,海沧区召开2020年区委政法工作会议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记者了解到,海沧区积极探索创新“微治理”模式,推出一批社会治理特色项目,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海沧样本”,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持续提升。2019年,海沧区群众安全感测评达到99.58%,位居全省第四,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一。
中小学校园“午餐工程”促进“两项整治”开展
海沧教师进修附属学校率先通过筹建自办自管的食堂,并将食品安全卫生教育列入校本课程,形成“午餐工程”经验,在全区推广,为海沧平安创建提供了实践探索。目前,全区有31所中小学实现“午餐工程”全覆盖,每天有近1.8万名学生的午餐在学校解决,减少学生出行近4万人次。“不仅不用担心孩子吃饭问题,还省去一边上班一边接送孩子‘两头忙’的烦恼。”许多家长为“午餐工程”点赞。
校安则家安,家安才有社会安。“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为孩子们提供一顿午饭,但小小的‘午餐工程’,不仅推动了‘平安校园’建设的提升,也推动了海沧区‘五安’工程的创建,真正从源头上推进社会治理。”海沧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该区把推进“午餐工程”作为一项重要抓手,校园周边协同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促进了交通隐患和拥堵、周边治安“两项整治”的顺利展开,同时,海沧还着眼常态长效,实施雪亮校园、多元共治、心理共育三大行动。
推行警民联调机制
调出一方平稳和谐
海沧区社会治安持续向好,连续三年刑事警情大幅下降。这部分归功于海沧区在全市率先推广建立的警民联调机制,依托每个派出所警民联调室,大幅降低了一般民事纠纷导致打架斗殴、伤害等发案率,有效防止了“民转刑”案件发生。
去年,海沧有1300多件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案例,通过采用“警民联调”方式,成功化解矛盾。例如,一对夫妻因小矛盾引发离婚纠纷,钟山派出所调解员请来律师、心理咨询师,组织了一场面对面的调解,最终夫妻俩言归于好。海沧区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110接处警“警民联调”模式,已形成“党政主导、公安协调、司法指导、法院确认”联调模式特色。“调出百姓满意、顺心,更调出一方平稳、和谐。”海沧区相关负责人说。
群防群治巡防模式
健全治安防控体系
在海沧新阳街道工业区,“平安新阳企业联盟”每晚为下夜班的员工护航。这支由街道与警方、企业共同发起组建的队伍,探索出群防群治“新阳模式”,多次受到省、市、区领导的肯定。如今,很多居民自愿加入联盟,为平安海沧建设出力。
“平安365联盟”、青礁村“平安七社联盟”、未来海岸“多维协作”社区巡防模式也分别在海沧自贸园区、乡村、城区推广。“每个品牌都因地制宜,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探索出不同类型的群防群治巡防模式。”海沧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海沧区还探索为中心商务区量身定制商事法律服务平台,吸引支持国内一流的法律服务机构设点开展业务,同时完善海沧公共法律服务云平台,做好海沧e调解、公共法律服务自主终端、AI+家庭律师等特色项目建设。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