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特区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大力弘扬特区精神,探索了一个个全国首创、全国率先,实现了一系列历史突破、精彩嬗变,形成了一批在全省全国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厦门经验”“厦门样本”。
市委宣传部、市委改革办牵头
以“砥砺奋进新征程 奏响改革最强音”为主题
对这些“厦门经验”“厦门样本”
以案例形式组织评选
12月7日起,在厦门日报社融媒体矩阵多平台
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案例展播
对全市100个改革创新成果分批展示
每天将有10个案例与您见面
今天登场的是↓↓
1
市委台港澳办、集美区
打造大陆首个闽台研学旅行基地
为促进两岸青年交流交心,厦门市集美区打造大陆首个闽台研学旅行基地,促进两岸青少年通过交流实现心灵契合。
厦门(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总部大楼
创新举措,整合百年学村、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和多个景区等资源,政府主导,依托景点、旅行社、行业协会等开展活动;聚合两岸人才资源,充分调动台湾青创团队和相关机构力量;根据台湾学生需求定制研学线路,开发闽南文化特色课程。
研学营交流系列活动
基地获批国台办“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形成“1+1+N”泛营地模式,设置122个课程;吸引两岸研学生近20万人次,其中台湾青少年近7000人次。
研学生体验赛龙舟活动
2
市市政园林局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 共创城市美好家园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作出的重要指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
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推进城市管理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大胆改革创新。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强化分类行动自觉;二是大力宣传教育,助推文明习惯养成;三是狠抓设施建设,夯实分类工作基础;四是聚焦重点领域,努力破解分类难题;五是着眼科学管理,坚持创新机制推动。
创新垃圾屋智能化分类管理模式
通过垃圾分类不断走向深入,全市垃圾年增长量由2016年的12%下降到2020年的不到1%。在住建部对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工作情况历次通报中,厦门市始终保持第一。
“垃圾分类厦门模式”获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在全国推广。
桶边督导助推文明习惯养成
3
市市场监管局
创新追溯机制 筑牢食安防线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互联网+食品安全”工作思路,全力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创新研发了 “厦门市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应用大数据开展统计分析,实施“点对点”精准监管,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效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统一平台(厦门市食品安全信息网)
基本实现了食品安全“一张网”监管、溯源信息“一站式”查询、市场监管“一张图”管理。
食品追溯覆盖面超过80%,基本实现食品安全一张网监管
目前,追溯系统已覆盖9.9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49.55万种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日均产生15万条交易数据,累计交易台账近3.5亿笔,可以为日常监管、风险管理、产品召回、案件查处、突发事件处置、舆情应对等提供数据支撑,实现了在传统手段下无法想象的网络化监控功能,提升了监管效能。
食品安全管理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追
4
市委组织部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厦门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建设“两高两化”城市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积极推进“双百计划”“海纳百川”人才计划、拔尖人才等重大人才工程,近年来引育各类人才保持20%增长,全市人才总量突破130万,每10万人中大专及以上人数全省第一,每万人常住人口中留学人才数量位居副省级城市前三,成为全市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人才项目资本合作展”亮相2020厦洽会
在全省率先开展职称评审改革,率先出台柔性引才政策,航空维修产业职称评审改革入选国务院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连续举办八届人才资本项目合作展、十四届台湾专业人才交流会、两届“人才服务月”,大力营造敬才爱才浓厚氛围。
举办2021人才服务月
创新推出人才新政45条、留厦六条、全国首个外国人才服务站等举措,人才支持力度保持全国领先,人才作用发挥明显,有效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国首创外籍人才科技特派员模式
5
市审批管理局
探索“强区放权”改革
增强基层发展动能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工作部署,市审批管理局牵头探索“强区放权”改革,首批下放市级审批服务事项87项到各区,探索建立了“五个创新”模式。
相关单位通过市区业务专题会议落实强区放权下放承接
一是创新招商权限优先下放模式,下放“工业厂房改扩建中涉及拆除重建的项目审批”等事项。
二是创新城市治理联动下放模式,精准下放“公园建设项目设计方案批复”、“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核发”等事项。
三是创新民生服务标准通办模式,住房公积金业务17个事项下放岛外各区,方便30万岛外职工“就近可办、全城通办”。
市市政园林局在工地现场“传帮带”
四是创新实施主体扩大新模式,着重解决基层在规划建设、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方面的权限不足、链条不全、覆盖不够问题,成链条、模块化配套下放。
五是创新人权事权配套新体制,将全市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共下达各区130名行政编制,不断强化财政资金配套保障,进一步理顺市区投资体制等多项协作机制。
市建设局组织“轻骑兵审批服务小分队”赴区级指导事项承接
6
思明区
“文物守护认领”
发动全民参与文物保护
为更好地传承和守护城市历史文脉,进一步解决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城市文物点多面广、大众文物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思明区于2016年在全省首创“文物守护认领”模式,将辖内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开放让社会力量认领守护,成立思明区文物保护志愿服务总队。
志愿者开展文物安全专项检查
同时,常态化开展“周末文物游”志愿文物宣导活动,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文物保护,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会“说话”。
“文物寻根”志愿宣导团周末文物寻根之旅
该创新模式获得国家、省、市文物部门高度肯定,并被省委、省政府发文推广。
思明区文物保护志愿服务总队被列入2019年国家文物局“文物安全志愿者行动”福建省试点队伍;入选2020年“全国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志愿者开展文物安全入户巡查活动
7
海沧区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近年来,海沧区以先后被确定为全省、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为契机,围绕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哪做、谁来做、做什么的问题,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海沧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
通过与区融媒体中心相结合,开展系列扎实有效的文明实践活动,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细落小落实。
海沧区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尤其是聚焦“一老一少”,探索出实践站老年大学教学点、“四点钟学校”、免费暑托班等创新品牌。
海沧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在全市率先开办免费暑托班
8
湖里区
持续深化“大城管”机制改革
湖里区从可持续发展、高颜值建设的要求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城区环境质量需求出发,把做好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作为提升城市颜值的最重要、最直接抓手,立足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规范化,成立高规格的区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构建组织、指挥、监督管理、考核评价、智慧、市场化维护等“六位一体”的“大城管”体制机制。
“数字湖里”公共管理集成平台
率先全市实行执法中队派驻街道双重管理,有力推动城区管理水平在更高起点再上新台阶,为促进城市环境改善、秩序稳定向好、品质全面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数字湖里”信息采集
在全市城市综合管理考评、全市文明城区测评中均名列前茅,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和公园公厕项目获评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示范案例。
执法人员开展共享单车集中整治
9
市工信局、市卫健委
打造“智慧战疫”新模式
2020年,为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厦门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快速搭建“网络通”“数据通”“疫情通”的数字防控体系。
口罩预约公证现场
一是复用基础快筑基座。利用已有政务共享协同平台及网格化平台等基础建设新冠肺炎监测溯源系统,实现横向与各职能部门数据共享、防控联动,纵向市-区-街-社四级分析研判、指挥调度、指令派发、核实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
溯源系统报道
二是以人为本构筑应用。快速推出口罩防疫物资调配、入厦登记、小区电子通行证、安心用餐码、清明云祭扫、学校师生涉疫预警等应用,筑起让百姓放心、安心、舒心的疫情“防控墙”。
口罩预约系统相关报道
项目入选工信部2020年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课优秀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名单及“中欧数字化抗疫优秀案例”。
10
市公安局
打造反诈精准宣防“厦门经验”
2020年以来,为解决传统“大水漫灌”反诈骗宣传模式中存在的耗费警力多、针对性不强、效果难评估等问题,厦门市公安局在全国首创了反诈骗精准宣防新模式,探索形成以反诈骗阵地系统为支撑、从涉案要素信息反向查找潜在受害人,并进行有效劝阻的反诈精准宣防新办法,蹚出了一条“科技破题、源头阻断、机制跟进、体系重塑”的新路子。
全国公安机关代表参观集美分局反诈骗中心
在2020年全国、全省电信网络诈骗警情普遍大幅上升背景下,我市电信网络诈骗刑事警情同比逆势下降24.96%,2021年1—10月再降19.66%。
厦门市打击治理新型违法犯罪中心
国务院联席会议、省政府联席会议先后于2021年3月15日、16日在厦召开现场会推广厦门经验。
全国反诈骗工作现场会在厦门召开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