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友人Smita(右)热心公益。启福社工供图

  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 林爱玲 通讯员 俞玲敏 蔡婕婷)每到周四中午,滨海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都会弥漫着温馨的烟火气——街道为社区空巢、高龄老人而设的“互助食堂”准时开餐。在忙碌的社工和志愿者中,你总能一眼发现Smita。

  身穿志愿者马甲,高目深鼻的Smita手脚麻利地择菜、洗菜、切菜。尽管与大家语言不通,但通过眼神和肢体动作,Smita和其他志愿者配合默契。很快,营养丰富、味道可口的饭菜就热气腾腾地上桌了。

  来自印度的Smita到滨海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互助食堂当志愿者已经三年了。三年来,只要有时间,她都会赶到中心,为社区长者准备午饭。“厦门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人们善良、友好。生活在这里,我感觉很幸福,也很开心能帮助这里的老人。”Smita说。

  结缘:

  想赞助“互助食堂”

  说起Smita,参加过睦邻中心“互助食堂”的老人都能一下子反应过来:“知道知道,就是那位做菜手艺不错的印度朋友。”

  Smita旅居中国18年,在厦门居住已12年了。多年前,Smita和丈夫Niren Anand创办了厦门艾沃得进出口有限公司,公司就在上李社区。热心公益的她曾在官任社区长期担任志愿者,搬到上李社区居住后,她一直在寻找为社区做志愿服务的机会。

  这一找,Smita就找上了位于上李社区的滨海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启福社工蔡婕婷是接待Smita的人。蔡婕婷回忆说,因为中文不好,当时Smita还带了秘书一起来。英文夹杂着中文翻译,Smita说明了来意:“我想了解一下,这个中心能做些什么?我能做什么?”“我们为居民提供许多政府公益性质的服务项目,包括为老服务、亲子服务……”英文不错的小蔡跟她介绍了起来。谈到“互助食堂”时,Smita很感兴趣。“这个非常棒,我想赞助!”她说。

  坚持:

  一蔬一饭慰人心

  第二天,Smita带着丈夫又一次来到中心,她还送来了一大桶食用油和一大包大米,并把1000元现金交给小蔡。原来,在昨天了解到“互助食堂”物资比较紧缺的情况后,Smita就上了心,夫妻俩一起去采购了食用油和大米。“这1000元你们拿去买用得上的东西。”连说带比画,Smita和丈夫叮嘱小蔡和同事。

  Smita不仅为“互助食堂”积极提供赞助,更亲身加入志愿者队伍中,经常为老人准备饭菜。作为公司董事和两个孩子的妈妈,要兼顾管理公司和照顾家庭,Smita非常忙碌,但她总是抽出时间,到“互助食堂”帮忙。“我很喜欢大家聚在一起帮助别人的氛围,而且可以学到很多中国菜的做法。”Smita会把在“互助食堂”学到的中国菜做给家人吃。“两个孩子都非常喜欢。”

  有时Smita会动手给老人制作印度风味的饭菜,老人们都很开心,对Smita的手艺赞不绝口。

  最近,滨海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推出了“移动爱心厨房”项目,号召社区家庭在准备三餐时,为社区空巢老人多准备一份饭菜,解决老人吃饭难的问题。Smita听说后,主动报名参加。“她‘一对二’服务黄彩勤和胡友祥两位老人。为了让老人吃得好,她经常和家里的保姆商量菜单、食谱,非常用心!”小蔡说。

  大爱:

  “厦门就是我的家”

  在厦门生活多年,Smita早已把厦门当做自己的家。

  今年2月,尚在印度家中的Smita时刻关注厦门的防疫工作,并向中心捐赠了医用橡胶手套等,定向用于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的防疫。

  3月,Smita同家人一起从印度回厦。在身边的外国朋友因疫情而焦虑时,Smita却说:“我没有这样的担忧,因为厦门就是我的家,我只是回家,有什么好害怕的呢?”返厦后,Smita向外籍友人分享了在酒店隔离期间的点滴,向他们传递厦门防疫抗疫的有效工作和爱心厦门的正能量。

  爱没有国界,帮助他人,Smita很快乐。“我非常喜欢厦门的氛围,这里的人们都乐于去帮助别人。和他们一起帮助老人,我感到非常快乐!”Smita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