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2015年6月,经陕西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关中地区第一个县域省级高新 区,也是全省唯一获批国家“十四五”重点支持的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批准面积20.78 平方公里,总体规划面积 27.95 平方公里。
按照“一区多园、园城互动、产城一体、融合发展” 的理念,整合优化绿色食品工业园、先进制造工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商贸物流产业园四大园区,构建绿色食品、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商贸 物流四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一区四园,双轴驱动”的空间格局。
截至 2023 年底,入驻规模工业企业 139 户,全年工业总产值 209 亿元。其中,食品产业产值 达到 127.15 亿元,是全县首位产业。2023 年,三原高新区先后荣获科技部“企业创新积分制”实施单位、首批特色专业园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市级数字经济示范园等殊荣。
生产线上,机械臂灵活地挥舞翻转;车间里,屏幕上记录产品信息的数字不断跳动;仓库内,智慧仓储24小时不间断拣货、发运……走进三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处处能够感受到创新潮催发的强劲动力。
三原高新区,作为关中地区获批的第一家省级高新区,曾以绿色食品工业规模在西北地区一枝独秀。近年来,三原高新区抢抓国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机遇和借力西安实施城市发展“北跨”战略东风,竞逐转型升级新赛道,通过持续加大项目招大引强力度,聚焦主导优势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园区现代产业生态日渐形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进一步提升。截至2023年底,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65.38亿元,首次突破50亿元。2023年9月6日,三原县宣布举全县之力高标准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进军高新区“国家队”方阵。
传统产业“数字蝶变”
当前,三原高新区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将数字技术嵌入生产各环节,带来提质增效的深刻变革,抢占转型发展制高点。走进陕西华阳物流有限公司,智能化货物运输生产线一片忙碌。这是一家集公铁联运、物流园区运营、大宗物资供应链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物流企业。“在三原高新区的帮助下,我们公司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成了运输数字化和仓储透明化的物联网标杆物流基地。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矿石等大宗能源原材料货品装运周期缩短35%,绿色鲜活农副产品的即时配送可精准到小时,不仅大大降低了仓储物流成本,生产不良率更是下降了约60%,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果已经照进现实。”华阳物流总经理张云学介绍。“抢滩”数字经济的华阳物流充分利用国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利好政策,加快物流生产“数实融合”,积极构建“云联众商、物通万家”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物流生态。“借力西安北跨战略,三原高新区承接的陕西丝路农贸港项目,将是我们华阳物流积极发挥智能化和数字化营运新优势的新增长极。”张云学认为,数智化改造是现代物流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下好数字物流的先手棋,宜早不宜晚,宜快不宜慢。华阳物流只是三原高新区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三原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三原高新区支持中航宏远、中晟汽配、富捷药业、联塑科技等企业建设了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和典型应用企业,牢牢抓住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结构优化升级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性机遇,帮助区内企业在降本增效、研发创新、管理优化、模式探索等方面持续提升,推动全区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与三原高新区同步成长的陕西健力宝饮料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国潮品牌的饮料加工名企。数智化改造升级焕发了企业发展的新活力。仅在生产层面,健力宝通过打造5G+智慧工厂,建立生产执行、能源管理、产品溯源等六大系统,构建产供销协同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从原物料需求到成品发货的端到端的数字化协同,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交付效率。同时,科学的体系搭建也可以避免生产过程中出现管理盲区,工作人员仅需通过平台上各类数据指标的整合分析,就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决策判断,降本增效得以稳步推进。
据了解,成立于2015年6月的三原高新区,是陕西省唯一获批国家“十四五”重点支持的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和科技部“企业创新积分制”实施单位的省级高新区。产业架构主要是绿色食品工业园、先进制造工业园、生物医药工业园和商贸物流工业园的“一区四园”主体格局。近年来,陕西省把做强做优产业园区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持续强化县域分类和功能定位,大力实施产业园区提升工程。三原高新区借此重大机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不断攀“高”逐“新”,为打造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前不久,在三原县2024年一季度重点招商项目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集中签约大会上,总投资5亿元的三原高新区智慧数字产业园项目备受瞩目,这一项目通过引进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在实现园区内各类资源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的同时,将打造一个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全链条智慧产业赋能体系。“转型升级的现实促使三原高新区在创建中注重做好‘新’与‘旧’、‘立’与‘破’的文章,让‘新’真正地领先行业,让‘旧’焕发‘新’的动能,‘立’稳自身实际,‘破’拆制约瓶颈,在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努力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三原县县委书记赵俊强说。
科创赋能产业升级
2022年成立,建成投产仅一年,2条喷涂生产线和50台注塑机生产线就实现年产300万套乘用汽车内饰件的产能目标。这就是陕西中晟科瑞汽车零件有限公司入区“元年”的骄人业绩。这是一家以乘用汽车导流板、下护板喷涂加工为主的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是我们的灵魂,也是企业占领市场的砝码。”生产技术厂长杨少昆指着不断下线的新型车饰产品说:“这是我们刚刚通过自主开发的喷涂新工艺再次拿下的新的市场份额,已经取得了多款车型的产品订单,并获得比亚迪、吉利等国内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的产品配套生产独家定点开发权,企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新成果,这些新产品将是2024年新的增长点。”在该公司的生产技术大讲堂,笔者有幸遇到了27岁的主讲人——调漆工蒙乐,正在声情并茂在台上演讲。这是他入职以来第2次登上讲台,而台下的听众包括董事长、生产厂长、技术总监等一众管理、技术大咖。吸引他们的是蒙乐提出的“在不停产、不歇线条件下喷涂机械臂维保调整机理”。这是他和班组同事与研发部门通力合作形成的降低设备启动调试能耗和稳定色彩的解决方案。正是这个方案,蒙乐首次获得公司技术创新二等奖。目前,这样的技术创新活动已在这家企业的生产一线形成制度。中晟科瑞之所以能拥有先声夺人的发展势头,正因为秉持“起步即创新”“出手就出彩”的理念。创建之初就启动技术创新工程,引进了一批高层次骨干技术人才,建立起全员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科研投入和人才梯次培养力度,如今,这家企业年投入研发的费用占销售收入5%以上,获得各类相关技术专利9项。
“县级高新区普遍有交通便利、政策优惠、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但面向未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是高新区升级晋档的第一要务。”三原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杨红刚认为,三原高新区的主导优势产业大多进入了快速变革期,科技创新不仅要时不我待,更要有的放矢,要主动作为抓住向上突破的新机遇。实际上,新建企业向“新”发力的同时,老牌企业也在科创之路上不待扬鞭自奋蹄。陕西富捷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甘草为主原料研发和创新为主的药企,30多年来深耕研发领域,目前已成为“甘草酸”细分领域领头羊。陆续研发的精品甘草酸、甘草酸单铵盐、甘草酸二铵盐等系列甘草制品在医药、食品、化妆品行业被广泛使用,市场占有率位列全国同类型企业前茅。在甘草废品的深度开发过程中掌握了从甘草废渣中提取甘草异素类产品的技术,为我国独有。“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新工艺。”生产技术总监寮渭萍道出了企业能够挺立潮头的秘诀。走进这家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多支研发团队正围绕疫苗、细胞治疗、免疫诊断等生物医药前沿领域展开科技攻关,目前已有多个产品获得国家认证。通过与各类高校院所技术合作,富捷药业在不断引进、吸收、消化先进工艺技术的基础上,持续推进自主创新和研发。“近年来,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三项改革’的机遇,三原高新区通过持续加大项目招大引强力度,在突出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的同时,构建新型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政府扶持、研究团队市场化运作、设立股份制企业等方式,逐步打造“政、学、产、研、资”一体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三原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文锋说。
当好为企服务“店小二”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打造国内最优、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三原高新区“以升促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近年来,三原高新区聚焦涉企服务,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在政策惠企、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全力提升服务效率与服务品质,以优良的政务环境推动区域营商环境迈向更优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食品加工产业位列三原高新区产业榜首,在相关部门的协同下,突出规划先行,聚焦乳制品、饮品、肉制品、休闲食品、传统特色食品,完善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高端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同时,升级政策扶持,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扩能增效、转型升级,助推32家食品企业“小升规”。出台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在厂房租赁、技术改造等方面予以奖励扶持。
2024年伊始,三原高新区旨在帮助企业解决投融资难题的“政银企”金融服务座谈会机制正式建立。通过金融机构直接服务、专场融资对接活动、“金融顾问团”上门服务等形式,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形成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相补充的金融服务机制,更精准满足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管委会约请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机构征集专业人士,负责收集企业融资需求,提供前端融资咨询、资料预审、应急金融支持及预约上门等服务,并发挥专业优势,帮助企业吃透用足各级相关金融政策,指导企业合理融资,缓解企业融资压力。服务贴心,让企业发展安心。三原高新区实行重大项目“容缺后补”审批机制,推广“拿地即开工”“承诺即开工”审批模式,建设“无证明”城市,实现服务规范标准化。扎实开展“单月一座谈、双月大走访、年度总表彰”,坚持班子成员带队开展走访,对涉企问题采取清单式管理,台账式推进,逐个销号,纾企帮困,向重点企业兑付政策资金631.65万元,当好企业“店小二”,促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三原高新区正全力以赴强弱项、补短板、破难题、出实招,走稳步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振兴之路,力争 ‘十四五’末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县委副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永刚表示。
转型三原 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为了加快国家级高新区创建步伐,三原县先行先试,把创建工作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着力培育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432”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同时,加大招商引资融资力度,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聚焦科技创新赋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蓄能扬帆再出发,积极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新路径。
2023年9月6日,在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启动仪式上,共签约三大类18个项目。
宜居三原 持续增强园区承载力
为了进一步夯实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三原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精心布局,从最基础的 路网、管网抓起,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十大工程”,持续增强园区承载力。积极盘活存量土地,高标准、高效率推进东南区片区整合开发,激活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建立主城区和园区联动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和资源调配,鼓励医院、学校、商超等公共服务机构在高新区布局设点,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构建宜居宜业的“城市生活圈”。去年9月,三原高新区安置房项目、高新五路东段项目、创新二路项目等项目启动开工并全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