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位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核心区域,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正以其独特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不断加速各类“专精特新”企业集聚。这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引领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疾驰的“领头羊”,不仅显著提升了区域经济的韧性,更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共同勾画出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的崭新未来。
2023年底,商务部公布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十四、上海第一,进出口总额排名全国第四,再创逆环境下高质量发展奇迹。2023年,松江经开区实现总税收110.7亿元,同比增长7.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18.7%;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2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2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9.7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998.8亿元,占松江全区的76.3%,切实发挥了“稳定器”与“压舱石”作用。
破解“卡脖子”难题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近年来,松江经开区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牵引,厚培创新生态沃土,持续完善产业生态和创新生态,提升创新服务效能,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爆发力强的高增长企业,奋力打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创新策源地。
2024年2月,松江经开区内企业上海新阳取得一项名为“用于选择性移除硬遮罩的清洗液、其制备方法及应用”的专利授权,该清洗液对多种金属及电介质缓蚀性强,清洗效果佳,并实现可回收、可多次循环使用,最大使用次数可达10次,极大降低了芯片制造的成本。截至目前,上海新阳已申请专利479项,其中包含发明专利313项、国际发明专利17项。
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集群优势和一流科创生态,多年来,上海新阳坚持以技术为主导的自主创新,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坚定不移地围绕国家“卡脖子”关键工艺材料产品和公司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致力于集成电路制造用关键工艺材料技术及产品开发,产品不断创新突破,始终保持着技术优势和行业领先地位。2023年,公司半导体业务增长20.06%,晶圆制造用电镀液及添加剂系列产品和集成电路制造用清洗系列产品销售增长迅速。
自主研发并掌握“卡脖子”关键技术是企业不断创新、推动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帮助国家摆脱技术掣肘,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一环。“2023年,公司在集成电路制造用清洗液、光刻胶及研磨液等产品上都有重大的技术突破,用于晶圆电镀与晶圆清洗的第三代核心技术已经形成,半导体传统封装领域功能性化学材料销量与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上海新阳董事、总经理王溯博士说。
除了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用于晶圆电镀与晶圆清洗的核心技术外,上海新阳的芯片铜互连电镀技术和蚀刻后清洗技术同样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地位,填补了国内空白。正是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上海新阳持续保持着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其产品和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在半导体制造领域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
近年来,松江经开区积极推进“4+4+X”产业布局深化和完善,不断构建一个以高端、高质、高新为鲜明特征的科技创新引领和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仅在2023年,松江经开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市区两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4家,完成上市挂牌企业3家;国家级智能工厂、优秀场景5家,市区两级智能工厂、优秀场景34家,形成了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聚力强链补链延链 加快培育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松江经开区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的主阵地,在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的同时,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聚焦“6+X”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等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023年,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34.7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产值110.8亿元。
近年来,松江经开区在空间规划、招商引资、服务配套等方面持续发力,致力于将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为全市标杆,并已集聚复宏汉霖、昊海生科、华道生物等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500余家,一批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涵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产业等领域,呈现资源整合、联动发展态势,形成创新特征鲜明、产业布局完善的体系。
细胞免疫治疗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全新领域,为了解决生产设备昂贵并被国外垄断、一次性耗材昂贵且完全依赖进口、活细胞药物的液氮保存和个性化运输、全流程质量追溯等问题,2017年以来,华道(上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全产业链技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国内拥有CAR-T细胞全产业链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走出了中国企业自己的中华CAR-T成药之路。
华道生物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化的“细胞药物研发+产业化关键设备和技术攻关”的全产业链双创新道路,攻克了CAR-T细胞制备关键生产设备、一次性耗材、CAR-T细胞液氮冷链转运以及CAR-T细胞药物液氮储存设备等关键设备和“卡脖子”技术,并已在确证性临床II期阶段前完成了自主创新CAR-T产业技术变更。
目前,华道生物拥有重庆、咸阳、郑州、上海、长春等五个细胞药物研发和产业基地,总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规划年产能超50万人份,产值逾1000亿元。据悉,公司计划在2025年实现药品上市,有望将其自主研发的细胞药物价格降至每位患者20万元左右,是国外同类药物价格的十分之一。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对推动松江生物医药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至关重要。近年来,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与多家市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在项目、科研、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为加速推动创新技术应用、科研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2022年,上海理工大学选择来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一口气成立了上海睿速创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睿植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锐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实现产业化落地,并与松江经开区、正泰智电港合作共建上海市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产业基地。
据悉,上海睿速创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已开发出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超声软组织切割系统,可打破进口垄断,实现国产高端医疗装备的自主可控,并通过智能算法闭血管、鱼骨设计防断刀、国产材料降成本、加长刀头提效率4项领先的技术解决了超声刀领域的痛点问题,该款超声软组织切割系统目前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注册资料,预计将于2024年9月取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投入临床使用。
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科技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赋能是工业能级提升的窗口机遇。近年来,松江经开区大力推进实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完备的产业链体系、丰富的人才资源、广阔的市场环境和应用场景正源源不断发出“强磁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纷至沓来。
位于松江经开区的北斗博阳(上海)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瞄准新赛道空间信息产业,快速推进北斗时空大数据融合应用基地、卫星测运控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北斗博阳空间信息产业园。2024年2月,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共同打造“北斗博阳·华为上海空间信息算力中心”,构建一个新型、高效、通用、安全的空间信息算力中心和卫星大数据智能化处理共享交互平台,在空间信息产业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还与中国先进芯片制造企业华虹集团旗下上海华虹智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国内一流航天测运控综合服务商西安寰宇卫星测控与数据应用有限公司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壮大松江空间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应用生态,提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创新集聚竞争力。
伴随智能算力需求的爆炸式增长,位于松江经开区东部园区、由上海仪电及云赛智联共同筹建的大数据计算中心(二期)项目,将为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贡献重要力量。2023年7月,该项目作为上海市2023年重大功能性事项导入松江新城;2024年2月,该项目入选上海市2024年重大工程清单。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全国算力规模领先的智算中心,支撑“两个强国”战略发展要求,推动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
打造高等级的新型智算中心,正是松江经开区加快布局新赛道的一个缩影。早在2020年3月,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松江区人民政府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打造了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及产业基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50亿元,计划用地236亩,计划建设2.4万个机架。目前,在先期投入使用的先进计算中心7号、8号楼里,冷冻机房、数据机房中的各项设备都在高效运转,已经有1万余台服务器投入工作并正常运行。而整个先进计算中心全部建成后,服务器数量将达到80万台,算力将是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算中心的10倍。
除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外,腾讯的科恩、优图、微翎三大实验室以及常山北明、东华软件、T3出行、灵雀云等60余家腾讯生态链企业也将入驻园区。同时,园区还将打造一个腾讯前沿科技馆,集中展示航空航天、人工智能、脑机科学、能源科技等前沿科技。基于产业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特性以及产业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产业将产生大量算力和存储需求,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及生态产业园区将进一步推动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