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万人,一种方言
千年演绎,一个剧种
百个剧团,年演五万场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255/w1080h1575/20220104/cc91-70db1434c89dc55e496cb7622680bc46.jpg)
莆仙戏《大唐梅妃》
(摄影/蔡昊)
相传,莆仙戏源于唐朝
莆田江东女子江采苹被选入宫
深受唐玄宗宠爱
赐号“梅妃”
其兄入宫探望唐玄宗赐一班梨园子弟偕归娱亲成为莆仙戏艺术的源头之一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107/w1080h1427/20220104/1285-f2231e9d138ff92df9521017a827a37f.jpg)
梅妃故里
位于莆田市木兰溪下游宁海桥畔的黄石镇江东村。(摄影/陈丽群)
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
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
至今仍保留不少宋、元的音乐元素
古老剧目及表演形式
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193/w1080h1513/20220104/8926-128d94a765802f6318b11073ac8503f2.jpg)
《玉簪记》剧照(摄影/蔡昊)
莆仙戏的价值不是用别的可以补偿的
莆仙戏的价值等同于
中国文化中国戏剧的价值
——著名戏剧理论家、评论家 郭汉城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188/w1078h1510/20220104/1a24-16eb3aa41a2228ac5dad1f03a92ea04b.jpg)
唯美莆仙戏(图片/莆仙戏剧院提供)
01
莆仙戏·千年
莆仙戏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历经千年,仍活跃在舞台上
2006年入选首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抽簪脱袴满城忙,大半人多在戏场”
——出自南宋莆籍词人刘克庄
《即事三首其一》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119/w1080h1439/20220104/1101-abb0762ca848c11b687c9c9494e1ebaa.jpg)
《高文举》剧照(摄影/林明基)
就已经收藏的莆仙戏剧本数字来说
全国以至全世界
还没有别的剧种可以与之相比
它是迄今收藏世界戏剧艺术作品
最丰富的一个图书馆和博物馆
——著名戏剧理论家 刘念兹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793/w1080h1313/20220104/1200-aff62e7b789a2b9c104eb86ef117bdce.jpg)
莆仙戏剧目——古抄本
(图片/福建省艺术研究院提供)
莆仙戏具有浓厚地方色彩
现存传统剧目5000个
演出手抄本8000本
其中
保留宋元南戏原貌
与故事情节类似的剧目81个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116/w1078h1438/20220104/7968-1a98ca4391a1258fe77ad6845f982502.jpg)
莆仙戏《目连救母》
从宋代流传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属于濒危剧目,是中国戏剧的“不祧之祖”,被尊为莆仙戏的“戏母”,其中保留了莆仙戏最古老丰富独特的传统表演艺术。(图片/莆仙戏剧院提供)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611/w948h1263/20220104/ac9a-9a4725164f3a48a366359cb3afc1b0e9.jpg)
莆仙戏《杀狗记》之《元春牵狗》片段
是四大南戏(《荆钗记》《刘知远》《拜月亭》《杀狗记》)之一,在当代莆仙戏中仍有演出。(摄影/徐聪)
新中国成立后
莆仙戏登上历史高峰
数度晋京演出
并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345/w513h632/20220104/fe4f-78ea60d4cbbd253f375fa7fa3ba70f51.jpg)
国家领导人接见莆仙戏演员
1959年9月,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莆仙戏代表队成员。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736/w699h837/20220104/8646-e61a76cab714f76856838e994489b939.jpg)
国家领导人接见《团圆之后》剧组
1959年国庆10周年,莆仙戏第一次晋京献礼,《团圆之后》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剧组。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170/w563h407/20220104/370b-f480d0e83c1361c0701b37376ba0ec02.jpg)
国家领导人接见《三打王瑛》剧组
《三打王瑛》参加人民大会堂落成开台演出,剧组受到了周恩来、彭真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02
莆仙戏·独特
莆仙戏
是在唐百戏、宋傀儡戏(木偶戏)的基础上
形成的一种独特表演艺术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53/w1024h1429/20220104/06bb-b48df2cf4002c262b25b4a3da4849abb.jpg)
京剧大师梅兰芳题词
莆仙科介,传统芬芳;有图有解,新见发扬。斯编荟萃,生旦净丑;形态不同,风神富有。后生苦学,高峰能到;党培养下,勿忘创造。(摄影/苏滨)
独特的仪式
在莆田,每一个戏班
都奉唐代乐工雷海青为戏神
戏神又称为田公元帅
按凡例,新组建的戏班
必须去戏神祖庙请香火
举行落棚礼
戏班新戏开台
都要先演《田相公踏棚》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692/w982h1310/20220104/77e9-65a9fcef97351f0954ba6ed379f63be5.jpg)
莆仙戏《田相公踏棚》
唐代宫廷乐师雷海青在“安史之乱”中以身殉国,唐玄宗追封他为“天下梨园都总管”,被莆仙戏剧界奉为“戏神”,莆仙戏各戏班及民间众多宫庙均有供奉。(摄影/苏滨)
独特的唱腔
莆仙话
是莆田特有的一种方言
只有360万人使用
被喻为“中原古汉语活化石”
用莆仙话演唱的莆仙戏
声腔极为独特
独特的音乐
莆仙戏使用
伬胡、四胡、筚篥、八角琴等特色乐器
更有“石狮压鼓”演奏技法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190/w1079h1511/20220104/ec53-2489c39fe2d30ccf5c0432bc8bc2178e.jpg)
“石狮压鼓”演奏技法
视情节需要调换位置,改变音色,极具特色。(摄影/徐聪)
独特的动作
莆仙戏借鉴了傀儡戏的表演特色
各种角色行当
都有独特与高难度的步法基本功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533/w853h1280/20220104/605a-b568841091773aef1c206ba1cbd40120.gif)
莆仙戏各种行当
沿袭南戏旧规,原由正生、正旦、贴生、贴旦、靓妆(净)、丑、末7个角色组成,俗称“七子班”。清末增加了老旦角色 ,亦称“八仙子弟”。(摄影/徐聪)
独特的脸谱
流传下来的莆仙戏脸谱
有300多种
表情各异,画法独特
以“包公脸谱”为例
京剧包公脸谱“黑脸顶新月”
莆仙戏包公脸谱“黑红白脸,两颊日月”
寓意“日断阳,夜断阴”
二者明显不同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12/w1080h1332/20220104/f5dd-65ea7334e9d046620c7d0db303e5fdcb.jpg)
莆仙戏包文拯(包公)脸谱
(摄影/徐聪)
![](https://wx1.sinaimg.cn/large/005vOOb8ly4gy1d0uwljug30qo0zkhdy.gif)
莆仙戏各种脸谱
![](https://wx3.sinaimg.cn/large/005vOOb8ly4gy1ck28nt9j30kb0sfjua.jpg)
画脸谱
(摄影/许武)
03
莆仙戏·大雅
好戏誉全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
莆仙戏有多个剧目
轰动中国剧坛
获得了高度赞誉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64/w1026h1438/20220104/aa75-ea59d3d51aa301565c70d771228cc09e.jpg)
莆仙戏《团圆之后》
编剧陈仁鉴。1959年,晋京参加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引起轰动。收入《当代中国十大悲剧集》,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之改编成同名戏曲电影。(图片/仙游鲤声剧团提供)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26/w1039h1387/20220104/6a62-f97a75159297f42ce1b7a967c6cb8a25.jpg)
莆仙戏《春草闯堂》
编剧陈仁鉴(执笔)、柯如宽、江幼宋。1979年参加国庆30周年晋京献礼演出,获全国剧本创作一等奖、演出一等奖。被全国600 多个剧团移植排演,收入《当代中国十大喜剧集》。(图片/仙游鲤声剧团提供)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190/w1079h1511/20220104/1bc5-7055f568d1eb322de8c10eecf0597c0b.jpg)
莆仙戏《新亭泪》
编剧郑怀兴。1982年获全国首届优秀剧本奖,1986年应邀晋京演出,被誉为“开新时期历史剧创作之先河”。2019年,由中国评剧院改编为同名评剧。(图片/仙游鲤声剧团提供)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740/w1003h1337/20220104/ac3d-2c5dad5e50bcf51caca1839ab9c62de1.jpg)
莆仙戏《状元与乞丐》
编剧姚清水、祁宗灯。1981年应邀晋京汇报演出,1982年获全国首届优秀剧本奖。被全国300 多个剧团移植排演。(图片/莆仙戏剧院提供)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449/w521h728/20220104/a171-1c1d4560d4c134f337e4a295bbadbc61.jpg)
莆仙戏《秋风辞》
编剧周长赋。1986年参加第二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荣获剧本创作一等奖、舞美设计一等奖,被誉为“历史剧制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收入《当代中国十大悲剧集》。(图片/莆仙戏史料室提供)
莆仙戏涌现了一批批
优秀表演艺术家、著名剧作家
2000年王少媛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701/w986h1315/20220104/4462-5145182bd665e4658a0a40f344c8dcfc.jpg)
莆仙戏《叶李娘》
编剧郑怀兴,王少媛饰翁懿娘。(摄影/苏滨)
2021年黄艳艳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188/w1078h1510/20220104/52f9-3b2ca0195f81a69252762618ffeaba7a.jpg)
莆仙戏《踏伞行》
编剧周长赋,黄艳艳饰王慧兰。(图片/莆仙戏剧院提供)
2016年郑仁森获得第十一届“文华表演奖”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300/w1080h1620/20220104/a9f0-69385e4e6f900f6e4e6a73505fa90108.jpg)
莆仙戏《江上行》
编剧周长赋,郑仁森饰刘顺泉。(图片/莆仙戏剧院提供)
2021年起
吴清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文化艺术)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303/w1080h1623/20220104/5ceb-632c7813b24692d9289e82cb85784b3e.jpg)
莆仙戏《踏伞行》
编剧周长赋,吴清华饰陈时中。(图片/莆仙戏剧院提供)
04
莆仙戏·大俗
村村有戏台,天天有戏看
莆仙戏
在莆田广受欢迎
现有100多个剧团
一年演出累计5万多场次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33/w1042h1391/20220104/91c5-a0e4c0baafc1b92a2956089d651a5885.jpg)
莆仙戏演出
(摄影/佘琦辉)
大事喜事,演戏看戏
一村有戏,方圆十里村民
扶老携幼,赶场看戏
独特的莆仙戏
造就了莆田人独特的看戏文化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38/w1045h1393/20220104/fca3-6af0d16c34436532f43c510802051bda.jpg)
天天有戏看
(摄影/皇甫晨龙)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192/w1080h1512/20220104/ad82-5e322b061c78f6aaf2a2e1884d7e49f8.jpg)
溪边看戏
(摄影/蔡昊)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120/w1080h1440/20220104/5cfb-b1e5da111675e6b1dfadb89ba225f2c0.jpg)
骑车看戏
(摄影/黄铭洪)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61/w712h949/20220104/d447-6ae67862b47809769c960ad84bb4e334.jpg)
雨中看戏
(摄影/陈超阳)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300/w1080h1620/20220104/9f8d-bc2518dc616eb8949a1e826a28e09fe2.jpg)
老少看戏
(摄影/小海和风)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192/w1080h1512/20220104/1096-418569702f3c1183097eb79ae979972a.jpg)
孩童嬉戏
演戏的日子,就是孩子的节日,台上台下其乐融融。(摄影/马金焰)
莆仙戏现代文明小戏
莆仙戏常年深入乡村演出
群众喜闻乐见
在古装大戏演出前
加演现代文明小戏
普及道德规范
倡导文明新风
深受群众欢迎
成为全国知名的公民道德建设典型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643/w962h1281/20220104/ac97-207a370e7473cf98ed2f3a2af854ea3c.jpg)
现代文明小戏《搭渡》
2008—200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图片/仙游鲤声剧团提供)
如果你也想一睹她的千年风采
推荐你到
莆仙大剧院和三清殿
品一曲千年南戏
赏一席文化盛宴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102/w1080h1422/20220104/cc4b-443b07368bd2d701ca73ce4e8972f6f0.jpg)
三清殿
坐落于荔城区梅园路东段北侧,是福建省现存最大的古代道教建筑,被誉为江南古建奇葩,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古朴典雅的三清殿内看戏,雅性又富有诗意。(摄影/马莉)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551/w922h1229/20220104/a89e-7a142e37968431e37f4f2c95be5abf19.jpg)
莆仙大剧院
位于莆田市区延寿路与东园路交叉口东南侧,总用地40108平方米,是莆田一座典雅、高贵、形象优美的标志性建筑,是市民文化生活的新地标。(摄影/周喆)
![](http://n.sinaimg.cn/front20220104ac/772/w1017h1355/20220104/f77b-41bbab456acb29611f77afb4d663c047.jpg)
莆田市艺术学校
创办于1978年,是莆田市唯一一所专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也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戏保护单位,是培养莆仙戏后备人才的摇篮。新校址位于荔城区新度镇下横山村。(摄影/蔡昊)
一种方言,一个剧种
乡音不改,千年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