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刘少敏)反光条脱落,机动车道中间,隔离栏太高,道路和绿化带上,护栏多层设置……一段时间来,不少市民诟病护栏、隔离栏问题。

  不少市民认为,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过去简单直接的“硬隔离”、隔离栏,已经不适用于所有路段。甚至有市民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城市的文明素质高了,护栏就应该是低下来、少下来的。

  连日来,针对市民反映的问题,本报记者再次走访观察岛内多个路段,听取专家说法。

  多

  护栏层层叠叠 连绿化带中都有

  问题突出路段:台湾街、BRT天桥沿线

  台湾街单侧辅道就有4层栏杆,看起来十分压抑杂乱。

  市民反映护栏重复设置问题也不少。在台湾街西侧,仅从绿化带到人行道约6米的距离,就设置了2层白色栏杆、2层绿色栏杆。有的路段一半路面设置了4层护栏,另一半路面设置了2层护栏和1层中央隔离护栏。这些重重叠叠、高矮不一的护栏,让路面显得压抑杂乱。在金泰路靠近吕岭路一侧,也出现了一处被2层隔离栏杆、2层绿化带层层包裹起来的人行道。

  此外,最典型的护栏重复设置问题,就在BRT天桥沿线绿化带内——在树木繁茂、植被普遍高达1米以上的绿化带花圃中,绿色护栏时隐时现。甚至连厦禾路西一处调头区内,周边都是平地的绿化花圃内,也要配上隔离栏杆。

  “看起来像丢在绿化带里的废铁。”市民钟先生说,设置在植被内根本发挥不了作用,或许可以参考仙岳路天桥下的白鹭护栏,既美观又符合城市调性。

  记者了解到,道路和绿化带分属于交警、市政、绿化等多个部门管理,护栏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也造成了这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旧

  歪斜破损有隐患 反光条也“掉链子”

  问题突出路段:云顶中路、湖滨南路

  云顶中路附近护栏多处出现破损。

  云顶中路后坑附近,道路内侧绿化带上的隔离栏杆,坏的有点多——凡设有辅道入口的位置,绿色隔离护栏几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歪斜、破损、变形的情况。向内倾倒的隔离栏杆不美观,而直接伸向机动车道的破损栏杆十分危险。

  白色蓝标护栏大都较新,不过仍然出现了反光贴条脱落、反光标破损、栏柱顶盖失踪等破损情况。“吕岭路的护栏刚装,怎么反光贴条就掉了?”市民陈先生提出建议,反光贴条容易脱落,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什么不用喷漆的方式呢?

  针对此类问题,相关部门回应称,将积极对接隔离栏产商了解工艺,就反光条脱落问题寻求改进方法。

  高

  马路中央隔离护栏过高影响颜值

  问题突出路段:湖滨南路、枋湖西路

  有市民表示,高护栏会遮挡司机视线。

  记者走访中发现,包括湖滨南路、吕岭路、枋湖西路等在内的岛内不少路段,马路中央隔离护栏高度都在1.1米以上,仅仅是逼近斑马线的地方,高度才降到了约0.7米。

  机动车道两边的隔离护栏高度超过1.1米,能隔绝行人与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了,为何马路中央隔离护栏还要设置超过1.1米?走访中,多名市民提出这个问题,他们认为:“隔离栏只是起到隔离机动车道双向车辆的作用,1.1米和0.7米的效果是一样的,那为何不降低一些,还节约资源。”

  另外,也有市民说,中间隔离栏太高,十分不美观。“不设置护栏,或者设置得低一些,马路看起来会更开阔。”

  厦大规划设计院名誉院长、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大师马武定就曾指出,随着下穿隧道、天桥等过街设施的完善,路中护栏隔离“人”的功能已经渐渐消失,高度也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

  【市民观点】

  文明素质提高了 护栏就该降低了

  在走访过程中,不少市民表达这样的观点,设置护栏的初衷,是要防止少部分群众横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或通过加高护栏,防止一些人攀爬横穿。厦门是一个文明城市,大家的文明意识越来越高,其实护栏可以降低,或者慢慢减少。“一个城市的文明素质高了,护栏就应该是低下来、少下来的。”有市民表示。

  【他山之石】

  北京

  道路隔离护栏 已撤除1370公里

  随着时代的发展,隔离护栏的“落伍、掉队”问题已十分普遍。去年7月,北京市就专题研究隔离护栏优化撤除和斑线问题清理工作。为了取代护栏,北京市交管部门在全市加大监控力度,使用全新的AI智能技术,可以在完全没有人工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寻找违章车辆。针对行人的交通不文明行为,则在加大交警巡查频次、现场执法和劝阻力度的同时,加强闯红灯人脸识别系统等设施的推进。

  截至今年1月,北京市城市道路隔离护栏已撤除1370公里,占比54%。并为此新增禁停黄线、机非分道白实线等交通标线1300多公里。不少市民点赞,街道变宽了,空间通透了,交通拥堵指数降低了,城市面貌也大大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