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翔安区融媒体中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没有握手寒暄
没有面对面交谈
取而代之的是
“屏对屏”“线连线”的
沟通和交流
为了保证经济运行不按“暂停键”
通过云签约
三个全新的现代农业项目
正式落户翔安
今天上午,通过云签约,三个全新的现代农业项目正式落户翔安,总投资达5.7亿元,有助于打造生态农业、建设绿色产业,进一步使翔安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得到延伸。项目的成功签约背后,是翔安区与现代农业企业的良好互动,为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复苏取得了良好开端。
让我们来了解下
3个招商项目吧
☟☟☟
1
厦门百利龙程海洋科技孵化园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建成后,这里将是一个集虾的科研、试验、示范、推广、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国家级良种(虾)繁育基地,每年可繁育虾苗约1000亿尾,约占全国总需求量35%,有望实现3-5亿元的虾苗产值,并有望拉动下游超60亿元的产业经济。
2
厦门江平生物基质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项目采用GORE膜覆盖发酵技术,可年产各类生物基质16万吨、微生物菌剂600吨,有助于解决区域内弃物污染物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问题,预计年产值可达2亿元。
3
傲农生猪养殖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规模为年出栏50000头商品猪,规划设计为楼房养猪模式,附属先进的供水、供电、全自动供料、全自动通风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等系统及其它设施。
翔安区注重抢抓农时
推进春耕备耕工作
各项“+”政策显活力
为乡村振兴加力
2019年以来翔安实施的各项“+”政策,在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农业+”业态快速发展
做强做优粮食生产、蔬菜种植等第一产业,打牢基础的同时,升级壮大第二产业,不只是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增资扩产,主动加大农业产业招商引资,总投资金额超50亿元,还培育了多家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场;与此同时,探索引进多家知名民企国企参与经营,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还率先出台《厦门市翔安区民宿管理实施细则》,创新乡村民宿发展和管理机制模式,打造翔安乡村民宿品牌。在翔安,传统农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及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相互融合。
“环境+”整治创新实践
创新农房整治“三立三破”举措,完成农房“平改坡”整治1500栋、裸房整治782栋,省住建厅还把大帽山社区农房改造经验列入《福建省农房屋顶平改坡设计建造一体化导则》;探索推行垃圾分类“两桶投放、三拣收集、四分清运”模式,实现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超9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垃圾分类处置样板-新圩镇面前埔村”入选省生态环境厅编撰的《乡村生态振兴典型案例汇编》案例名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革命四行动”得到深入推进,翔安的村庄环境越来越整洁有序。
“文化+”路子软硬并施
全区120个村居的《村规民约》得到了统一的修订完善,各类活动开进了村居一线现场,文明新风吹进了翔安的各个角落;由社区书院升级而来的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个文明实践所和52个文明实践站,成为文明新风宣传和践行的主阵地;而“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品牌、以文化带动旅游的文旅相融模式,以及相关奖补机制使得民俗文化得到有力的传承与发展,乡村文化振兴正在进行时。
“组织+”基础全面夯实
农村基层组织“1152”工作机制得到了末端落实,全面提升村居组织的组织力;区级领导深入村居座谈会120余场次,听取党员群众意见梳理汇总问题,分解到各单位落实整改;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5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个村居试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和57个村居法律顾问示范点,深入推进全区法治建设;内厝镇莲塘村等8个村居被评为“省级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这背后是翔安区健全基层自治机制的努力——乡村振兴,离不开这些具体措施提供的组织保证。
“保障+”举措持续增强
通过“留引建”培育农村人才队伍,吸引高校毕业生、企业人才前来就业创业;引入台湾大学生团队、乡创专家等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还帮助1500多名青年返乡创业;评选农村实用人才、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同时推进“党建富民强村”工程。多个渠道并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增进民生福祉。
各项政策持续深化推进
乡村振兴可期
2020年,翔安已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持续发力,一项项政策措施在“+”的基础上还将持续深化,富美乡村的蓝图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中的图景。翔安将继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革命四行动”,加紧步伐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建设和文旅融合,深化“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也加大为民举措的力度。
疫情未退
又正当农时
此次现代农业专场签约活动
正是翔安区把握春光、抢抓农时
强力推进农业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
要尽全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把疫情延误的进度赶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