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厦门网

  厦门网3月16日讯(厦门日报记者林露虹、陈璐)受疫情影响,田里的蔬菜卖不动,怎么办?厦门90后创业小伙蓝仁杰帮农民想了个办法——把多家蔬菜资源整合到一块,重新进行排列组合,打造适合家庭用户的“蔬菜礼包”,在线上平台销售。

  事实证明,这种瞄准“宅经济”特点的销售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自蓝仁杰及其团队2月初通过“阿里爱心助农专线”卖货以来,短短3周时间,就已卖出超过40万斤滞销农产品,其中,蔬菜的销量最高。据了解,阿里已经为包括福建在内的20个省份的农民开通了农产品销售专线。

  为滞销农产品网上找销路

  今年29岁的蓝仁杰曾荣获“福建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其团队在农产品电商领域已深耕三年,有丰富的运营经验。2月8日,他的电商公司以远程办公的方式实现复工。复工第一件事,就是安排滞销囤积的农产品在网店上架。

  “春节期间,阿里发起‘爱心助农’活动,我们被选为福建区域的联络单位。几乎同一时间,我们得到消息,漳州的部分牛奶枣、杨桃和蔬菜受疫情影响导致滞销。”蓝仁杰说,团队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发挥所长,通过电商平台为滞销农户搭建销售渠道,解农民燃眉之急。

  刚开始,公司有条件复工的员工,加上蓝仁杰只有6个人。他们有的对接农户和供应链资源,把囤积的蔬果按往年收购价收购,然后运回到加工厂进行拣选、包装;有的绞尽脑汁设计营销方案;有的负责售前咨询和售后回访,提升消费者体验。几乎每天忙碌到深夜。

  一周后,蓝仁杰和团队就销售了滞销农产品超过100万元。此后,蓝仁杰又从共青团福建省委青年发展部得知,顺昌的芦柑滞销300万斤-500万斤,他主动提出承接顺昌芦柑的网络销售。“2月16日对接到当地村民,当天下午就上线了。销量还挺不错的,第二天就销售了1万多件,共5万多斤。”

  结合场景需求销售农产品

  此次为了把滞销农产品卖出去,蓝仁杰在借助阿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想了不少办法。

  在蓝仁杰团队位于软件园三期的办公室内,记者看到由西红柿、包菜、白萝卜等九种蔬菜组成的“蔬菜礼包”,一包重5斤。这也是此次“爱心助农”行动中的爆款产品。

  “如果单卖5斤包菜,一般卖不动。蔬菜组合就不同了,品种多样,一包大概可以满足一个家庭两到三天的蔬菜需求。”蓝仁杰说,抗击疫情期间,居民宅家就餐,且减少外出买菜次数,生鲜电商在产品设计上应结合场景需求。他透露,他的团队接下来还将走进直播间,线上推介农产品。

  在蓝仁杰看来,疫情催生了“宅经济”需求,使生鲜电商的价值更为凸显,同时也使农民加速“拥抱”电商。“比如,过去农民把蔬果采摘下来都是几十斤一筐地售卖给线下渠道,电商意识增强后,农民会有意识地化整为零,把蔬果先分为小分量的适合线上渠道的包装。”蓝仁杰说,农产品电商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引导,农民、农产品电商企业协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