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有了心理疏导,我相信小希(化名)一定可以走出阴霾,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更好地回归课堂、融入‘新家庭’。谢谢平和县检察院,谢谢检察官!”近日,在平和县检察院与平和县绘心慧语心理咨询工作室合作举行司法救助对象心理帮扶服务三方签约仪式时,小希的小姨兼监护人感激地说道。
小希的父母感情破裂后,父亲竟对母亲施以暴力,年仅12岁的小希因此成了“事实孤儿”,为帮助小希,平和县检察院对其进行了司法救助,并持续跟踪回访。回访中,承办检察官发现,小希因这一重大变故,变得敏感易怒,时常情绪低落、悲观,学习成绩也明显下滑。这一情况引起了检察官的高度重视。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受助者,尤其是未成年人,在经历案件创伤后,会因突如其来的变故,深陷悲伤、焦虑、无助、自弃等负面情绪的泥沼无法自拔。受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致良知”理念的启发,平和县检察院切实履行检察职责,将心理帮扶融入司法救助工作,助力受助者驱散“心中之贼”,实现“此心光明”,重铸内心的安宁与坚强。
签约仪式后,该院还举行座谈会。专职检委杨艺鸿在座谈会上表示,司法救助不能仅局限于物质援助,更应聚焦受助者的精神世界。将传统文化智慧融入检察工作,探索司法救助与心理帮扶相结合,借助社会力量为受助者提供多元、精准的司法救助,这既是“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知行合一”体现,也是新时代“检察为民”与中华传统文化“致良知”的生动交融。
下一步,平和县检察院将以此次签约活动为契机,继续延伸司法服务,深化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合作,积极探索“司法救助+心理帮扶”的有效方式,让司法救助既有物质的温暖,更具精神的深度。 (黄莺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