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行取款“上调门”真相几何

近日,有银行卡持卡人发现,跨行取款手续费已经从过去的2元一笔,翻倍上涨到4元一笔,却未接到任何关于涨价的通知。于是,跨行取款手续费,在近日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详细】

而中国银行业协会在日前则表示,调整ATM跨行取款收费标准的行为合法合规,更是对银行上涨跨行取款手续费的有力支持。作为中国银行业自律组织,银监会的下属单位,银协此言无疑为各商业银行披上了一件合法合规的外套。

而就在这件合法合规外套的下面,隐藏了什么?

   涨价“忽如一夜春风来”
  涨价“忽如一夜春风来”

不知不觉间,建行和中行ATM同城跨行取款手续费已经提至每笔4元。其中中行每笔为4元,建行则为每笔交易金额的0.5%+2元,最低4元。农行、招行、工行、交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每笔收费暂未调整。但华夏银行对该行借记卡客户同城跨行取款实行每日第一笔免费,第二笔起每笔2元;平安银行则称,该行ATM取款免手续费的措施至少持续到2012年12月31日。 【详细】

   表面上,受成本因素制约

目前国内各家银行同城跨行取款收取的手续费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四大银行上涨同城跨行取现手续费,主要是“因为手续费要各方分摊”。而发卡银行对每一笔跨行取款都要支付3.6元,其中0.6元支付给银联支付网络服务费,3元支付给受理银行,发卡行自己剩0.4元。可见,成本因素是这次涨价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有串通涨价之嫌

串通涨价一种价格违法行为,指是经营者之间互相串通或者通过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以协会决议、会议纪要、协调、口头约定等方式合谋涨价。同城跨行取款手续费悄然涨至4元,其背后似乎一只无形的手在操控。这些行为,不免让人心有疑惑,银行是否在串通涨价、哄抬跨行取款手续费呢? 【详细】

  疑问一:4元一笔的手续费是否合适?
  疑问一:4元一笔的手续费是否合适?

生活中也有很多时候取款金额并不大,取500元钱也要收取4元的手续费,这样算来比例高的离谱。当银行零售窗口服务吃紧时,银行为了缓解紧张,鼓励持卡人多用自助设备。如果大幅度上调跨行取款收费,不但会给银行柜台带来更大的压力,还会让持卡人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银行何谈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呢?

   疑问二:跨行取款手续费上涨是否透明?

有关部门应将银行收费项目列入《价格听证目录》之中,必须经过价格听证才能确定费用该不该收、能收多少。比如跨行取款手续费,是否要收,是否能翻番涨到4元,银行所称的“手续费提高因为成本上升”等理由,该给消费者一个明明白白的交待,要不然就有“浑水摸鱼”式牟取垄断暴利的嫌疑。

   疑问三:谁来保护持卡人的利益?

持卡人利益代表者根本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而所有不规则的商业行为造成的后果,全部转嫁给了持卡人。银行霸道傲慢,普通客户虽没有办法,但监管部门,比如发改委、国资委、银监会等部门还是可以约束它们的。监管部门应该给公众一个明白的交代,别让银行想收费就收费、想调价就调价,频繁伤害公众和公信力。

  银行的垄断造就霸王条款
  银行的垄断造就霸王条款

银行与持卡人间存在着不平衡的市场广关系,持卡人可以选择私人存款的银行,却不能选择单位工资卡指定的银行,更不能选择生活诸多业务所指定办理的银行。作为银行,不需要当心没有储户上门,更不必在意自己的服务质量如何。 由此,银行随意指定某项条款,即便受到质疑,也可以坐享其成。

   利润至上的成本转嫁

ATM机跨行收费涉及银行之间分担成本的问题。但银行在遇到这一问题时,不是首先谋求从行业内部来解决问题,达成协议,而是首先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是不公平的。 银行对存贷差中的巨额利润只字不提,却强调增加、维修取款机需要成本。但是,随着设备的增多与网络规模效应的提升,成本恰恰应该被摊薄而非提高。对存贷差的巨大利润一言不发,却拿所谓的ATM成本来说事,还真是精明。

   无可奈何“被涨价”

早在去年上半年一部分银行的跨行取款手续费就从2元上调到了4元。但是许多持卡人,都不了解。每家银行都有手机短信通知服务,也没有给持卡人发通知。银行在发放银行卡时,与用户之间建立了合同契约关系,如果银行单方面更改合同违背契约,那么,用户就能追究银行毁约之责。收费必须通过必要的协商、听证,或者通过缓冲期尽到充分告知义务,单方面增加服务收费,明显违背了公平契约精神。

结语 :“科技以人为本,服务以收钱为本……”银行如是说。

新闻立场

你是否认为该上调跨行取款手续费?



我看跨行取款手续费

你如何看待几大银行提高跨行取款手续费?
业务需求,可以理解
不声不响就实施很不应该
银行这是在胡乱涨价
你认为跨行取款手续费征收多少最合适?
不收手续费
按原来2元起征收
按新的4元起征收
你是否会因此选择手续费不上涨的银行卡?
会,能省一点是一点
不会,无所谓那点差价
顺其自然,不会特意去计较

频道:新浪福建新闻中心

制作: 张子剑      责任编辑:小跨

工作邮箱:xieming@fj.sina.com.cn

联系电话:0591-87556525

版权声明:新浪福建原创策划,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启事:锐评论系列特别策划现面向网友征集话题,有意者可将推荐话题、评论文章发至以上邮箱,我们将择优采纳——你所关心的,就是我们所关注的。

微观众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