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显微镜下的夜光藻。(周茜茜 供图)

  筼筜湖里出现明显的“蓝眼泪”。(网友“厦门老胡” 摄)

  本报记者 柯 笛

  夜幕降临,翻滚的海浪中绽放出明亮的蓝色荧光,独特又美丽的画面引起众多关注,网友惊呼,“厦门出现‘蓝眼泪’了!”

  29日晚,这一景象出现在筼筜湖、五通码头、黄厝等多处水域,在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引发热议。本报记者向多位专家求证,专家表示,这是夜光藻引发的小规模赤潮现象,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危害,也不会对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多处水域惊现蓝色荧光

  市民半夜赶来见证

  看到微博热传的视频后,从没见过“蓝眼泪”的卢先生觉得十分惊艳,他和同样热爱摄影的朋友在30日凌晨1点赶到五通码头附近海滩去“探秘”。此时海滩周边环境昏暗,远远看到海水中若隐若现的蓝色荧光。卢先生心情激动起来,一路小跑到海边,蹲着观察了好一会儿。海水一浪又一浪打到岸边,浪花边缘泛起明亮的蓝色,随着潮水慢慢后退,星星点点的荧光像搁浅在沙滩上的蓝色碎钻,“就像大海流出的蓝色眼泪,怪不得叫‘蓝眼泪’,好奇特的场景!”卢先生告诉记者,当时他和朋友卷起裤脚走进海中,一边跑一边拍,看着溅起的蓝色浪花又惊又喜,“以前从来没见过这种现象,太有意思了。”卢先生笑着说,“明明已经是三十多岁的人了,感觉当时都变成了小孩。”

  29日晚上11点,海洋生物爱好者叽呱也和朋友赶到黄厝沙滩。不过在她看来,这次出现在厦门的“蓝眼泪”,似乎比以前在网上看到的外地壮观景象弱不少。叽呱告诉记者,在黄厝沙滩附近海域,“蓝眼泪”并没有连续出现,“有一阵若隐若现,有一阵比较明亮;有时候三五分钟就能看到,有时候七八分钟才出现一次。”观察了一个多小时,叽呱才不舍离开。

  不止海边,不少“蓝眼泪”现象明显的视频拍摄于筼筜湖附近。29日晚,抖音网友“厦门老胡”闻讯赶去。“有个朋友特地买了根长杆拖把,搅动湖水时简直像搅动星空,画面美丽又震撼。”老胡说,他们赶到时已经是晚上10点,12点左右筼筜湖开闸放水,“蓝眼泪”很快就消失了。

  升温后夜光藻生长加快

  属于赤潮现象

  昨日上午,在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一瓶29日晚随机采集于黄厝沙滩附近海域的海水被送来检测。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科研人员周茜茜博士确定,引起发光现象的是一种名为“夜光藻”的赤潮生物。“它是海洋赤潮的主要原因种,不过从海水样本看,目前密度不算高。如果密度足够高,白天在海面可以看到红色的藻群。”周茜茜说。

  “夜光藻生活在海洋中,受海浪拍打等外物刺激时,体内的荧光酶和荧光素就会和氧气发生反应,释放出浅蓝色的光,在晚上形成了‘蓝眼泪’。”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生态学系主任、海洋生态专家黄凌风告诉记者,最近厦门升温,温度正好适宜夜光藻及其喜食的浮游生物生长。他分析,食物多,竞争少,夜光藻生长加快,随潮水冲到海边,这也许是厦门多处海域出现“蓝眼泪”的原因。“‘蓝眼泪’在厦门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就在白城沙滩看到过,几年前在嵩屿等处也有出现。”黄凌风说。

  黄凌风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厦门出现的“蓝眼泪”属于比较小规模的赤潮现象,浓度不算高。由于夜光藻本身不含毒素,因此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危害,也不会对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