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如河,川流不息。四十年前建设2.5平方公里特区的峥嵘岁月,如今奋力向建设“两高两化”中心城区前行的坚实步伐,作为特区发祥地的湖里区,在发展的道路上从未犹豫,在探索的前路中从未踌躇。
正是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走过四十年,经济特区仍然是“排头兵”,作为特区发祥地的湖里区依然勇立在时代潮头。特区精神,正激励着湖里全区上下,在拼搏和探索中,勇敢勾勒宏伟的发展蓝图,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前行。
创新
增进民生福祉“厚度”
创新,是经济特区永恒的主旋律。在湖里区,经济发展中体现着创新,民生保障中也用创新不断为民生服务“加温”,为民生福祉“增色”。
在吕岭社区里,爱心敬老餐厅已经陪伴了社区居民整整五年的光阴,成为了不少社区老人“家门口的食堂”。
回忆起创立初期,吕岭社区居委会主任黄建军说,当时自己也曾犹豫,“经费怎么可持续,怎么保证公平公正?这些都没有经验, 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如今,餐厅开餐近千次,为居民提供服务近4万次,更是不断推出志愿者荣休机制、爱心米饭公益项目等机制。民生保障中的一次次创新,增进的正是民生福祉的“厚度”。
特区建设40年,民生成绩单日益饱满,其背后正是建设者那颗为民的初心。“犹记得当时的一天,孩子感冒发烧,只能连夜打车前往市中心的老医院。”市民王谦华说起了十几年前刚搬来五缘湾居住的那些事儿。“平时取点药还要去周边的村子里,买菜也不方便,房子盖得再好,周边的民生配套跟得上日子才舒心。”王谦华说道。
如今,复旦大学附属厦门中山医院、弘爱医院等医疗资源汇聚五缘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就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天虹、乐都汇、湾悦城三大商圈人气爆棚。“如今的五缘湾不仅外表美,里子更美。”王谦华说道。
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从整体配套建设的补短板,到温情服务暖民心,再到民生的保障,湖里人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把民生福祉化作前行的动力,让特区精神在民生发展上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发展
让成果与人民共享
民生发展的背后,是湖里区不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让经济建设成果与人民共享,让社会发展成效扎实为民惠民。
如今,站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湖里区更是未来可期。在厦门“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的发展战略下,湖里区干部群众骨子里流淌的热血再次翻涌,敢闯敢拼、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
40年的长河中,秉持特区精神不断拓荒,敢叫日月换新天,正是这种无畏无惧、敢闯敢拼的特区精神,让湖里区快速发展。在过去的五年中,湖里区的GDP年均增长8.1%,至去年底已经达到1360亿元。而在特区建设前的1980年,厦门全市GDP也就6.476亿元。
在湖里区的十四五规划中,描述了今后五年的美好愿景:优化空间布局、创新驱动、“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域布局创新产业、构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创新,是湖里区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湖里区将在“十四五”时期以更高起点建设“两高两化”中心城区,岛内大提升取得重大成效,城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努力建成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城区。
湖里区的规划,正是站在特区建设40年的厚重成绩上。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岛内大提升实现质效齐升,三大攻坚战夺取丰硕成果,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湖里干部秉持着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干劲,一代接着一代拼的闯劲,不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特区精神的引领下走向新的征程,展示着特区发祥地的新面貌。
导报记者 林泓/文 常海军/图通讯员 陈瑜瑾 罗剑
来源: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