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 李晓平 何无痕)今年的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市,建好金融科技集聚区等一批重大平台”。昨日的两会现场,代表委员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金融强市建设各抒己见。代表委员们指出,要保持抓招商促发展的势头,不断优化金融产业布局,推动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多元的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择商选资

  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

  设立国际金融仲裁中心

  “厦门金融产业发展正迎来两大契机,一是我国多项金融开放政策落地,金融业对外开放大门越开越大;二是2019年召开的厦门市招商大会和厦门市金融产业促进大会。”市人大代表、厦门经济管理学院学员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胡加生认为,厦门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金融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应该把握契机,乘势而上。他建议,要加快“走出去”招商的步伐,推动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集聚厦门。

  紧扣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市政协委员、福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迪认为,要发挥对台优势,推动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台商基金等两岸特色金融机构落地厦门;持续推进特色金融招商,鼓励各大金融机构和科技创新企业在厦设立金融科技研发中心等,加大区块链技术、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应用。

  市人大代表、瑞达期货股份有限公司金融研究院负责人蔡荣华建议,要加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注重“择商选资”,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工作,大力引进立足厦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金融机构,“尤其是金融类总部经济企业,对于做大金融产业增量,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意义重大。”

  市政协委员、福建英合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陈雪指出,境外金融投资机构对厦门金融法治营商环境的认同感与信任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际金融的投资意愿与投资信心,这就对我市的国际化金融法治营商环境建设配套提出更高要求。陈雪建议,可以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依托厦门仲裁委员会这个全国排名前十的商事仲裁机构,在厦门设立国际金融仲裁中心。

  关键词做优服务

  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

  金融活,经济活。蔡荣华指出,要从机制上鼓励银行、地方担保机构和小贷公司等本地金融机构,为实体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同时,要擅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金融服务,“比如,大力推广‘信易贷’平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市政协委员,厦门大学金融系副主任、副教授陈善昂建议,推动货币政策精准发力小微信贷和普惠金融,用好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工具,优先办理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票据再贴现,撬动信贷资金向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倾斜;完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提高风险补偿机制公信力,对小微企业贷款损失做到应纳尽纳、应补尽补,提升金融机构投放小微信贷的信心与积极性;加强信息共享,整合资源推进小微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

  市人大代表、中泰证券福建分公司私人银行部总经理郭海峰十分关注厦门市产业投资基金对产业的推动作用。他对厦门市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给出三点建议:一是尽快建立厦门市产业投资基金自己的智库,汇聚核心产业的专家学者,更准确地把握行业脉动;二是深化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发展“投贷联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三是做大做强区域股权交易市场,鼓励被投企业在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做交易。

  建设金融强市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市人大代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叶少琴认为,如何管控金融风险,是一个需要政府重视的命题,“要围绕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信息沟通等要素,提前做好风险预警。”市人大代表、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郭晓芳建议,政府在整顿重大金融风险后,要制定相应规则,提供更好的保障与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培养壮大金融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

  关键词以产引才

  通过大数据平台

  引进高素质人才

  市人大代表,思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谷认为,人才应成为厦门今后建设金融强市的重要抓手。他建议,要坚持以产引才,聚焦行业需求,大力引进领军型、创新型、复合型、专业型等高素质人才。同时,要加强人才研究,既注重高层次人才投入引进,也加大对中高级人才的扶持力度。此外,针对企业人才的技术需求、经营需求和生活需求,要列出清单,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并建立起全市人才大数据平台,提升人才工作信息化水平。

  吴迪指出,金融是一个专业门槛较高的行业,国家相关政策、创新手段多,正逐步与国际接轨,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建议积极争取世行、亚行和亚投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将能力培训中心设在厦门,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机构合作,开展金融人才产学研一体化培训;完善吸引金融人才政策,简化金融高级人才的申办程序,适当降低认定标准,细分金融科技企业的各专业技术类人才认定和鼓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