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郭 睿江海苹何无痕)着眼“爱心厦门”建设,聚焦助残、敬老、济困、扶幼和关爱特殊岗位工人等重点群体……昨日下午,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分组讨论,“爱心厦门”建设成为委员们不约而同关注的高频词。委员们畅所欲言,点赞厦门爱心氛围,为持之以恒建设“爱心厦门”建言献策。
关键词精准帮扶
发挥对台及侨乡优势
让爱心帮扶更加到位
爱心是城市的文明之光,需要每个人共同点亮。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侨也是厦门的重要特色。“爱心厦门”建设需要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市政协委员、市侨联主席潘少銮表示,“爱心厦门”建设的提出,得到了海内外侨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厦门侨联充分发挥侨力资源和侨乡优势,调动广大侨界群众和各级侨联工作者的积极性,坚持“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帮扶归侨特困户以及开展各类慈善帮扶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在新的一年里,厦门侨联将继承使命担当,调动、集聚各方侨界力量,积极参与“爱心厦门”建设。市政协委员、市台联副会长张劲秋表示,多年来,厦门市台联组织定居台胞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医疗志愿服务队等,不定期服务在厦老台胞及台胞困难家庭,并在常住台胞中组建新队伍,服务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建设。她建议,今后,要开展精准扶贫,在开展帮扶的过程中,不应当仅限于购买米、油等生活必需品,更要做到精准扶贫,让更多的台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提到“爱心厦门”建设,市政协委员、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陈莎茵同样对“精准”印象深刻。她说,“爱心厦门”建设更要注重让爱心精准到位,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急需帮助的事宜。“就特殊教育而言,我们之前主要是为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的平等努力,今后我们还会更多关注他们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如何深造、就业这些问题,精准对接他们的现实需求,关注他们的就业平等、社会保障平等。”她建议,厦门可以充分发掘职业教育方面的优势,设计一些针对残疾人的专业,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真正授人以渔。
关键词凝聚合力
主动履行工会职能
送上“娘家人”温暖关怀
“工会的职能就是为广大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我们在工作中一直都很重视环卫工人、快递员等特殊岗位职工的诉求,为他们提供帮助。”市政协委员、思明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薛钧丹说,“爱心厦门”建设动员大会的召开,让工会人进一步认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会上发布的《关于‘爱心厦门’建设工作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将关爱特殊岗位工人作为‘五大行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营造全社会尊重特殊工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氛围。我们会更加主动地走出去,为一线职工提供防暑降温保障、生活条件改善等服务,使特殊岗位工人真切感受到工会‘娘家人’的温暖和关怀,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薛钧丹告诉记者。
市政协委员杨爱国是一位开了20多年出租车、长期参与公益活动的海峡出租汽车公司驾驶员。今年市两会,他最关心的话题也和公益有关。“出租车是城市流动的窗口,我们这些司机每天开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会遇到各种人和事,其中就有不少需要我们出手相助,比如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孤寡老人等,我们更应该为他们做好服务。”杨爱国说,海峡出租汽车公司很早就成立了雷锋车队、爱心车队,他自己也是爱心车队的一员。杨爱国说,像他这样的老司机期待把参加公益的心得体会分享给更多年轻的同行,带动他们一起建设“爱心厦门”。
关键词做细做实
逐步细分受助群体
加强各方交流合作
市政协委员、厦门市虎溪岩寺住持释净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并于2011年成立厦门市慈善总会虎溪岩寺慈善基金。他说:“多年来,我们坚持为开元街道、虎溪社区的孤寡老人、低保户和残疾人提供免费午餐及开展慈善助学等公益活动。《纲要》中提出要实施‘五大行动’,其中爱心济困行动提及要聚焦低保、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因病致贫家庭和计生困难、失独家庭,完善低保、医保、医疗救助、送温暖、就业等相关扶持和保障措施。这也给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释净心认为,慈善公益事业应将受助群体进一步细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此外,服务的形式、内容及时间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如除了定期的节日慰问,也要提供持续性的关怀和陪伴,将温暖送到受助者的心坎上。
市政协委员、厦门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厦门鸿山寺住持释法云认为,“爱心厦门”建设这项民生工程意义重大,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他认为,做好爱心工作,最关键的就是真正将关怀落到实处,把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避免形式主义。此外,应加强各方的合作沟通及交流,互相借鉴慈善事业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