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打造“扶渔兴海”等特色党建品牌

  市海洋局成功打造“扶渔兴海”“蓝色助推器”等党建品牌,把常态业务做出特色,把特色业务做成品牌,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化为工作优势、竞争优势,打造多个惠民工作亮点,既服务大局,又出色完成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及重点任务,也服务民生,获得广大渔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局机关党委被市直机关党工委表彰为基层党建先进单位。

  厦门海洋渔业各项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阵营,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图为邮轮缓缓驶进厦门港。(本报记者黄嵘航拍器摄)

  厦门日益增多的海洋文化活动成为新的城市旅游亮点。图为厦门国际风筝节。 (唐光峰摄)

  作为厦门国际海洋周最重要的配套活动之一,厦门国际游艇展聚焦行业发展,每年吸引了众多业内外人士参与。(本报记者张奇辉摄)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林雯 通讯员 佘逸) 厦门以海兴市,依海而兴,海洋是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元素。2019年,我市海洋经济实现总产值3711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增加值1432.48亿元值,增长10.74%。一、二、三产业比值为0.5∶18.5∶81,呈现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第二产业协同发展的态势,海洋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围绕海洋强市建设,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坚持党建引领,以优质项目带动,从细节入手强化招商引资,推动海洋渔业各项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阵营,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不断取得新成效,海洋经济迸发出强劲生命力。

  新挑战、新征程。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厦门持续打造两高两化之城的当下,厦门“海洋人”铆足干劲,以建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己任,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创新海洋科技动力,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升海洋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继续发力,向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加速冲刺。

  强化招商引资 海洋经济显活力

  上个月,我市最新认定的一批厦门市海洋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名单出炉,9家企业中,有6家过去曾获评市级龙头企业,罗普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诺北斗航科信息技术(厦门)股份有限公司和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厦门)有限公司则是今年新申报的企业。根据《厦门市海洋新兴产业龙头企业评选办法》,市财政局将分别给予这3家企业一次性30万元奖励。值得注意的是,这9家企业全部从事以海洋生物制药制品、海洋生物种业(含水产苗种)、海洋装备制造等为主业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劲活力不断刷新厦门海洋经济的成色。2019年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1102.83亿元,同比增长9.39%;增加值420.89亿元,增长9.67%。总产值和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都接近30%,带动厦门海洋经济进一步释放活力。

  历史悠久的高崎渔港将依托市场和渔港,发展成为一座综合性的休闲旅游服务渔港。根据规划,高崎渔港首先将扩大市场规模,在原有渔业批发市场内融入体验式消费空间,引入上下游商户、培育新物流、新零售业态,完善渔业批发全产业链,并合理安排生产、休闲功能分区,布局不同类型的码头和岸线。其次是增加休闲渔业体验,除了植入休闲旅游、娱乐商业、文化教育等功能外,再进一步丰富岸线空间,新增游人休闲和活动场所。以高崎渔港为代表,在好项目、大项目的带动下,全市渔业转型不断传来捷报。海洋渔业招商引资方面,包括正大集团、中船重工、宁波海上鲜等11个项目已注册落地。起步较晚的远洋渔业等行业弯道超车屡创佳绩,全市渔业有力增长。2019年,全市水产品总量7.46万吨,同比去年增长8.66%,高出全市农林牧渔增幅8.6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前列。

  聚焦科技创新 增添产业发展新动能

  去年12月,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现场会暨海洋经济工作推动会在厦门召开,厦门向到访来宾介绍了多层次、大空间、陆海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理念,以及在突出港口优势、突出创新驱动、突出高端引领、突出生态优先、突出防灾减灾、突出互利共赢等方面的建设经验,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工作成效获得了多方认可。与此同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项目总体进展良好。18个示范项目计划总投资8.13亿元,实际完成总投资6.80亿元,示范市建设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期考核中,综合评价为“优秀”。

  如何书写“大海的文章”?厦门的“海洋人”坚信,提升城市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才是打开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门的钥匙。厦门正充分发挥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的产业集聚和孵化作用,去年新增孵化区企业11个,目前已累计入驻37个项目,还有一批院士工作站正在建设中,去年获评福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

  为了帮助海洋科技初创企业发展壮大,市海洋局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既提供平台,也提供资金——进一步建立健全海洋公共服务平台共享机制,建成22个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2019年共对外提供科研服务11717次,同比增长14.6%;服务企业199家,同比增长25.2%,实现海洋资源、信息、设备共享。海洋金融创新服务顺利推进,去年海洋产业创投基金完成第二笔项目投资600万元,目前累计项目投资2100万元。“海洋助保贷”已累计向海洋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3970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

  加强海域管控 确保生产有序安全

  优美的滨海岸线风光,丰富的海洋资源宝库,海洋是厦门坚持高质量发展、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重要载体。厦门不断创新海洋管理执法机制,各涉海部门齐抓共治,坚决对各类涉海违法行为说不。近年来,厦门先后对非法养殖、非法采砂、非法经营餐饮船、非法捕捞等行为进行联合打击根治。去年立案查处各类海洋与渔业违法案件213起,移交公安、海警刑事立案侦查4起,拆除各类违法捕捞网1500余张,拆解涉渔“三无”船舶36艘,有力打击了非法捕捞、非法电鱼等各类涉海违法行为。

  厦门与金门面临着共同的海洋执法难题。近年来,我市积极主动与金门方面建立起快速便捷的沟通机制,使厦金实现常态化协同执法。目前,厦金协作机制已成为闽南片区海洋渔业执法系统与台湾有关方面展开沟通的主渠道之一,充分发挥了对台涉渔事务沟通的桥头堡作用。

  每年台风季,“海洋人”总是集体奋战在防灾抗灾的一线。多年来,我市海洋防灾减灾整体水平始终处于全国地级市前列——首创海洋防灾减灾进社区机制,目前已进入7个社区;建成12个海洋气象观测站点(含海上浮标4个),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投入195万元开展第二期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项目,海洋灾害风险应对能力进一步加强。准确预测去年第18号“米娜”台风带来的风暴潮灾害,及时向市防指和沙坡尾、鹭江道等4个社区提出海水漫堤防范对策,避免了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细化民生服务 精准对接渔民市民需求

  不久前,为期3年的渔船更新改造工作宣告完成,全市共有745艘新渔船陆续投入使用,全市渔业生产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市海洋局介绍,旧渔船更新改造工作不是简单的拆旧船、造新船,其中涉及旧船拆解、老旧船证书注销、指标办理、渔船选型、办证审批等多个环节。海洋部门创新渔业行政服务模式,实行下乡靠前服务,多次压减审批时间,让渔民便利、快捷地办理业务。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改造后的渔船都安装了先进的船载定位终端设备,进一步提升了渔船的安全性能。我市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优秀单位。海洋部门积极帮助有意愿转产就业的渔民。去年,我市集中开展渔民培训1908人,超额完成全年培训任务。目前有134名中、高级水产技术员持证到泰国、韩国、河北、山东、浙江、海南等地创业、就业。

  为向厦门居民的餐桌安全负责,市海洋局严把水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关。厦门建立市区联动、检打结合、产地执法检查机制,强化批发市场水产品执法监管力度,建设“一品一码”追溯系统,开展“一品一码”执法综合检查,当前企业赋码率55.17%,名列全省第一名。同时强化水产品检测,全年完成例行检测643批次,完成率107%;完成快速检测148批次,完成率118.4%,合格率100%,完成率在全省名列前茅。去年前三季度,农业部对我市水产品的例行性监测合格率达到100%。

  引进来走出去 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去年11月,包括海洋产业展览洽谈、海洋文化活动、海洋嘉年华活动及海洋国际论坛等系列活动在内的2019厦门国际海洋周吸引了来自49个国家的涉海官员、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涉海中央及地方企业代表、参展商等超过1500人来厦交流,参会外宾和人数规模创历史之最。经过多年培育,厦门国际海洋周已经发展成为权威发布国家海洋政策、开展海洋国际交流与合作、继续加快海洋对外交往的脚步的一大平台。

  去年,厦门继续加快海洋对外交往的脚步,深化与世界各海洋国家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成功召开2019年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PNLG)年会,来自9个国家33个城市的12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厦门市人民政府被东亚海域环境管理区域项目组织(PEMSEA)授予“PEMSEA领导力奖”。举办多场针对东盟和发展中国家的海洋产业交流对接会,推进我市与东盟国家的海洋产业交流。

  [2020年]

  全市海洋渔业继续乘风破浪

  (一)加快海洋强市建设

  加快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陆海统筹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建成海洋强市。

  做好示范区2020年度重点任务、99项重点项目的责任分工和跟踪落实。

  做好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年底前完成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基地建设并投入使用。

  启动《厦门市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条例》的立法研究。

  推进“智慧海洋”建设,完成“雪亮工程”-“台湾海峡动态监视监测系统工程”。

  加强海洋产业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完成10个签约项目、6个落地项目,计划总投资突破10亿元。

  (二)拓展海洋都市渔业发展

  拓展远洋渔业发展空间,引导企业开辟印度洋、塞内加尔等新渔场。

  推进高崎渔港“渔市游”产业提升项目,配合翔安区加快欧厝对台渔业基地建设。

  推动渔业产业新发展,推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重点扶持2-3家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企业,发展特色水产苗种业。

  办好休闲渔业博览会,强化展销对接。

  大力推进新型职业渔民培育,促进渔民转产增收。

  (三)强化海洋综合管理

  修订和完善海上联合执法制度。

  开展行业乱象整治,违规网具、涉渔三无船舶得到有效管控,养殖回潮露头就打。

  加强渔业执法,打击非法捕捞。

  继续海洋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智能网格化预报系统建设,打造厦门防灾减灾名片。

  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监管,争取全省安全生产优秀单位四连冠。推进渔港渔船综合管理改革。

  启动渔港可视系统建设立项,提升厦门海洋渔船通导与安全装备及渔港动态管理系统。

  (四)做好海洋资源保护

  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实施厦金海域共同放流,开展增殖放流效益研究。

  开展水生动物保护试养救助,探索厦门湾养护型、休闲型海洋牧场建设。

  完成下潭尾滨海湿地生态公园二期主体工程,形成红树林旅游景观,开展红树林种质保育工作。

  (五)深化海洋国际合作交流

  推进国家在厦建设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

  推进第三期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实施,争取入选第四期项目。

  深化与海丝沿线国家(包括东盟国家)在海洋科研、海洋产业、海洋人文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参加2020年联合国海洋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