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在商场打拼半辈子的陈荣强就已经过上了不用再为生计奔波,可以安享生活的日子。曾经当过老师,进军过餐饮业、房地产,聪明加努力,让他无论做哪一行,都顺风顺水,非常成功。就在他想着接下来该轻松享受生活的时候,却机缘巧合地遇上了一个人。

陈荣强:何荣號號主陈荣强:何荣號號主
何作如:世界茶文化协会名誉会长 普洱大家何作如:世界茶文化协会名誉会长 普洱大家

  多年前,在商场打拼半辈子的陈荣强就已经过上了不用再为生计奔波,可以安享生活的日子。曾经当过老师,进军过餐饮业、房地产,聪明加努力,让他无论做哪一行,都顺风顺水,非常成功。就在他想着接下来该轻松享受生活的时候,却机缘巧合地遇上了一个人。

  缘起

  认识何作如先生,喝了一口他泡的普洱茶,那一刻,陈荣强明白,自己之前收的那些茶,都算是交了学费了。从此,陈荣强拜何先生为师,从一位成功的商人,变成了一位执着的茶人,远离都市舒适的生活,一头扎进云南的深山老林里。

  缘生

  2004年开始,普洱大家何作如先生游走茶山,寻访了近百位85岁以上的老茶人,包括一些清末、民国年间各茶庄、茶號的后人,问他们同一个问题:年轻的时候是怎么做茶的?同时,他还将自己收藏的各茶庄茶号的号级茶,进行解剖、比对,并提供样茶给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检测、分析。最终发现,传统的普洱茶跟现在的普洱茶,在制作工艺上有很大的差别。

  多年来,陈荣强跟随何作如先生,不断探索和钻研普洱茶的制作技艺,遵从古法,传承精粹,携手创办了茶品牌“何荣號”,致力于复元号级普洱茶技艺。

  原料精良

  为了寻到好的原料,何作如先生跑了很多茶山,最终发现,曾经的普洱茶贡茶及存世的号级茶多出自古六大茶山,且大多来自易武镇,于是,“何荣號”选择了易武镇作为品牌的古树茶源。每一年的采茶制茶季,陈荣强都会来到云南边陲易武古镇,潜心钻研制茶。

  “要拍我们的片子,还是去我们的茶山看一看吧,不用包装,不用渲染,如实记录就好。”陈荣强说,这是他对片子的唯一要求。

  在经过易武镇一段尘土飞扬,不宽敞也不平坦的石板路之后,来到“何荣號”的厂房,你会惊讶于这里的明亮整洁。宽大的分拣炒制车间,从附近各村寨请来的分拣工人穿戴着各具云南民族风情的服饰,秩序井然地围坐在分拣台四周,颇为壮观。每位炒制工人都头戴帽子,脖子上挂着毛巾,为了避免头发掉入炒锅,不让汗水滴落到炒锅里。进入压制车间的每个人,都必须换上工作服,戴上帽子、口罩,套好鞋套。陈荣强用曾经做饮食的卫生标准,来严格要求制茶的每个环节。

  工艺传统

人工分拣人工分拣
分锅炒制分锅炒制
适度轻柔轻捻适度轻柔轻捻
晾晒晾晒
压制压制

  存储科学

  最终,制作出来的茶饼用解放前的号级普洱茶相同的无纸全天然笋壳包装,既能防潮防污,又不阻碍微生物内外交流。

  每天清晨,陈荣强六点多就开始一天的工作,拿着经过无数次试配优化后的配比表,指导工人压制茶饼;夜间,当天新采的茶叶运回厂房,陈荣强会带上袖套,亲自动手,带头炒茶。此时的他,专注、投入,享受着当一个茶人最纯粹的快乐。

  “何荣號”的到来,也让易武镇的居民们不仅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茶也开始有了新的认知,他们的制茶理念也在渐渐地回归传统。

  我们也明白,当初那句“如实记录就好”的背后,是全心全力的付出,是极致的追求得来的自信。

  茶会说话

  “有一天我收到一个同学的微信,说自从有了我的茶,他的家庭生活就增添了不少温馨和甜蜜,几乎每天午后,一家人都会围坐在一起,喝‘何荣號’普洱茶。”说这话的时候,陈荣强有难掩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