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高新区促成弘信电子与天马微电子开展新合作,图为弘信电子生产车间。(火炬高新区 供图)

  从抓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复工,到鼓励企业强化本地协作配套,今年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一系列务实之举的背后,凝聚着发展新共识:在新发展格局中,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提升产业配套协同程度,实现高质量发展超越。

  本报记者  林露虹 通讯员 管轩  智明

  引导企业紧密协作

  合力做大“发展蛋糕”

  不久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向全国发起的《2020年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项目》招标中,厦门软件园企业美亚柏科牵头,联合厦门路桥信息、厦门斯坦道、厦门卫星定位、智业软件、巨龙信息等多家园区企业以及福建榕基、厦门大学,成功中标该项目第2包:融合应用软件二。

  此次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将重点围绕智慧警务、智慧海洋、智慧法院、轨道交通和智慧医疗五个领域展开,围绕关键软件产品生态建设需求,搭建面向重点用户典型应用场景的产品应用验证环境,并分类建立关键软件标准研制和推广平台。该项目的落地,标志着我市将成为信创融合软件示范应用的标杆城市和相关产业的集聚区。

  这是园区企业紧密协作聚合力的一个缩影。作为我市创新创业高地,火炬高新区加速集聚各类创新资源,不仅推动企业在物理空间上的集聚,更引导企业优势互补,协作共赢,合力做大“发展蛋糕”。今年上半年,火炬高新区改革火炬高新区产业联合会,突出产业协作功能,打造信息化合作平台,组织企业“抱团”向外、向上争取资源和订单。

  推动供应商集聚

  构建“园区配套圈”

  “我们最近开展新一轮扩产计划,完成后,产能将提升1倍以上。”位于火炬(翔安)产业区的厦门宏钛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钛盛”)是天马微电子的供应商,公司总经理刘业俊说,随着厦门天马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宏钛盛也随之计划扩产,为其做好配套供应。

  刘业俊说,宏钛盛每年一半以上的产品供应给天马微电子。公司的产品从工厂出门,再运到天马微电子的车间,车程只要十几分钟。“可以说,我们公司在天马微电子的‘园区配套圈’里。”

  同在火炬(翔安)产业区的弘信电子是国内柔性电路板领军企业。作为天马微电子的重要供应商,弘信电子与天马微电子合作紧密,在两家企业的厂区之间,产品的运输时间只要十分钟。今年,火炬高新区积极牵线,还促成弘信电子与天马微电子开展新业务合作。

  “疫情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本地化配套的重要性。火炬高新区将继续基于产业聚集的优势,搭建本地产业协作平台,推动企业产业链就近配套,打通产业链堵点。”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火炬高新区将持续聚焦龙头企业本地化配套所需,一方面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和生产能力,另一方面招引上游项目,鼓励相关企业做好“产业的配角、配套的主角”。

  立足产业链

  补齐短板做强长板

  近期,总规模30亿元的火炬高新区产业引导基金正式组建。该基金将发挥财政基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调动各方优势资源,通过产业与金融资本结合,对火炬高新区重点打造的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他重点培育产业等进行培育,促进优质产业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向火炬高新区聚集。

  做强做优产业链,助推经济基本盘更加稳固。今年以来,火炬高新区在多措并举“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基础上,推动“三高”企业增资扩产和招大引强“比翼齐飞”。

  在做强长板的同时,火炬高新区瞄准短板,梳理产业“卡脖子”环节,强化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自主可控装备研发,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研发能力的项目,着力把高能级项目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

  [亮彩数据]

  今年1-7月,火炬高新区新增入库招商项目582个(为去年全年入库数的275.8%),新增落地项目354个(为去年全年落地数的561.8%),其中,新增落地海辰锂电项目、神州鲲泰项目等2个百亿级项目,以及中顺半导体、禾信、玉晶光电等9个十亿级项目,新增总投资1736.9亿元,新增落地总投资987.4亿元。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