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战疫”正未有穷期,共克时艰谋新篇。市委、市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我市企业和市民百姓逐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从今天开始,本报记者深入基层走进生产生活一线,记录下在这个特殊时期企业员工、菜摊业主、外卖小哥、公交司机、招工人员、招商团队、工地建设者、社区工作者等基层干部群众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坚定信心、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一天,给大家带来鲜活的基层生产生活场景实录。

  在江头菜市场,邵志强正在帮顾客称菜。(本报记者邬秀君摄)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邬秀君)昨日凌晨2时许,住在浦园社的邵志强就骑着电动车出了门,他要赶早去附近蔬菜批发市场进货。菠菜、油菜、生菜、胡萝卜……邵志强按照清单,挑选了1000多元的新鲜蔬菜。

  运了两次,邵志强才把这批蔬菜运到江头菜市场40至44号的摊位上,紧接着,他又和妻子邵美霞忙着分拣、摆放。记者看到,摊点上,几十种蔬菜分门别类地整齐摆放着。

  从凌晨忙活到上午9时许,邵志强才有空坐下来,端着粥喝起来。他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看着渐渐多起来的顾客,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戴着口罩、手套的顾客忙着挑菜,邵美霞则在旁边帮着称重。她说,她和丈夫都是同安新民镇人,干这一行快30年了。今年春节期间他们没休息,这几天市场供应逐步恢复,各类新鲜蔬菜品相都不错,买菜的人也多了起来,这些蔬菜应该能卖个好价钱。

  邵志强表示,作为本地人,他们夫妻一直坚守在菜市场,让市民可以买到新鲜蔬菜,他感到很自豪。同时,他也希望市场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营业状态。

  到了中午11时,几乎彻夜忙碌的邵志强开始打哈欠,他先去补了个觉,下午2时,他回到摊上,替下妻子,让妻子去休息一下。其间,两人轮换着吃了午饭。

  下午,早晨进的蔬菜有些蔫了,趁着顾客不多的时候,邵志强把品相不好的菜处理了一下。生意一直持续到傍晚7时,翻开小账本,邵志强微笑着说:“凑合,还行。”

  菜市场傍晚7时许打烊,收拾完摊子,邵志强就可以回家好好吃个晚饭了,晚间10时许睡觉,次日凌晨又要早起去批发市场进货。

  [记者见闻]

  市场每天消毒菜品琳琅满目

  记者昨日走进八市,看到市民戴上口罩前来买菜。(本报记者张玉榕摄)

  本报记者邬秀君张玉榕

  农贸市场一向最具人间烟火味。记者昨日走进厦门人熟悉的八市和江头菜市场,只见人们戴上了口罩等防护装备,市场菜品琳琅满目,生活气息依然浓郁。

  八市 农副产品应有尽有,巡逻队提醒莫扎堆

  昨日早晨7时许,第八市场营平路段入口处,两名工作人员手持电子体温计为市民量体温,戴好口罩、没有发热症状的市民才能进入。来买菜的市民相互间隔了一段距离,井然有序地排队等候。

  摊位上的农副产品应有尽有:带着露珠的蔬菜、张牙舞爪的螃蟹、分割整齐的新鲜肉类,摊主和顾客都戴着口罩讨价还价。

  “戴口罩总比戴呼吸机好,躺家里总比躺ICU强……”鹭江派出所民警、市场监管人员组成的巡逻队带着电喇叭,提醒和监督摊主、顾客戴好口罩,防止人员扎堆。

  中午12时许,两名工作人员到摊位进行消杀工作。营平市场管理组组长张建全告诉记者,一天会对市场进行两次消杀。

  江头菜市场 一半商户已营业,有关部门监督物价

  早晨8时许,记者来到江头菜市场,入口处,两名志愿者正为顾客量体温,专业人士正对市场进行当天的第一次消杀。

  江头菜市场的菜品种类丰富,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她特地从新景中心赶来,因为这里的菜丰富又新鲜。

  市场管理人员王女士告诉记者,目前,一半商户已经开始营业,蔬菜、肉类、水产等基本到位,完全可以保障市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希望更多商户尽快恢复营业。为了保障物价稳定,市场监管督部门还专门派了工作人员定点监督。

  ▲市民在夏商民兴超市挑选平价蔬菜。 (本报记者黄晓珍摄)

  ▲市民在夏商(大学路)农产品市场买肉。(本报记者沈彦彦摄)

  [数据]

  蔬菜日供应量达到1691吨

  七成商超门店已经开始营业

  依托强大的供应链,我市及时加强调入蔬菜、猪肉、水产、禽蛋等,市场上供应量充足,价格稳定。目前,70%的商超门店已经开始营业。

  2月10日,厦门地区蔬菜供应量为1691吨,环比增长7.6%;生猪供应量为1914头,环比下降17.2%;禽类屠宰量为30810羽,环比下降4.4%;蛋品供应量为1吨,与9日持平;水产交易量为136吨,环比增长24.8%。

  最近,市民“菜篮子”价格稳定,基本与节前持平,水产、肉类、水果等价格甚至低于节前。商务部门分析数据显示,2月10日,蔬菜批发均价为1.54元/斤,环比增长1.3%;生猪肉批发价为25.85元/斤,环比下降0.1%;家禽批发价为7.75元/斤,蛋品批发价为3.30元/斤,均与9日持平。

  本报记者沈彦彦

  通讯员厦商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