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花灯一条街”流光溢彩,孩子们追逐投影跃动的花灯,嬉笑连连。

  高殿社区带来的非遗表演《厦金宋江阵》,获得群众阵阵掌声。

  “5分钟运动秀场”,大人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国漫巡游等活动,让人耳目一新。

  连城县非遗表演艺术家带来精彩表演。

  湖里区再次创新,以“传统基因+时尚表达”的创新模式,绘就鹭岛元宵新图景。图为百姓打卡灯会。

  文/本报记者 陆晓凤 庄筱婧 通讯员 徐淑纯

  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

  春节喜庆还在,元宵喜乐又至。2月8日,第20届厦门元宵民俗文化系列活动主会场在湖里海上世界启动,开启了为期5天的节日狂欢——千米临海长廊悬起2000盏非遗宫灯,闽南童谣与现代街舞同台献艺,“非遗展演、民俗庙会”与“运动秀场、AI猜灯谜”相映成趣。连续20年为市民游客送上节日的文化盛宴,今年湖里区再次创新,以“传统基因+时尚表达”的创新模式,绘就鹭岛元宵新图景。

  近年来,湖里区创新采用“传统文化链接现代生活”的呈现方式,通过政府搭台,“街道(社区)+企业+群众”唱主角,打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元宵民俗活动,在弘扬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持续推动文旅商融合,助推城区高质量发展。

  创新传统技艺

  “非遗”玩出新花样

  首个“非遗”春节,湖里区深挖文化内涵,“融”出文体旅商新场景。

  口鼻并用,两人同吹八支唢呐,来自湖里区山海协作单位连城县的省民间绝技绝活表演艺术家林武河和国家级闽西客家十番音乐传承人黄荣生吹气那一瞬间,美妙的客家名曲《四喜临门 公嘛吹》悠扬响起。侧耳细听,能察觉到声调强弱,像是8个人在同时吹奏一首曲子。一项项绝技让孩子们兴奋地爬上了凳子、伸长了脖子,现场观众更是叹为观止、连连叫好。

  2月8日晚,第20届厦门元宵民俗文化系列活动在厦门海上世界拉开帷幕,来自本土和连城的非遗表演在现场掀起一浪又一浪高潮。

  其中,湖里区高殿社区带来的非遗《厦金宋江阵》表演,再次把现场推向高潮——只见72位6至40岁的武术爱好者挥着棍棒,朴刀进枪、双拐、双锤等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黄蜂出巢阵”“连环阵”“长蛇阵”等阵势让观众目不暇接,表演者们虎虎生威,尽显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同时,更是对武术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以看出非遗在湖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据高殿社区第一书记陈仁忠介绍,高殿“湖山宋江阵”明清时期在闽南一带早已闻名遐迩,一直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2006年以来,在区、街的重视和支持下,高殿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高殿武术馆,先后组建了武术表演队、龙狮表演队和“湖山宋江阵”表演队,并通过开办宋江阵、龙狮运动等公益课程,将非遗传承和本土文化相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金莲陞高甲剧团再现百年戏韵,歌仔戏《踏春》《访鼠》等经典选段让全场戏迷拍手称好;南乐团《望明月》《元宵十五》等用千年古乐讲述动人故事……除了市国有文艺院团新春走基层惠民演出外,湖里区各艺术团体也奉上了管弦乐、时装秀、民乐等群众大舞台专场展演活动,过去的五天里,厦门海上世界,成为民俗文化展演的大舞台。

  AI美学工坊闹元宵。今年,湖里区教育局利用数字化和3D建模技术,线上,创新推出8所3D校园非遗展厅, 360°全景打造,将传统非遗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为学生和大众提供了一个沉浸式体验校园非遗魅力的平台。线下,举办“灯影里的非遗”打卡活动,吸引孩子们提着手作花灯到现场进行交流展示。高殿中心小学五年级同学林轩同就带着自己精心制作了两天的花灯前来打卡。“很新颖的学习方式,边玩边学,不知不觉可以体验非遗文化,很棒。”林轩同说道。

  提升大众体验

  “家门口”沉浸式闹元宵

  夜幕初垂,百米“花灯一条街”流光溢彩,孩子们追逐投影跃动的锦鲤,嬉笑连连;糖画、元宵、土笋冻等小吃热气蒸腾、香气四溢,湖里有滋有味一条街前排起长队;“潮流风物一条街”涌动青春气息,年轻摊主将闽南元素玩出新花样……2月8日晚配套活动“好巳发生 万事大集”元宵市集60+摊位在喜庆的舞蹈和歌声中火热开市,点燃了城市烟火气 。

  “厦门老字号一条街”汇聚古龙食品、夏商黄金香等十余家品牌,市民林添福感慨:“这些味道从小吃到大,可以说是刻在骨子里的乡愁哇!”主办方精心策划“美食护照”打卡活动,集齐印章可兑换限定文创产品,既引流又留客。

  好看、有趣又好玩的民俗庙会,是湖里元宵节的一大亮点。尽管海风阵阵,在“5分钟运动秀场”区,夹球入筐、投福气、打乒乓、平衡挑战等6项趣味横生的运动游戏让大家的身子暖了起来;潮流音乐会、国风国漫快闪、祈福水灯夜等活动,更让人耳目一新。

  当最后一盏花灯渐熄,元宵市集的欢腾化作鹭岛春夜的温暖注脚。这场充满巧思的“文化赶集”,正以最鲜活的姿态诠释着传统节庆的“打开方式”,可以既有老味道,更有新潮范。

  据统计,活动期间,海上世界商圈涌入客流24.1万人次,同比日均增长8%;经营总收入达1098万元,同比日均增长7.2%,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实现“文化流量”与“经济增量”双赢;各分会场也积极发动商圈、文化企业和非遗单位参与,有效带动了园区及周边的消费热潮。

  二十年初心不变

  为群众送上高质量“文化大餐”

  站在厦门海上世界流光溢彩的灯海中,看两岸非遗匠人携手扎起“同根同源”主题灯组,听“10后”萌娃用童声演绎百年歌仔戏,观“我们一起走过的20年”元宵文化系列活动图片展——这个春天,第20届厦门元宵民俗文化系列活动以蓬勃的生命力,将鹭岛市民的集体记忆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

  二十载光阴流转,变的是日益丰富的文化表达,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2005年首届活动举办时,元宵灯会还只是江头公园里的一场花灯展,群众挤在警戒线外观赏;如今,千米海岸线铺展成开放式文化长廊,市民既是观众更是主角:殿前街道的武术爱好者自发编排“宋江阵”,社区艺术团更是带着自创的《彩球飞舞》节目前来表演。从“政府办、百姓看”到“群众创、全民享”,这场跨越20年的文化接力,让传统节日真正回归民间烟火。

  变化的还有文化辐射的维度。活动地点从台湾街到海天路,再到湖里红星美凯龙、湾悦城、海上世界等商圈,文旅商融合将元宵IP延伸为城市文化符号,文化流量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经过20年的打造和培育,厦门元宵民俗文化系列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也推动了湖里区社区文化艺术协会及禾盛社区馨雅艺术团、湖里仙岳山艺术团、禾山社区艺术团等10多个社区艺术团的成立和壮大,极大地激发了湖里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20年,变的是与时俱进的载体,不变的是文化惠民的初心。从“千盏花灯耀湖里”到“万家灯火共此时”,这场饱含为民初心的元宵盛宴,始终在回答同一个命题:当传统文化遇见新时代需求,如何让文化自信在人间烟火里扎根生长?湖里区用二十年实践给出了答案——把舞台交给人民,让文化回归生活。

  “20年不是终点,而是文化创新的新起点。”湖里区委宣传部一级主任科员徐淑纯的这句话,道出了这场民俗盛宴背后的深层逻辑。站在新起点上,湖里区将以文旅商深度融合为引擎,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惠民走深走实,为城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链接

  分会场精彩纷呈

  元宵“村”晚、国潮文创展、游园会、花灯DIY、搓汤圆比赛……元宵节期间,湖里区许多街道、社区、园区都策划了精彩纷呈的元宵喜乐会活动,年味浓、活力足、人气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品年俗、赏年景,感受充满年味的文旅盛宴。

  五彩绚烂的歌舞表演,出神入化的非遗演绎,令人捧腹的情景剧表演……连续举办了21年的高殿社区元宵晚会,已成为该社区一年一度必不可少的“居民春晚”,今年晚会紧扣社区文化与治理主题,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通过丰富多样的文艺演出、非遗表演等形式,生动展现社区治理成果与文化传承发展的成效。

  在湾悦城,“新元妙会 龙重登场”元宵系列活动,联动三明大田非遗艺术家,打造百米非遗板凳龙,结合元宵传统文化,举办非遗火焰艺术表演及英歌舞、簪花汉服巡游等,让人耳目一新。

  除此之外,从岛内西部到东部,湖里区在联发文创口岸、航空古地石广场、仙岳书院、惠和石文化园、凌云玉石等多个文创园区和商圈举办特色元宵活动,通过“民俗+文创+时尚”活动模式,持续炒热节日氛围。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