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检查出心脏扩大,准妈妈艰难保胎生产,产后多种心脏疾病缠身,命悬一线。近期,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心外科接诊了一名年轻的重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不仅一次手术“一站式”为患者解决心衰、瓣膜关闭不全、房颤等问题,而且突破性的在心脏不停跳下成功植入人工心脏,挽救患者生命。近日,患者顺利出院。
产检查出心脏扩大
年轻女士面临心衰末期
3年前,戴女士在怀孕5个月的例行产检中,发现心脏扩大,提示有“扩张型心肌病”。虽然当时症状还不明显,但其实两条生命都岌岌可危。戴女士的母亲回忆当时的情景,含泪表示,“坦白讲,当时我曾想劝女儿放弃孩子,因为我无法想象失去她的情景,但她也是一名准妈妈了,我只能支持她的决定。”在戴女士的坚持下,她小心翼翼地边治疗边进行保胎,孩子虽然早产,但经过治疗还是健康地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产后,戴女士的症状逐渐显现,活动后容易气喘不上来,同时伴有心悸,药物治疗后仍没有明显改善。2023年底,她又查出了房颤,在外院进行了射频消融手术。到了今年,病情更加恶化,无法平躺呼吸,夜里只能坐着眯一会,双下肢也浮肿起来,一按一个坑,就诊的医院表示已经无能为力,建议她转诊到厦心。
在厦心,经过全面检查与评估,戴女士虽然才35岁,但同时患有多种严重的心脏疾病,临床上判断心脏泵血能力的重要指标EF值仅有15%(正常值为50—70%),已处于终末期心衰阶段。“患者的左心室明显扩大,二尖瓣三尖瓣也有重度关闭不全,之前做的房颤手术也有复发的迹象,而且她还有卵圆孔未闭这一先心病。”厦心心外二科负责人彭华介绍,“对她而言,救命的稻草就剩下心脏移植或人工心脏了。但是通过专业检测,表明她心脏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的风险高,因此在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后,我们决定为其进行人工心脏植入。”
不停跳植入人工心脏
一次性搞定多种心脏难题
经过术前规范治疗,戴女士达到了手术条件。要一次手术解决诸多心脏问题,还要完成人工心脏植入,传统方式需要术中心脏停跳操作,但考虑患者心功能差,为尽量减少心脏停跳对心肌的损伤,厦心吴锡阶副院长带领心外科团队,与麻醉、体外循环及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在充分评估后,决定在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这无疑让本就高难复杂的手术更具挑战性。
术中,手术团队首先缝合了患者的卵圆孔,随后植入三尖瓣成形环,避免三尖瓣持续扩张影响心脏功能。接下来对患者心脏的左心耳部位进行结扎,避免其房颤导致的血栓形成,为人工心脏的植入打下基础。
据介绍,此次戴女士植入的是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这个外表看上去像蜗牛的心脏辅助系统,代表着医疗器械最先进的技术水平。吴锡阶比喻道:“人工心脏就好比新的发动机,自身的心脏没力气后,装上人工的,可部分或全部代替心脏的泵血功能,从而保持血液循环、维持生命,也能让原来的心脏得到休息。”最终,经过近5个小时的奋战,患者的心脏心尖位置多了一个高尔夫球大小的人工心脏装置,带动心脏重新有力的跳动起来。
常态化开展心脏移植
提供“全周期”心脏保障
经过一个多月的术后精心护理和调适,戴女士已经适应了人工心脏,“就是随身多了个电池包,但我整个人都有劲多了,像重新活了一遍。”吴锡阶表示,“人工心脏除了不需要服用免疫制剂,无器官排异风险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可携带可撤离,能实现短期支持等待心脏功能恢复的辅助治疗,也可以终身使用。这位患者还这么年轻,未来如果她自体心脏恢复得好,是有机会把人工心脏撤出来的。我们会持续跟进随访,力争让她有一天可以彻底恢复正常生活。”
这例极具突破性的手术成功,不仅出于对病情的精准诊断,也建立在手术团队深厚的技术积淀与默契协作上。作为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和委省共建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目前厦心常态化开展心脏移植手术,建立起了包括心衰管理、药物治疗、ICD植入术、器械辅助支持、人工心肺(ECMO)技术、终末期心衰患者结构瓣膜介入术、人工心脏植入术及心脏移植等系统治疗链,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心脏保障。
厦心心外科团队不停跳植入人工心脏,一次性搞定多种心脏难题
患者在进行术后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