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好消息!
近日
2023年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举行
集美区获得1个金奖
1个银奖、1个铜奖
以及3个优秀奖的好成绩
📍据悉,经各区、各单位推荐,各志愿服务项目报名,共有67个项目参赛,领域涵盖红色主题宣讲、理论政策宣讲、助老助残、社区服务、生命救护救援、交通安全、文化文艺服务、健康科普、扶弱帮困等多领域。
📍经专家综合评估,30个接地气、有新意的好项目进入决赛。参赛代表通过路演、答辩的形式,从项目的目标、成效、管理、创新、影响等角度,生动展示了各自的志愿服务特色,在由志愿服务领域的专家、志愿者代表等组成的评审团的认真评分下,决出奖项。
集美区获奖项目简介
01
“‘一带一路’我带路”文化传播志愿服务项目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2018年,正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时,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成立“‘一带一路’我带路”文化传播志愿服务队。该服务队依托来华留学生及校友资源,深入开展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科学普及等活动。他们通过来华留学生在“一带一路”上的亲身见闻,推广共享共建共繁荣的理念,讲述“一带一路”是发展路;分享“一带一路”是幸福路;实践“一带一路”是民心路,并通过拍摄“一带一路”主题短视频的方式向国内外分享“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互鉴的成果和“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故事。
该项目自启动以来,组织来华留学生在国内外开展“‘一带一路’我带路”文化传播服务活动97次,累计服务3489名国内外青少年,研发4套手绘教材及9套“一带一路”主题的文创产品,制作原创“一带一路”主题短视频10期,单条阅读量达118万。通过以上活动讲述“一带一路”成果,讲好中国故事,活动得到当地青少年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对促进其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起到巨大作用。2022年,该项目获批福建省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华侨大学“一带一路”与中国梦实践教学基地),被中国外文局评为“中国好故事十大研究案例”,入选2023年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
02
“百缕蓝焰 ‘救’在身边”海堤安全守护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项目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厦门的十里长堤是一个新晋的网红打卡点,美丽的海岸线,浪漫的夜晚,吸引着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由于人数不断增加,随之也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如:游客在海岸边地滑摔倒受伤、儿童走失、滩涂受困等。
厦门飞鹰义务救援队为发挥民间应急救援队伍功能作用,保障居民、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于2022年5月起,在十里长堤设立应急救助站,每日常态化驻点,开展十里长堤海岸安全巡护、应急救助、急救宣讲、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助力文明、平安集美建设。到目前为止,项目已开展安全守护保障任务390次,共100名志愿者加入巡护队伍,并对广大游客宣导防溺水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为游客、居民保驾护航,共救助受伤群众783人、轻生群众3人,守护近1.6万游客、居民的生命安全。
他们还组建集美区飞鹰海上救援站,专职承担集美海域的水面救援、近岸人员搜救、近岸安全巡查等任务,并常态化进行24小时驻点备勤。全面提升网红点、礁石、险滩等临海区域公共应急救生设施及救生员的覆盖面。
03
崎沟村“红色崎迹”志愿服务项目
后溪镇崎沟村是集美特有的红色基点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2020年2月,崎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立足于崎沟村实际需求情况,以文化服务为切入点,积极挖掘崎沟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周边高校志愿资源的优势,加强与高校的联动,利用历史素材和现实素材。用活红色资源,讲述身边红色故事,用好家门口的“活教材”,使红色精神血脉深入人心。
自2020年2月至2023年5月,崎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崎沟村“红色崎迹”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开展“红色崎迹”系列课程活动112场次,辖区居民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参与人群主要包括青少年儿童、村居妇女、老年人、高校青年志愿者等,累计服务3500余人次,培育孵化一支由10余位青少年组成的“小小红崎讲解志愿服务队”。
通过课程活动满意度调查,群众对本项目服务满意度达95%,特别是暑期红色夏令营、红色大寻访等系列活动深受家长和小朋友的欢迎,孩子们在活动中受到红色文化熏陶,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此项目也得到集美大学、厦门工学院、华侨大学等高校的关注和参与,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村居党员志愿者、青少年志愿者等累计参与500余人。
04
“红雁来仪 ——以原创舞蹈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志愿服务项目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多人的重视。2017年6月,红雁来仪舞蹈志愿服务队以舞蹈为切入点,编排原创红色舞蹈,丰富舞蹈活动本身的文化内涵,并通过实施领头雁计划,在社区居民中选择学习能力强,组织能力强的阿姨成为领头雁,立志于培育群众身边带不走的志愿服务队,推动舞蹈活动可持续发展。
在舞蹈编创体系方面,红雁来仪舞蹈志愿服务队以党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舞蹈史、地域文化为脉络,精选素材,编创舞蹈,并研发智能编舞技术,建立庞大适老化数据库;在舞蹈教学体系方面,红雁来仪发起领头雁计划,通过教学计划安排等五步骤实现教学闭环,并建立起完整的志愿者评估体系和服务对象评估体系,严格把控教学质量。自创建以来,共开展志愿服务278次,编创了85个原创红色舞蹈作品,培育“领头雁”31人,发挥了其带领其他中老年妇女扎根社区、服务社区的作用,成为群众身边带不走的舞蹈志愿服务队。
团队参与和开展公益舞蹈演出78场,覆盖全国18个地市,团队教学足迹遍及福建9个地市,覆盖31个社区16个村,教学18000多人次,舞蹈培训内容和形式广受群众喜爱。
05
落叶归根情,华青伴侨行——归根情·情暖归侨侨眷志愿服务项目
2014年,由华侨大学境内外生协同发起,华侨大学与厦门市侨联合作建立归根情·情暖归侨侨眷志愿服务基地。2020年底,归根情志愿服务队开启项目“落叶归根情,华青伴侨行”,在原有多年积累的“聆听归侨故事,传播归侨声音”服务模式基础上,拓展“优化社区管理,深化服务模式”的服务内容,着重于发挥学生优秀志愿者的专业知识与志愿力量,打造一支专业化、有担当、讲使命的涉侨社区服务团队,结合社区需求开展各类基层调研、治理活动,为社区治理贡献力量。
团队通过入户探访、走访社区、问卷调查、讲座活动等形式,深入了解老侨与新侨的不同需求,同时与社区达成长期紧密联系,为社区和华侨群体提供志愿服务,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团队通过制定专门的志愿服务方案,走进老一辈归侨和新生代侨生的生活当中,聆听他们的情感诉求,送上侨校侨生的温暖与关怀,切切实实地做到“以‘侨’架‘桥’”,把新一代侨生和老一辈归侨紧密团结起来,传播华侨华人故事,传播侨文化,弘扬侨精神。
截止目前,该服务项目累计有200余名境内外优秀志愿学生加入服务归侨、优化社区治理的志愿服务队伍中,服务队成员的足迹已深入泉厦两地23个社区,探访归侨老人300余户,撰写调研报告8份,调研归侨老人需求,帮助社区优化服务模式。
06
集美工业学校“书香使者”志愿服务项目
集美区少儿图书馆承担着集美区青少年知识普及的重要任务。2012年起,集美工业学校志愿服务队利用周末空闲时间到图书馆进行志愿服务,希望通过改善图书馆阅读环境,吸引更多少儿读者。
志愿服务队从常规的图书上架、图书馆卫生清理等,再到后来发展成为品牌特色的“传统遇见未来”系列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学校各专业学生的不同技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入图书馆小课堂,通过视频讲解和动手操作丰富孩子们的课外视野以及锻炼动手能力。开展的“传统遇见未来之故宫之旅”、“传统遇见未来之九龙壁”、“传统遇见未来之非遗缠花”等志愿服务,帮助儿童拓宽知识,传递关爱,传承文化,深受孩子们喜爱。
从2012年至今,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960余次,服务少儿读者及其家人超过48000人次,获得图书馆工作人员、读者、家长等的一致好评。项目实施后,图书馆读者从每周不足20人增长至40人以上。越来越多的小朋友被吸引参入到“传统文化”系列志愿活动中,丰富了孩子的课余时间,将孩子们从电子产品的世界中拉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