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顿时感觉,身后有一股无穷的力量和保障,要冷静应对,可以胜任。”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酸分子检测组方赞熙组长回忆说,当看到杨天赐主任发来的短信,瞬间充满了力量 。

  厦门以前从来没有应对这样大规模的标本,身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酸检测分子组的组长,方赞熙很担心怕出现什么状况应付不来。杨天赐主任发来微信说:“你是将,不能急躁,沉着应对。我24小时都在,随时跟进”。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与新冠病毒打交道的检验人,他们直面病毒,却很少在公众面前露面。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是厦门市临检中心,是厦门市唯一同时承担全国100家日检测核酸能力万人的公共建设平台和新冠病毒核酸城市检测基地的医疗机构,也是福建省第一批获得新冠核酸检测资质的单位,在此次大规模核酸检测中起了重要作用。

  方赞熙组长预估7月30日的标本接收量会是平时的两三倍,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商议各种执行细节。

  大家有条不紊投入战斗:标本转运、接收、编号、仪器安排临床标本制备区3区和4区启动数据入库、试剂耗材储备以及人员调配等。

  24小时接力检测。当时分子组人员严重不足,轮班安排表上差一个人员,童曼莉主动把自己同时排在第一组和第三组,这意味着她要连续作战12小时,中间休息时间不足6个小时。一个小小身躯在疫情面前毫不胆怯,挑起重担。

  30日晚上,方赞熙带领第一梯队队员从晚上23:00工作到次日凌晨01:20,由于分子组的核酸检测成员已经经历常规入境人员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标本检测的实战,大家沉着应对,有条不紊,实验室高效运转。不到凌晨3点,第二梯队成员也都早早过来提前熟悉流程,听取上一班的经验,迅速投入到工作中。第三梯队成员也都提前30分钟过来,做接班准备。

  虽然第一、二梯队完成大规模标本检测,但由于厦门市民纷纷到各大医院采集核酸,医院和所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职工全员核酸检测,导致临床和入境标本比平时也多出好几倍。大家接力作战,常常错过了饭点,大家忍着饥饿,口渴,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里面的衣服是湿了又湿,仍然马不停蹄地运转。

  8月2日开始,第二轮大规模筛查,大家又进入紧张的战斗状态,当日全部检测数超过10万份。

  疫情面前,大家无私奉献,挑战着极限,这次大规模核酸标本数量都在突破着以往的记录,每个人,每台仪器都在不断地突破极限,创造记录,这不和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奥运会上的运动员一样吗,大家都在众志成城,拼劲全力,与时间赛跑,为疫情防控做出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

  通讯员:石青青

  分子组成员互相帮忙整理防护服

  大家有条不紊进行战斗

  大家补给耗材

  杨主任发给组长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