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100周年。百年间,海沧大地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老党员、老干部投身革命事业,投身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浴血奋斗、奉献建设换来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进一步弘扬红色精神,海沧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老干部局联合策划“听老党员讲那些年故事”的系列访谈报道,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访谈深入挖掘我区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背后的故事,留下珍贵红色记忆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少年参军
暮年壮志不减
他是火遍厦门的“风筝爷爷”
也是一名党龄超60年的老党员
他就是
来自海发社区的张洪国
01
铮铮铁骨献给党
1955年,年仅19岁的张洪国报名参军,成为新中国第一批义务兵。次年,张洪国作为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的恢复重建工作。

志愿军立即协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帮助他们春耕、秋收修房子
从汽车换到火车,张洪国和战友们一路秘密北上。
在誓师大会上,我们才知道是去参与朝鲜战后恢复建设工作。我们乘坐伪装成运输草药的火车进朝鲜,躲起来不能发出声音,光火车就坐了4天4夜。
战后的朝鲜一片狼藉,被炸弹炸出的黑色坑洞刺痛了张洪国的心,“太难受了,当地群众日子过得都很苦。”在朝鲜环境艰苦,天气寒冷甚至到了零下20度,张洪国还要和战友们去捡柴火来取暖。“
春节回不了家,身在朝鲜的张洪国就在山头朝着故乡的方向磕头拜年,“当兵的人都没想过活着回来”。

中国人民志愿军向朝鲜人民发放救济粮
1958年回国后,张洪国先后在玉山伐木场、建瓯县林业局工作,担任工区主任、林业局工会干事,参与山东民工支援福建山区建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之后在建瓯汽车保修厂担任党总支副书记。
1959年,因工作表现突出,张洪国通过考核,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作为党员,张洪国倍感骄傲,“成为一名党员,是我一生奋斗的动力。”

在那时,张洪国一家5人都是党员,特别是母亲,当时还是地下党的通信员。
党救了我们,让我们过上了有吃有穿的好日子。
解放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已经彻底成为过去。张洪国一家人有了房子,吃穿也有了保障。在母亲的教育和影响下,张洪国三兄弟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申请入党。
如今,张洪国的大家族里,已有20名党员,遍布全国各地。

02
海沧“风筝爷爷”
不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张洪国总是以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发扬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975年5月的一天,大雨滂沱,山洪暴发,运输木材的车辆坠河。当时供职于建瓯县林业局的张洪国不顾个人安危,跳入冰冷的河中,和同事合力施救。
事后,张洪国高烧不止且心肌受寒,一度病危,所幸最终转危为安。
2008年,汶川大地震深深地撼动了张洪国的心。他和妻子一致决定捐出一笔特殊党费,用于支援救灾工作。2008年7月,张洪国收到了这份沉甸甸的“收据”。

2000年,张洪国退休,和妻子从南平迁至厦门海沧定居。退休后的张洪国还是没闲着。
“作为一名党员,退休后也想做点事。想到我有个做风筝的特长,能带孩子们动手动脑,还能传承传统文化。

张洪国先后被海沧中学、海沧小学、延奎小学、育才小学等多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坚持十几年免费教孩子们做风筝,并将3230支风筝和价值3000元的材料全部捐献给了海沧中学。
2010年,张洪国和妻子被海沧中学聘为“科普教育校外辅导员”。次年,张洪国获得了“福建省优秀少先队志愿辅导员”的称号。此外,他还有个“风筝爷爷”的美名。
2013年,张洪国被评选为第二届感动海沧十大人物的候选人。

年轻工作时,为国、为党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拼尽全力守卫人民与国家的财产;退休时,为社区、群众谋福利,无私奉献。这就是张洪国作为一名党员的真实写照。
“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面对国际问题,有足够的底气。不要忘记,有中国共产党党才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年轻一代踏实跟党走,认真工作,努力实现梦想。”

作为一名党龄超60年的老党员,张洪国始终秉持“不忘初心跟党走”的信念,竭尽所能服务于党和人民。
而无数的党员,像张洪国一样,不断用行动证明,大事小事国事家事邻里事,都是党员应该关心的事。
“我是个党员,理应当如此。”

在这些老党员身上
都有一种纯粹、质朴、坚韧的精神
那就是对党坚定的信仰和信念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