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大米种植基地    黄庆党/摄浦城大米种植基地    黄庆党/摄

  福建省南平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全会精神,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战略目标,率先在全省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一带N点”示范带建设计划,通过一个或几个重点镇区域差异化布局,带动形成周边N个村庄的串点连线成片示范,打造集农文融合、农旅融合、农工融合、农商融合等不同类型的典型样板,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南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2020年全市打造的2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推进368个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近7.2亿元,有力促进了一产指标和农民收入持续排名全省前列。

  一、着力构建村庄“品牌”,确保点上出精品。

光泽县现代绿色农业产业--智能温室生菜基地   龚建军/摄光泽县现代绿色农业产业--智能温室生菜基地   龚建军/摄

  一是打好产业牌。开展民企带村示范行动,加快培育龙头、延伸链条,推动镇村产业集聚,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打造创建特色产业集群。如武夷山市星村镇培育正山茶叶公司为龙头的产业化联合体,带动1530多家大小茶企建设6万亩减肥降药生态茶园,打造成为全国武夷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恒亮生态禽业公司在建阳区浒洲村,投资2.2亿元打造建成华东地区单体存笼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蛋鸡饲养基地,年产无抗鸡蛋5亿余枚,解决当地200多人就业问题。

 光泽县现代绿色农业产业--西红柿种植区 光泽县现代绿色农业产业--西红柿种植区

  二是打好生态牌。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村庄发展中注重自然资源保护,不搞破坏原始生态、不引入污染企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如顺昌双溪街道下沙村坚持生态、休闲理念发展旅游产业,大力开展畜禽圈养和溪流整治,保护国家级生态林5871亩,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华阳山交相呼应,被评为县域“最美村庄”。

  三是打好文化牌。注重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深入开展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开发,通过保护和提升传统文化、特色文化,打造名镇名村。如邵武和平镇和平村将古村建设与旅游相结合,在全域开展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将近百处明清徽派建筑、古街古巷完整保存下来,成为以古镇旅游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阳潭城街道考亭村充分挖掘朱子文化、建盏文化,建设考亭书院、建盏文创园、观书园、考亭古街、宋文化风情街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旅游景观。

  二、持续提升村庄“颜值”,实现线上有美景。

 政和县星溪乡念山村 政和县星溪乡念山村

  一是以“五留”理念做好规划。坚持按照发展空间“留白”、自然生态“留绿”、乡愁记忆“留旧”、历史传统“留文”、乡土本真“留魂”的理念,有效保护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历史建筑、文物遗迹、民族民俗,展现乡村独特风貌。如延平巨口示范带通过创新“古厝生态银行”模式,将岭根、谷园、馀庆、九龙4个村100多座古厝进行收储流转、统一保护开发,改造为240多间民宿,吸引社会投资1.1亿元。

  二是以“三抓”行动推进整治。抓好农房整治,结合美丽乡村、“两高”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全市共摸排出农村裸房4.5万栋,已整治3.6万栋,同步启动115个乡镇镇区“示范街”整治。抓好村容整治,全面开展村庄“三清一改”行动、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和“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创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网格化、减量化、智能化、机械化“四化”模式转变,目前,全市整治农村“六乱”25.7万处,规整各类杆线6270根。抓好村貌改善,投入资金8.11亿元,打造30条美丽乡村特色景观带,同时持续开展农村“四旁”绿化,共植树53.61万余株,全市共创建6个国家卫生乡镇,44个省级卫生乡镇。

南平市延平区巨口乡九龙村南平市延平区巨口乡九龙村

  三是以“四水”治理提升水美。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治理,抓好水源涵养提升、湿地保护恢复等工程,全面改善干支流水质和流域生态环境。如建阳水南——黄坑示范带,紧紧围绕麻阳溪生态水系建设,不仅注重沿线山川、田园、林木、溪流等自然资源保护,而且将德懋堂、杜潭驿站、书津古渡等项目串联成线,实现保护与开发并重。目前,沿线森林覆盖率已达到88.9%,留存有1万多株百年珍贵楠木,40多公里的公路镶嵌在半山半水之间,被网友们誉为是行走于绿水青山间的“最美乡村公路”。

  三、突出做强村庄“特色”,打造一带一主题。

  邵武市大埠岗镇竹源村  邵武市大埠岗镇竹源村

  一是推进“农业+文化”融合示范。注重挖掘特色文化资源与农业生产融合,把农业做成文化,把文化注入农业。如松溪郑墩示范带将蔗糖产业与梅口古渡文化相结合,从百年蔗种植基地、甘蔗加工再到博物展馆、文化旅游节活动打造,形成了以“百年蔗”为主线,集万前、梅口、新铺、张屯等村落的区域协同发展。

  二是推进“农业+旅游”融合示范。在一些近郊示范带建设上,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设施投入,突出一二三产融合。如浦城莲塘示范带,依托晓禾农业公司,将农业生产融入景区建设,在田间地头盖民宿、建步道、铺设柏油马路,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真正实现了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动变活动、产品变商品。

  三是推进“农业+工业”融合示范。坚持以工业化手段、产业化思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如邵武邵东示范带,在沿线的洋坑、庄上、卫闽、大竹等村庄,大力推进农业(食品)产业园区和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引进肉牛、红薯、槟榔芋、西兰花等多家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运用5G+物联智能控制的数字农业新模式,推动农产品从种植收获到成品加工转运的一条龙服务,实现工厂化订单量产。

  四是推进“农业+商业”融合示范。通过农商领域模式创新、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利用、科技应用、市场开拓等方面规模整合。如政和铁山示范带立足白茶主产区优势资源,实施中国白茶城项目,持续打造以白茶交易为核心,集展示交易、金融服务及茶文旅等为一体的多产业融合集群,依托白茶营销带动东涧花卉、江上水果捆绑销售,并辐射周边乡镇和村庄共同发展。

来源:海峡乡村杂志社